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早期負責守衛趙國北境,抵禦匈奴入侵。李牧對待軍士們十分優厚,每天都要宰殺幾頭牛來犒勞士兵,可是士兵們並不因此感念他的仁義,反而是經常唸叨李牧懦弱怯戰。士兵們為什麼會這樣評價李牧呢?
因為李牧曾經下過一道軍令:“如若匈奴來犯,全部人馬要立即退入營壘固守,膽敢擅自追敵者斬首。”因此,每次匈奴入侵,偵察兵發現後點燃烽火,趙軍立即堅壁清野,拒不出戰。
李牧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在漢朝以前,遊牧民族的騎兵還未使用腳蹬,而且缺乏對城池、營壘的戰鬥經驗。每次南下入侵,搶不到牲畜和糧食,只能無功而返。這個結果對匈奴來說,就是失敗,而對趙軍來說,未損一物,就是勝利。
但是李牧以退為進的策略卻被士兵們乃至趙王誤解,趙王認為李牧怯戰,先是責備他,可是李牧依舊如故,趙王惱怒,下令召回李牧,另派將軍駐守。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為了不重蹈李牧的覆轍,匈奴每次來襲,就立即率軍迎戰,屢屢失利,損失重大。趙王無奈,只能請李牧出山挽救敗局,李牧卻稱病在床,無法勝任,拒不受命。在趙王再三堅持下,李牧對趙王說:“如果君上您一定要讓我駐守邊境,請允許我還是像以前一樣,如此才敢奉命。”趙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李牧到了邊境,還是依照原來的章程,匈奴又是好幾年都一無所獲。經過幾年的經營、訓練,趙軍戰鬥力得到顯著提升,而且士兵們長年好吃好喝,個個都攢著勁想大幹一場。李牧認為與匈奴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了,於是精心挑選了戰車一千三百輛,騎兵一萬三千人,弓箭手十萬人,衝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組織訓練。
同時,李牧下令放出漫山遍野的牛羊,匈奴看到牛羊果然衝殺而來,李牧率軍迎敵,假裝敗退,故意丟下牲畜任匈奴擄掠。匈奴單于聽到李牧戰敗,認為李牧不僅是個膽小鬼,還是個軟蛋,不堪一擊。於是親自率領匈奴十萬騎兵,準備搶個痛快,可是等待他們的是嚴陣以待的趙軍。戰車打頭陣,後方弓箭手萬箭齊發,同時李牧親率騎兵和步兵繞道進攻匈奴軍隊側翼,兩面夾擊之下,除了匈奴單于率領近侍拼死突出重圍,剩下的十萬騎兵全部被殲滅。隨後,李牧乘勝進擊,滅襤國、破東胡、降林胡,蕩清趙國北境的威脅。
此戰過後,十餘年間匈奴再也不敢進犯趙國邊境,而此次戰役也是有史以來首次大規模對匈奴作戰,也是以步兵全殲騎兵的典型戰例。對後世以兵對騎的戰術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