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越有本事的人,爭議性就越大,後人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就拿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來說。一代梟雄曹操,既有過人的軍事才能,又有超前的眼光和格局,同時也是寫詩高手,同時代的牛人當中,以綜合能力比較,無人能出其右。然而,依舊有人說曹操是奸臣,挾天子以令諸侯。
再看劉備,宅心仁厚,無論處境多麼困難,都以匡扶漢室為畢生志向,胸懷天下,即便被曹軍追著打,還不忘記帶著百姓一起逃走。但是,劉備也有缺點,比如後期一意孤行,不聽群臣勸告,執意出兵伐吳,結果一敗塗地。另外,還有人說劉備的仁義,其實都是裝出來的。
千古名相諸葛亮,在民間的知名度非常高,幾乎被視為智慧的化身,隨便使出一個計謀,就能達到扭轉乾坤的地步。有關諸葛亮的傳奇故事比比皆是,像草船借箭、借東風、八陣圖等,可見世人對諸葛亮的崇拜程度之高。假如沒有諸葛亮,劉備很難有多大成就,更別提建立蜀漢了。
作為諸葛亮的死對頭司馬懿,打心底佩服諸葛亮的才華,司馬懿毫不掩飾地說:“真乃天下奇才也。”即使像諸葛亮這種近乎完美的人,也留下一些爭議,有人說他治國能力確實不錯,但軍事才能並不算出眾,六出祁山基本都是無功而返,甚至略有窮兵黷武之嫌,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最終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暫且不討論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如何,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蜀軍不主動進攻曹魏,那麼曹魏必然會主動進攻蜀漢,與其等著被別人打,倒不如主動出擊。有些時候,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並非腦子裡進了水,而是一種高超的謀略。另外,有人說諸葛亮太過謹慎,若採用魏延的計策,從子午谷出奇兵,將會改寫歷史程序,這其實純屬瞎扯。
作為臣子,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把一切都獻給了先主劉備和後主劉禪,杜甫在《蜀相》這首詩中寫道:“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不為功不為利,先後輔佐兩代君主,最後病逝於出征途中,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至今讓人感慨萬千。
在劉備心目中,諸葛亮的地位無人可以替代,白帝城託孤之際,劉備拉著諸葛亮的手,老淚縱橫地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故意試探諸葛亮的忠心,而是發自肺腑的遺言,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是多麼的信任。
德才兼備四個字,用在諸葛亮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身為蜀漢之丞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俸祿肯定不低,就算住著豪宅,開車豪車,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諸葛亮生活節儉,他的那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平生的真實寫照,高尚的品格令人欽佩。
諸葛亮曾給劉禪寫過一封信,詳細介紹了家裡的財產,原文如下:“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意思是說,諸葛亮家裡有農田十五頃,外加八百棵桑樹樹,聽起來彷彿不少。但是,根據史料記載:“品第一者佔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八品十五頃,第九品十頃。”作為名副其實的一品官的諸葛亮,家產竟然跟八品官吏差不多,與普通朝廷大臣相比,他簡直就是貧困戶。
但是,那些嫉妒諸葛亮的大臣,認為諸葛亮肯定瞞報了家產。諸葛亮去世後,一些大臣聯名上書,請求後主劉禪調查諸葛亮的家產。劉禪為了還丞相一個清白,只好派人前去檢視,結果真如諸葛亮所報的那樣,家裡確實只有十五頃薄田,八百株桑樹。
調查結果出來後,劉禪當著那些對諸葛亮有意見的大臣的面,憤怒地說了七個字:“丞相,您受委屈了。”一段時間後,一位名叫李邈的大臣,又開始說諸葛亮的壞話,劉禪忍無可忍,直接下旨處死李邈。
諸葛亮的治國之才首屈一指,品行更是無可挑剔,有人給出如此評價:“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在你看來,論人品、能力,誰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或者在諸葛亮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