首頁>歷史>

最近《大秦賦》火爆全網,除了沉迷於其中複雜的權謀手段之外,很多人也會讚歎大秦的強盛武力。如果說秦國是強盛武力的代表,那麼宋朝就是武力貧弱的代表。縱觀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不會再有第二個朝代像宋朝這樣“弱雞”。在印象中,宋朝打起仗來,是很少贏的,敗是主旋律,勝是中彩票。那麼,宋朝的軍事為什麼這麼弱呢?根據國學大師錢穆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書,我總結了四條宋朝武力貧弱的原因。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錢穆是中國近現代一位國學大師,尤其精通史學,被稱為“新儒家”代表人。《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是由錢穆的演講稿整理而成,書中從政治、經濟、軍事、選舉制度四個維度探討了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的政治得失,藉以警醒後人。透過書中對於宋朝軍事制度的反思,我總結出了四條宋朝武力不振的原因。

一、禁軍(中央)強而廂軍(地方)弱——唐末五代的前車之鑑

熟悉宋朝的人都知道,宋朝的軍隊分為兩大類:禁軍和廂軍。廂軍是地方部隊,禁軍是中央部隊。廂軍的招收條件比較寬鬆,所以其素質也參差不齊;而禁軍從廂軍中挑選,挑選過程極其嚴格。禁軍的挑選過程是:中央選定一個兵,把他作為禁軍的標準,然後製成木頭人,分發至廂軍中,廂軍按照這個標準選拔,符合標準身高體重的,就選入禁軍,反之則留在廂軍。

宋朝軍隊劇照

這種選拔造成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禁軍嚴格統一,廂軍參差不齊。禁軍選拔出來的都是身材威武雄壯的人,最主要的是士兵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訓練起來較為方便,而且身體素質較好,也能負擔更高強度的訓練;此外,禁軍武器裝備的打造要省事很多。因為禁軍身高體重力量都相差不大,鎧甲、兵器的大小、重量只需要按一個標準打造,非常省事。而反觀廂軍,身高體重參差不齊,什麼歪瓜裂棗都有,訓練不方便訓練,武器裝備打造出來很難順手,訓練強度也跟不上,上戰場幾乎就是送命。真正的戰爭絕不是電視裡面的武將單挑,單挑贏了就大勝,單挑輸了就是大敗,更不是什麼哪位謀士出一個奇計,就能打勝仗。實際上,真正的戰爭中,武器和士兵佔了決定性因素。禁軍兵器、鎧甲合身稱手,身體素質好,戰鬥力很強;廂軍則像很尷尬,一到打仗時,武器裝備是隨意分發的,很多人鎧甲不合身甚至沒法穿,上戰場被敵人的武器一穿就透,行動也極不方便,有的武器並且不符合自己的身高力量,用起來十分變扭。這樣的部隊,戰鬥力極弱。

軍隊訓練

禁軍強而廂軍弱導致的是什麼?那就是中央一家獨大,地方貧弱不堪。禁軍只負責保衛中央,廂軍負責保衛地方,但是禁軍強而廂軍弱,所以宋代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只要攻破了宋朝的都城,宋朝就要亡國。試看北宋末年“靖康之變”,金國只要把宋朝都城汴京打下來,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北宋朝就宣告亡國。此外,遼國、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一旦打到汴京附近,宋朝立馬賠款求和。這是因為全國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全部集中在中央,地方貧弱不堪,中央一陷落,地方沒有任何力量抵抗,所以只能亡國。反觀唐朝,安史之亂攻破了長安,但是各地方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殊死抵抗,像張巡、許遠守睢陽,抵抗了叛軍很長時間,為唐朝反攻爭取了大把的時間。

宋朝地圖

但是禁軍強而廂軍弱也是不得已的辦法,因為宋朝吸取唐朝滅亡的教訓,試圖擺脫地方尾大不掉而威脅中央的局面。眾所周知,唐朝地方武力無比強大,節度使擁兵自重,軍事權、財政權都在地方,所以安祿山、史思明能夠以兩位節度使的身份造反,並且攪得唐朝天翻地覆。唐朝平定安史之亂以後,再也無力制約地方勢力,於是地方勢力成了一些地方王國,相當於一些國中之國,最終演變為了五代十國的大亂世。

宋朝鑑於唐末五代的亂世,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國之初就用了著名“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所有武將的軍事權力,並且將所有地方的優勢軍事力量抽調進入中央,又讓武將輪流當不同部隊的首長,導致了“兵不識將”“鐵打計程車兵、流水的將軍”,將軍與士兵互相不熟悉,指揮起來極不方便,戰鬥力大大削弱。但是這也是無奈之舉。為了解除地方的威脅,反而讓地方積弱積貧,從唐朝的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杯酒釋兵權

二、養兵太多 軍費開支巨大——邊患太大

中學歷史書上寫宋朝衰敗的原因有一個詞,名叫“冗兵”。“冗”字意為多餘的、繁雜的。就是說宋朝衰敗的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養兵太多,多出了國家所能承擔的範圍。

事實上,的確如此,但這也是出於無奈,因為宋朝的邊患實在太大。沒有朝代像宋朝這麼尷尬,北方的遼國、金國、蒙古相繼交替,但不論他們怎麼交替,總喜歡欺負宋朝一下。西北部的西夏虎視眈眈,加上西部的吐蕃、南部的大理,幸好東邊是大海,不然宋朝可成了“夾心餅乾”。但不論如何,宋朝可謂是強敵環伺。尤其是因為宋朝手裡沒有燕雲十六州,整個北方國防線無險可守,所以只能常年備戰,備戰必須要屯兵。

北宋版圖

但是宋朝屯了兵,卻不經常有仗打。因為宋朝怕打仗,因為都城就在國防線以下不遠,打輸了推到黃河邊就直接威脅首都汴京,汴京一失,直接亡國。所以宋朝很怕,但是又不得不屯兵備戰。很多人會問,可以裁軍啊,軍隊反覆換血就是了,幹嘛要一直把人家留在部隊裡。這就不得不說宋朝一個奇特的現象了:軍人不當軍人用,軍人臉上要刺字。

宋朝屯了兵,但是又不敢打仗,那這些士兵不能白養吧。於是就把士兵拿去幹各種苦力活,像修水利、修宮殿的等等,簡直當成罪犯在用。有這些苦力在,宋朝官家當然不願意裁掉他們了。而這些士兵在部隊待久了之後,覺得復員無望,乾脆就在部隊混吃等死,也不出力、也不用打仗,成了老兵油子。宋朝為了防止士兵當逃兵,還在士兵臉上刺上“配軍”二字,顯示他是當兵的,到哪都逃不掉。像《水滸傳》中宋江、林沖、武松等人臉上都有這兩個字,所以別人罵他們“賊配軍”。因此當時將當兵視為最下等的職業,宋朝有“好男不當兵”的說法。

宋江、林沖臉上均有刺字

宋朝不讓士兵退役,老兵油子們又不出力幹活,仗就更不能打了,於是就只能再新招士兵。如此惡性迴圈,宋朝的兵越積越多,到宋仁宗時已有軍隊125萬人。這筆巨大的軍費開支,也虧得宋朝經濟發達,才支撐了那麼多年,換成其他朝代,早就被拖垮了。

所以宋朝屯兵完全是無奈之舉,迫於邊患的壓力,陷入一個惡性迴圈中,遂導致了宋朝“冗兵”,並且“冗”起來的兵,全是一些毫無戰鬥力的“老油條”。宋朝的軍事實力,就在這樣的迴圈當中,被極大地削弱了。

2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民國才女(三)袁世凱的直系孫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