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朝,一個輝煌的漢人建立的王朝,東亞朝貢文明的中心,也是同期世界上的王者王朝。但無盡輝煌的背面,充滿血淋淋,以及帝國最後蒼涼的結局。

按理說,明朝得國最正,又是唯一一個能實現從南向北推的王朝,這麼強大,它為什麼會最終走向毀滅呢?

首先說論點:三百年明朝,始終未解決的一個病根,是財政問題!

具體來說,就是明朝的財稅體制有問題。中國封建王朝時代,祖制,是極其強大的力量,很難被挑戰和顛覆。歷朝最難的,是改革。改革難,難就難在會動祖制。

明朝的祖制,即明太祖的制度設計,可以算非常的嚴謹完美。但裡面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稅。明太祖出身草根,對農民很有感情。制定的是以農立國的國策,稅收的主體就是農業稅,甚至在設計上基本就只靠農業稅。

這個奇葩的農業稅設計,最終成為明朝一直揮之不去的病根。

錢這個東西,很重要。帝王要享受,要錢;官員要工資,要錢;國家水利等工程,要錢;救災,要錢。反正,離開錢,那是不可能玩得轉的。

明太祖在制度上把稅給定死,就是農業稅。明太祖的祖制又不好動,動不了。後面,明帝國自然而然就出現了一個矛盾:需要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但搞錢的路子就那麼一條,咋個辦?

我們逐條來說。

一、明朝的經濟發展。

說實話,自宋以後,商品經濟明顯已經成了最賺錢的,也是最大的一塊經濟。明朝自然不會例外,田的事,多好解決,國內一和平,不就能大規模復墾了嘛。但田裡面有多少奔頭?就當時而言,瓷器、茶葉、絲綢等商品都已經非常發達了。明朝建國後,北方還有戰事,但南方就非常太平了。南方的經濟發展很快迎來了高潮。

明朝的南方是非常非常富裕的。整個明朝,一直到南明,在清軍真正攻破揚州前,兩江、閩浙、兩廣、湖廣、四川這些地方,享受了近300年的和平和發展。整個明朝,您如果去查閱資料,會發現南方極少記載有災、亂。包括朱棣靖難和寧王叛亂,對南方產生的影響都不算大。

別的咱不說,到了晚明,崇禎朝,明朝已經夠慘了吧。那當時江南的情況如何?繁華似錦,敢信嗎?

而明朝南方的繁榮,主要原因不是農業,雖然明朝南方的糧食產量高的嚇人,養活全國人一點問題沒有。但農業創造的財富僅僅算小兒科。真正的財富是極其發達的工商業。晚明時,南方的奢侈生活是驚人的。富裕也帶動了文化的進步。明朝,大家都知道,是一個非常嚴酷的王朝。什麼錦衣衛什麼,文字獄什麼的。但即便如此,明朝的南方還是湧現了相當出色的文化繁榮。詩、詞、字、畫等,都達到了非常非常高的成就。

二、財政體制滯後於經濟發展實際,“搞錢”成了大問題

到了明中期,這個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在明中期、後期出現了很多大的問題,其背後的原因都可歸到這一點。

首先,是“倭患”。

倭患,看起來是外族的侵犯。但背後,其實是“爭財”。

由於明官方對商品貿易的態度曖昧,採取的是不鼓勵,不禁止。所以,民間的對外走私十分猖獗。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走私者依附南方地主豪紳的組合體,這些地主豪紳的背後實際上也是官員。

這必然會導致競爭的出現。沒有官方的統一組織,甚至本身就不合法,所以爭鬥是難免的,而利益又是如此之大。

這種爭鬥最後甚至演化成內外勾結的模式。以至於出現”海盜“,其實主要也是明朝人,大海商。勢力非常大。大家都熟悉鄭成功,他爸就是一個擁有一個超級大艦隊的海盜,或者說海商。

第二個是,改革。

明朝的改革,一直存在。但限於祖制,這種改革只能以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的方式進行。

但到了隆慶朝,這個改革,就是搞真改革了。因為嘉靖朝結束時,國家已經風雨飄搖了,不改真不行了。這場改革,歷史上稱之為”隆慶開關“。

有幾項都是對祖制明顯違背的真改革。

1、對蒙古政策,改戰為和。實行陸上通商。

2、對海外貿易,改閉關為通關。從名義上正式,相當於把原來偷摸的事,合法化。

3、內政改革。這個改革主要是高拱主持,張居正等參與的。

以上這些內容,在隆慶朝完成。這些改革內容在後面都被延續且擴大了,也就是波瀾壯闊的“張居正改革”。

從隆慶開關起,明朝實質上很正式在看待和解決這個財政的問題了。即如何搞錢的事。

顯然,錢是一定要搞的。僅靠田稅,那肯定不夠。那就一定要想辦法。

隆慶開關,正式開啟了中國“白銀帝國”的篇章,後面一直要到晚清,中國“白銀帝國”才終結。可見這個政策的影響之深遠。

隆慶朝及以後,也就是晚明這段時光,搞錢始終是朝廷隱藏的主線。其間一共出現了幾種模式。

第一個:張居正模式。

張居正改革,就不展開了。結果是非常好的,只用了10年,整個國家就中興了。是國庫日益充盈,走在良性迴圈的路上。非常明顯,除了丈量田畝獲得更多的田稅,在工商業稅上,其收穫是極大的。否則也不可能產生如此大的稅收。

第二個:萬曆礦監模式。

萬曆幾十年不上朝,這已經很誇張了吧。但壞國本的,不是其不上朝。而是另外的,一個是清算其老師張居正,寒人心。二個是動用太監以收礦稅名義,大肆搜刮。萬曆也知道收稅的重要,可採用的這個稅收方法,暴烈且惡毒。雖然,好歹稅也收上來了。

於是萬曆朝裡,有錢,可以用極大的排場給親王、公主辦豪華婚禮;可以發動萬曆三大徵。到萬曆朝結束,估摸著國庫裡,從張居正時代辛苦積的,加上萬歷自己執政的,是全花光了。

第三個:天啟“九千歲”模式

泰昌只幹了一個月不到,就不說了。到天啟了。即位時還是個半大孩子,其實也蠻作孽的。要說這位,木匠做的好之外,在財政上倒不那麼糊塗。用九千歲,惡人執政,嚴格收南方的商稅,收的是真好,還能免一點北方的稅,救北方的災。當然,必須得說,這九千歲,會收稅不假,在做官上實在太壞。

天啟朝,好歹稅沒少收。關寧鐵騎啥的,還挺威風。

第四個:崇楨“自殺”模式

要論個人道德品質,這位其實還是可以的。勤奮,為國為民。但論帝王的雄才大略,是真不行。特別是財稅。歷史上沒看到為啥,反正是幾乎完全放棄了工商稅,迴歸到完全農業稅。於是出現了奇葩的一幕:一邊是南方經濟繁榮,一邊是北方糜爛狼藉。一邊是南方的地主豪紳富得流油,一邊是國庫頻頻告急。真的很難理解,作為帝王,對財政的理解是這樣的。

由於完全指望農業稅,在收不到的情況。不斷放出致命的“自殺性政策”。崇禎朝缺錢是非常非常嚴重的。為了錢,皇帝親自苦苦哀求大臣捐款,哀求藩王捐款。結果得到的幾乎只是響亮的耳光。

說實話,放著作為國家君主的權力,不知道去收南方工商業的稅,只能去下策求人。這皇帝水平,實在是沒誰了。每每看到這裡,真的感覺特別複雜。人是正經人,皇帝當的不正經啊。

繼北宋宋徽宗之後,又一個不會當皇帝的皇帝。

筆者甚至在想,在李自成進京前,皇帝不逃往南方。恐怕是因為真的心灰意冷了,當皇帝完全成了一種精神折磨,折磨到已經寧願把江山送給李闖王了。真真可憐又可嫌。

那麼,問題來了。明太祖為什麼定這麼個祖制呢??

歷史長河不可迴流,後來者只能做一點揣測。有兩點,可能能給出一些啟示。

1、明太祖對張士誠的態度。在天下爭奪中,陳友諒給明太祖的威脅最大,但明太祖恨的人,反而是張士誠。熟悉歷史的人肯定知道,張的領地是在蘇州一帶,而且很富裕。經濟發展的很好,海外貿易開展的很好。張很得當地人民的擁戴。這一點很顯然,極大觸動了明太祖,惹怒了太祖。以至於明建國後,這些張領地的原住民被劃定為賤民。這在明朝是十分罕見的,理論上,全國包括投降的蒙古人、色目人,都被平等對待的。張本人是私鹽出身,長處就是搞商業,也確實讓領地的人民很富。這會不會導致明太祖對商業會有不好的看法呢?

2、明朝沈萬三的故事。也是商人商業。明太祖對沈這個可以說算恩人的人,感覺恐怕是複雜,是不好的。會不會也造成明太祖有看法?

至少從這些看,明太祖對商業是沒有好感的,由此在制度設計上,稅收限在了農業稅上。而這一點,卻實質上嚴重違背了社會現實。生產關係嚴重和生產力不匹配,從而變成明朝祖制隱藏的的一個大問題,大漏洞。限於祖制在古代的權威難以撼動,後續的君臣想改革,也始終很難進行和成功。

這個大問題,在明朝中葉後,越來越突出,到晚明時終於不可收拾,終結了明朝。

1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如果林則徐不被革職,能否帶領大清打贏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