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像一場大洪水,許多真實的歷史真相都被沖刷或淹沒,隨著歷史學家對史實的深入研究,他們發現,在經過世代相傳的史實中,有許多內容很是奇怪,絲毫經不起推敲。
例如,在世人的認知裡,李建成是一個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且嗜酒嗜肉的好色之徒,其實,這些關於李建成的記載多出自新、舊唐書。而唐書中的資料又來自唐朝的國史,可唐朝的國史曾被房玄齡等人修改過。
除了李建成之外,還有許多人物記載遭到刪改的事件,但大多數刪改痕跡都隱藏在史料的細枝末節之中,如果不細心留意,還真發現不出來。
不過對於歷史研究者來說,除了從史料中發現可疑之處外,最後還要透過考古來輔助證明,這樣才能修正歷史。最近幾年,歷史學者經過大量的研究和考證,發現教科書中有三件事是完全胡編杜撰的,究竟是哪三件事呢?
圖片:李建成劇照
一、烽火戲諸侯第一件就是烽火戲諸侯,這是一箇中國老百姓都家喻戶曉的一則故事,講的是西周的最後一位君主周幽王,為了博心愛的美人褒姒一笑,便點燃烽火臺愚弄諸侯,惹得褒姒果真哈哈大笑。
後來,周幽王又多次點燃烽火臺,諸侯幾次三番被騙後,再也不相信周幽王了,漸漸就不來了。最後犬戎攻進鎬京,周幽王被殺死,這是被記載在《史記》以及《呂氏春秋》中的故事,和“狼來了”的故事寓意一樣。
在《史記》的版本中,周幽王點燃的是烽火臺,而在《呂氏春秋》的版本里,“卻用“敲擊大鼓”來代替“點燃烽火臺”,不過其他內容相差不大。
不過,“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情節實在是狗血,周幽王和褒姒的事情是否屬實無從考證,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周幽王本來想立姬宜臼為太子,可後來又廢其太子之位,同時廢掉申後,又立褒姒為王后,立姬伯服為太子。
這種荒唐的做法,使得申後的父親及其他諸侯、權貴大為不滿,後來申後的父親投奔犬戎,加入討伐鎬京的行列,而周邊的諸侯和貴族們坐山觀虎鬥,眼睜睜看鎬京淪陷。說不定還有人在鎬京當內應,趁此機會坐擁漁翁之利,畢竟周天子腳下三百多年的江山,也不是那麼容易打下的。
圖片:點燃烽火臺劇照
不過,史學界很早就對這個故事提出了質疑,因為諸侯分佈在不同的地區,倘若周幽王真的點燃烽火臺,諸侯們不可能一看到烽火就同時到達,而且“烽火”這種示警方式是漢朝對匈奴人使用的。
此外專家還認為,驪山一戰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周幽王,是他先出兵討伐申國,才導致西周滅亡的。2012年,清華大學獲得了一批竹簡,這些恰恰可以用來佐證“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並非屬實。
圖片:漢朝時期的烽火臺劇照
二、焚書坑儒第二件是焚書坑儒,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在兩年內,秦始皇下令焚燒《詩》、《書》等典籍,並坑殺四百多名儒生,有些人會將這兩件事混為一談,其實不然,“焚書”發生公元前213年,而“坑儒”發生在焚書的後一年。
“焚書坑儒”一直都是秦始皇暴政的代表性事件,其實,“焚書”源於丞相李斯的一個提議,當時李斯建議,將除了《秦記》之外的所有史書都燒燬,如果有人私藏了各大思想流派的書,也要馬上燒燬,如若有人在公共場合談論起《詩》、《書》裡面的言論,就會被立即處死,要是官員知情不報,就會被判處一樣的罪行。
在被發現有相關書籍後,三十天之內沒有焚燒的人,就會被刺字併發配邊城,以上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嚴刑峻法了,而且“焚書坑儒”事件引起了史學界很大的爭議。
圖片:焚燒竹簡劇照
一個爭議是,秦始皇究竟燒了哪些書?這些書是儒家經典嗎?二是坑儒的物件究竟是哪些人呢?歷史學家和專家們經過反覆研究,最終確定了書的種類,包括《詩經》、《尚書》和《道經》。
而坑儒的物件是方士,而非儒生,而且焚書和坑儒並沒直接的關聯,坑儒的導火線是秦始皇在尋找長生不老藥,可方士盧生等人卻欺騙他,不僅逃跑了,還在民間大肆宣揚秦始皇的暴政,發現事情真相的秦始皇大怒,命下屬定要將侯生等人抓住,不僅如此,秦始皇還親點了四百多名方士進行活埋。
因此,焚書坑儒的事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直接放在一起來表現秦始皇的暴政並不妥當,最好要解釋一番,說清楚每個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才好。
圖片:活埋劇照
三、火燒阿房宮最後一個是火燒阿房宮,公元前212年,秦始皇開始建造自己的朝宮,即如今的阿房宮建築群,可是這項工程實在是太大了,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年間建成,只能建個地基而已。
公元前209年,即秦二世元年,阿房宮又被重新建起,然而工程量浩大,因此修建的程序十分緩慢,過了兩年,秦二世被逼自殺,導致阿房宮的建築工程徹底停工,成為最大的爛尾工程。
據《史記》記載,項羽帶兵進入咸陽以後,放了一把火燒了秦宮,後世許多人認為被火燒的是阿房宮,這就是“火燒阿房宮”事件的最大疑點,項羽燒的究竟是不是阿房宮?
圖片:火燒阿房宮劇照
此外,歷史上富麗堂皇的阿房宮到底存不存在?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歷史上確實存在阿房宮,但它並未完工,古人只修建了阿房宮的一小部分,而項羽放火燒的應該是咸陽宮,而非阿房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