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一些歷史趣聞或歷史段子的朋友,估計都有一個主觀上的感覺,那就是古代士兵的力氣都很大,古代士兵的身體素質都很不錯。筆者相信有這種感覺的朋友應該不在少數,因為這些年網上確實有很多宣揚古代“特種兵”的文章。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魏武卒,唐朝時期的玄甲軍等。
那麼這就衍生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古代士兵的力氣是不是都很大?另一個是,是不是隻有少部分朝代的少部分士兵力氣都很大,其餘的也很一般?如果有對這兩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今天筆者會跟大家一起聊聊,古代士兵的力氣問題。
一,確實有力氣很大計程車兵先說最早時期的魏武卒,根據史料《荀子議兵篇》記載,選拔魏武卒的核心點就是力氣,而這最直接的體現點就是,魏武卒必須擁有能拉開十二石強弓(近代的上百斤),以及揹負50支箭穿三層盔甲,手持長戟,腰懸鐵劍,並攜帶三天軍糧且一日內急行軍100裡的強大力氣。
再說宋朝時期的重灌步兵,根據史料《武經總要》記載,宋朝時期的重灌步兵一般是選拔健壯的中央禁軍擔任,而對於他們的要求則只有一點,即必須能夠穿戴最高可達88斤的重灌步人甲參戰。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步人甲作為宋朝核心盔甲,最輕的重量也有54斤,而且只發給弓弩兵,至於前排作戰的槍兵,那最輕也有70斤往上(唐朝玄甲軍資料不全,暫且不提)。
最後說明朝末年的“鐵人軍”,根據史料《臺灣外記》記載,鐵人軍為明朝末年的鄭成功直屬軍隊,整個鐵人軍的標配武裝是雙層實鐵盔甲,並配備貼面(只露眼睛和鼻子),鐵鞋,鐵裙尾等附屬盔甲。同時,還得攜帶超過170釐米長的斬馬大刀以及近身腰刀。根據記載,鐵人軍的這一身標配盔甲,重量高達80斤以上。此外,鐵人軍還有一個選拔核心標準,即必須能抱起200斤巨石行走超過10米。
二,古代其他士兵力氣如何力氣,除了天生可以帶來以外,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勤學苦練來培養。但是對於一個士兵來說,力氣大不大,有時候並不是全由自己做主。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個王朝的前中期,因為需要抵抗外敵和平定內亂,所以他的政治生態是非常清明的。而這種清明的政治生態自然能給士兵最大的扶持,比如最起碼的糧餉和補給。而一旦有了這些東西,那士兵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鍛鍊力氣培養力氣。
可反之,如果一個王朝到了後期或末期,那麼即使需要抵抗外敵和平定內亂,那政治生態也是非常混亂的。原因只有一個,即上層建築已經腐朽到了極點,並且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不然也不會將一個王朝帶到後期或末期。而一旦政治生態不清明瞭,那麼士兵最基礎的糧餉和補給肯定就無法保證。倘若連吃飽飯都不能滿足,那士兵的力氣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
這裡我們用明清時期的部分士兵來舉例。
明末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吃空餉。說直白些,某地總兵會給朝廷上報,說我們有1萬人,但事實上只有6000人,而且一半都是老弱病殘。那麼我們同樣可以試想,軍營裡吃空餉已經如此嚴重了,士兵們還會有鍛鍊甚至於發揮自己力氣的方式嗎?
清朝末年同樣也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士兵們往往都會身兼多職,比如在外面放羊牧馬或做個小生意,原因是軍隊內部常年不見領導,一年還只有三四次訓練,而且可以讓人替補。這裡我們同樣可以試想,這樣的軍隊先不說讓他們去打仗,恐怕連最起碼的行軍佇列和標準都達不到,而達不到這些就意味著沒有訓練,而沒有訓練計程車兵力氣,我們同樣可以想象。
文章到了這裡,筆者就在說兩句題外話。士兵力氣要大,那吃的就必須得好,而要吃得好,鹽和油就絕對不能少(這兩點就卡死了大部分小國和大部分王朝的日常狀態)。此外,為什麼我國這麼多年的歷史歲月中,只有區區三四支軍隊能僅憑力氣就被我們所熟知呢?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這些軍隊都趕上了好時候和好領導。魏武卒時期的魏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強最富裕的,而宋朝前中期的奢侈程度就不用筆者多說了。至於鄭成功的“鐵人軍”,筆者只想說到一個人,那就是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這位狠人是明朝末年盤踞浙江沿海數十年的超級海盜,每年淨收入不下千萬兩白銀,而鄭成功恰好是他的嫡長子。
最後,關於古代士兵的力氣是否都很大這個問題,筆者相信透過上文已經說得非常詳細了。其實我們查證史料後不難確定一個道理,那就是古代士兵的力氣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而這主要的決策者並非是士兵本人,而是作為王朝最高層的統治者,畢竟要想馬兒跑,總得馬兒多吃草。
參考資料:《宋史·軍備志》《明史》《清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