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舉制度治國理政需要人才,東漢的察舉制度較之之前的用人制度,前進了一大步,用人的導向具有先進性。
東漢順帝年間尚書令左雄舉薦冀州刺史馮直做軍事幹部,舉薦奏章上報組織部,尚書周舉知道後提出反對意見,說馮直從前因為手腳不乾淨被免職,現在再把他列入候選人員不合適,並彈劾左雄有徇私舞弊行為。周舉的上位還是左雄舉薦的,按說左雄說什麼周舉都不能反對,可直士周舉為了國家利益不感情用事,誰有錯都敢指出來,左雄聽說周舉彈劾自己並說舉薦的人不合適,很沒面子,覺著周舉不近人情,你也是我舉薦出來的,不湧泉相報吧,還找恩人的茬兒,於是就質問周舉:我歷來重視人才,才敢大膽舉薦,誰知反而害了我自己,悲哀呀!言外之意是周舉不知好歹,不知報恩。
周舉說:從前趙宣子提拔韓厥為司馬,韓厥反而殺了趙宣子的不法兒子,趙宣子對大臣們說:你們可以祝賀我,看人家是咋想的?現在你舉薦有瑕疵的人為官我不認可,更不能因為奉承你,玷汙了你的好名聲,可惜你與古人不一樣,我才知道得罪你了!慚愧慚愧。周舉的一席話使左雄恍然大悟說:是我錯了,是我錯了,你不要介意。當時的人對左雄、周舉多有稱讚,說:周舉是善規,左雄是善改,都是賢士!
但也有渣子官吏趁機斂財,圖謀不軌,大長秋良賀也是耿直之士,沒有舉薦一個人,順帝覺得很詫異就問他什麼原因,良賀說:我生在窮鄉僻壤,工作在皇宮大院,各地人才都不清楚,又與三教九流沒有交集,不敢濫舉,以前景監舉薦衛鞅做官的,衛鞅才得以為秦王服務,很多人當時就知道他不能善終,後來果然坑害了國家。我如果也像景監一樣濫舉所謂的人才,恐怕天下有識之士不會認為我很光榮,反而侮辱了我的人格。順帝聽了很是感慨。
為政者才固然重要,但德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有多大的才就有多大的危害,東漢歷史上朝廷對某些高士是竭力攬才,三番五次邀請進入體制,有入士的,有不屑一顧的,用人的導向不錯,察舉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也有以此為攬財之道者,造成一定危害,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制度是要逐步完善的不能因循守舊,要與時俱進,後來的科舉制度,再到現代的國考省考都要與時俱進,使之更趨合理有效,適應社會的發展,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也可以使我們的選人用人的制度更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