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陸軍元帥瓦爾特·莫德爾
納粹崩潰前夕,希特勒企圖以越來越嚴厲的恐怖命令在西線發動針對盟軍的抵抗。然而,到1945年4月中旬,以魯爾區為中心的西線決戰最終劃上了句號。
西線的“可怕的事情”
阿道夫·希特勒把希望寄託在敵對營壘的崩潰上。他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1945年3月22日跟希特勒進行兩小時談話後,在日記中寫道:“說到所希望看到的敵人聯盟的崩潰,元首認為斯大林先下手的可能性大於丘吉爾和羅斯福。”
希特勒和戈培爾都處在一種雙倍的幻想中: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堅守戰線,以便保住與敵方談判的實力與籌碼。
在希特勒與戈培爾的談話結束之際,帝國裝備部長阿爾貝特·施佩爾出現了。此人也向希特勒敘述了來自西線的“可怕的事情”。他說,在西線即使沒有盟軍的空襲,也不可能在公路上行駛了。在談話過程中,宣傳部長注意到,又有英國的“蚊”式轟炸機在帝國首都上空盤旋……
盟軍最高統帥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和英國的陸軍元帥伯納德·蒙哥馬利正在籌劃發動新一輪更大的攻勢,目標是越過萊茵河前進到韋瑟爾河河畔。
在此前的1945年3月8日,盟軍在雷馬根成功地跨越尚未被摧毀的魯登道夫大鐵橋,抵達萊茵河東岸。盟軍的這一勝利標誌著由瓦爾特·莫德爾元帥統領的B集團軍已陷入盟軍合圍中。莫德爾的B集團軍負責鎮守德國西部科隆以及下萊茵地區從萊茵河東岸到韋瑟爾河河畔的地區。
莫德爾元帥的B集團軍在1944年12月的阿登攻勢中損失慘重,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裝甲裝置。眼下B集團軍的形勢十分危險,正如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不得不承認的那樣,它的萊茵河防禦陣地沒有任何縱深,而且一線士兵多數沒有得到良好的訓練,彈藥奇缺。第15軍實際上已經群龍無首。正如國防軍總指揮部的形勢報告中所確認的那樣,它們“已基本上不再擁有坦克”。
美英發起新的進攻
1945年3月23日,美英軍隊向韋瑟爾河地區發起新一輪攻勢。擔任主攻任務的是蒙哥馬利第21集團軍和屬於集團軍的美國第9軍。參加戰鬥的共有85個師和空降部隊。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英軍總參謀長艾倫·弗朗西斯·布魯克和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來到蒙哥馬利的指揮部,共同指揮這場戰役。
盟軍的行動是空地配合,進展十分順利。只是空降部隊在明斯特蘭西部的博霍爾特遭受到嚴重的傷亡。萊茵河東岸的一些城鎮,例如雷斯,韋瑟爾,博霍爾特等頃刻間全部被夷為平地。在短短几天內,英國第2軍和美國第9軍順利渡過萊茵河,到達河的東岸。這時,對B集團軍的鉗形攻勢已形成。3月30日,北線的鉗尖已到達明斯特以東、布里隆以南和帕德博恩以西。在B集團軍的南翼,美國人已到達愛森納赫。
4月1日,西線德軍最高統帥記錄到:“美國和英國的部隊已到達比勒費爾德地區。敵人正沿著高速公路從索斯特向利普施塔特進發,由此完成對B集團軍的合圍。”這是盟軍渡過韋瑟爾河一週以後的態勢。
3月28日,蒙哥馬利在致其部隊的命令中稱,敵人還能做的無非是“用一些烏合之眾來封鎖道路”。
盟軍掌握空中優勢
盟軍掌握著空中優勢,只要哪裡出現有組織的抵抗,盟軍就派出轟炸機,而德國的空軍則完全不能發揮作用。在這一天,盟軍的轟炸機將帕德博恩的舊城區夷為平地,魯爾區東部的城鎮遭到有計劃地摧毀,其目的是完成對整個魯爾區的包圍。3月28日這一天,索斯特和明登經歷了最後一次空襲。
每次戰役以空襲開始,這不僅僅是一種戰術安排。“魯爾口袋”戰役中的空戰也是盟軍空戰總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項戰略是英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波特爾元帥於1942年11月3日製定、並向陸軍和海軍參謀長提交的。
為實施該項戰略,從那時起到1944年底,轟炸機部隊動用了6000架飛機。至於每月的轟炸定額,1944年8月的數字達到9萬噸。波特爾估計,轟炸造成了90萬人死亡和100萬人重傷。1943年11月3日,他向丘吉爾彙報了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轟炸戰略取得的“戰果”。
科隆、埃森,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波鴻、米爾海姆、巴門、埃爾伯費爾德和雷姆沙伊德被定為“幾乎摧毀”,杜伊斯堡、哈根、奧伯豪森和奧斯納布呂克被定為“嚴重摧毀”。
轟炸並沒有給被包圍在魯爾地區的陸軍元帥莫德爾留下深刻印象。不管怎樣,在戰術上他不再有任何的選擇了,更別提什麼行動決心了。他只能死守。1945年4月11日,埃森市長尤斯特·迪爾加特將這座變成廢墟的城市交給了美國人。
3天后,杜伊斯堡、米爾海姆和多特蒙德被攻佔;盟軍的南北先頭部隊在哈根會合,將防線一分為二。
陸軍元帥拒絕投降
4月17日,美國的馬修·李奇微將軍在一封私人書信中要求莫德爾投降,以挽救德國人民的生命。但被這位陸軍元帥拒絕了。當時,美國人在開姆尼茨、英國人在呂訥堡已經開始軍事行動。爭奪柏林的戰爭也早巳打響。
其他德軍指揮官也把死守升格為最高準則。3月10日為止,西線總司令一直是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陸軍元帥,此後則是陸軍元帥阿爾貝特·凱塞林。倫德施泰特在1944年11月阿登攻勢開始前就曾宣稱:“我的元首,不管您下什麼命令,我將履行我的職責直到最後一口氣。”
3月9日,他命令憲兵“採取強硬手段、鐵面無私地”對所有萊茵河以東“被發現在沒有證據表明得到了行軍或戰鬥命令而撤退”的國防軍成員採取有力行動。每天臨時軍事法庭的所有判決和處罰,都會上報給西線總司令。軍事法庭有權判處任何人死刑,包括各個等級的軍官。山地步兵將軍裡特爾·馮·亨格爾在3月19日視察B集團軍時斷定:一個令人不愉快的現象是,不管是軍事法庭還是最嚴厲的命令都沒有觸動麻木不仁、疲憊不堪計程車兵。
3月初,“元首”曾以處決來威脅士兵:沒有受傷或沒有證據表明已盡了全力進行戰鬥的被俘者將榮譽盡失,勇敢和正直計程車兵集體將他開除,他的親屬為他擔負責任。
國防軍領導的狂熱盲信對此不再有幫助。西線總司令倫德施泰特和莫德爾下令,從3月中開始,對所有“沒有原因離隊在大街、社群、車隊、人群或救治站被人發現、並稱在尋找隊伍者進行軍事審判和槍決”。
魯爾防線完全崩潰
飽受轟炸折磨的德國人親眼看到軍隊的瓦解。3月底,警察對部分“不聽使喚”的德國人採取措施,以阻止他們亮白旗和進行破壞活動。
“不聽使喚”的居民發現自己面對的是這個苟延殘喘政權的恐怖措施。黨衛軍頭目希姆萊命令規定,向亮白旗的屋內所有男性居民開槍射擊。所有年齡在14歲以上的男性居民都被視為負有責任。
諸如這樣的措施反映了希特勒政權最後幾周的現實狀況。政權開始把這場戰爭擴大為全面戰爭。在“魯爾合圍”當中得到淋漓盡致地表現。因此在美國人已站在埃森北部時,南部還有3個“臨陣脫逃者”被槍決。應對所有這些罪行負責的是倫德施泰特、凱塞林和希特勒一直信賴的陸軍元帥瓦爾特·莫德爾。
莫德爾曾於施陶芬貝格暗殺事件11天后,對他疲憊不堪的軍隊預言:“儘管眼下敵人在數量和物質上具有種種優勢,但集結所有力量我們是可以做到的……懦夫在我們的隊伍當中沒有位置……動搖者已喪命……我們敬愛的元首萬歲。”
1945年4月21日,魯爾防線完全崩潰後3天,瓦爾特·莫德爾在杜伊斯堡附近一片樹林裡飲彈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