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後周將士的擁護下背叛後周,並建立了北宋帝國以取代後周。在此後的時日裡,趙匡胤一直將完成對全國的統一視為頭等大事,並且為了實現這一抱負而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但是不管趙匡胤的個人能力有多麼突出,他終究要面對正在步步緊逼的死亡,他必須要考慮在他百年之後承繼大統的儲君人選。可惜的是,匆匆離世的他並未留下遺囑。而其弟趙光義,則在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就舉行了登基大典,即宋太宗。

趙匡胤的膝下明明有子嗣,但為何皇位最終落在了趙光義的頭上了呢?

上圖——建立北宋帝國的趙匡胤

一、趙匡胤尚未病危之際開始思考傳位問題

冊立太子、冊立哪名皇子為太子,許多封建君主都為了這個問題操碎了心。好在自商周時期開始,就有嫡長子繼承製度來為封建君主解決這一難題。但是問題在於,嫡長子繼承製度只能在原則上解決皇帝的問題,卻無法應對一些特殊問題。

比如,如果嫡長子有先天性的疾病,比如智商低下、身體素質極差,無法坐朝理政等情況時,冊立嫡長子為儲君無疑是對自家"基業"的不負責,也是對百姓的不負責。這種情況下,封建君主就不得不考慮冊立其他皇子為儲君的問題。

上圖——趙匡胤次子趙德昭

而對於趙匡胤來說,問題並不在於皇子是否存在先天性疾病的問題。而是他的子嗣年紀普遍過小,很難扛起治理一個國家的大任。況且此時北宋帝國周圍仍然存在著強敵,比如北方的遼國。同時還有其他割據政權與北宋並立於世,這些都將成為困擾新君的主要問題。

相比之下,趙匡胤之弟趙光義似乎更合適坐在皇帝的寶座之上治理天下。不光趙匡胤思考了這個問題,朝野上下的許多人也在趙匡胤的年紀一年比一年大的情況下開始憂慮起來,這便為後來的金匱之盟以及趙光義登上皇位埋下了伏筆。

二、趙匡胤匆匆去世,並未指認後世之君

公元976年十月,趙匡胤同往常一樣與趙光義舉行家宴。夜深,或許是因為二人紛紛醉酒的緣故,趙光義就留在了宮內休息。第二天清晨,已經沒有呼吸的趙匡胤才被宮人所發現。

就在朝野上下正不知該如何應對皇帝駕崩之後的局面時,趙光義宣佈將繼承趙匡胤的皇位,並於次日就完成了登基大典。也正是因為新舊君主更迭如此之快,才沒有引發政治上的動盪,北宋就這樣平穩的過渡到了太平興國一朝。

上圖——北宋第二位皇帝趙光義

舊君新喪,該如何穩定時局,一直是困擾著古代封建帝王的一大難題。通常情況下,舊君會以提前冊立太子為核心手段來避免因皇位繼承人的不確定而出現的變亂。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皇子意圖藉助這一時機奪取皇位,甚至不惜一切代價,這便會引發一系列的變亂。

為了使安全保障機制更加完善,舊君也會採取提前任命輔政大臣的方式來穩定時局。但是這也僅僅是治標不治本,依然無法保證發生變亂的可能性會降低至零。

像趙光義這樣並未遵守嫡長子繼承製度法則的繼位者,通常會引發一系列變亂。但好在趙光義並未給予變亂滋生和擴大影響的時間,而是透過快速繼位使朝野局勢得以穩定。大事已定,即便朝中有群臣想要擁立太子繼位,也已經無法扭轉現實了。

上圖——趙匡胤第四子趙德芳

三、趙光義憑藉金匱之盟坐上皇位

趙光義雖然是趙匡胤的弟弟,但是僅憑這個身份還是不足以令其登上皇位的。即便皇弟擁有皇位繼承權,但繼承順位卻並不能夠排到前列。也就是說,趙光義定然有其他能夠讓他坐上帝位的資本,而這個資本就是金匱之盟。所謂金匱之盟,《宋史·列傳·后妃》中曾經有過詳細的記載:

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

上圖——二人對話中所提到的周世宗柴榮

從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趙光義能夠繼承皇位的最大資本,正是太后在臨終之際所命人制定下的遺囑。從太后與趙匡胤的對話內容來看,並沒有流露出對趙光義的偏愛,而是對客觀現實進行認真分析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太后之言是理性的,定然會得到趙匡胤的重視。

趙匡胤為保江山太平、避免陳橋兵變再次發生,進而使北宋帝國步後周後塵,也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會選擇趙光義為帝的。可惜的是,趙匡胤在並未留下遺囑的情況下就匆匆去世,從而引發了後世對趙光義繼位合法性的一系列猜想。

上圖——趙匡胤之母杜太后

四、 結語

關於趙光義的皇位是否合法的問題,後世多有爭議。有聲音認為,趙光義為了奪取皇位進而謀害了趙匡胤,使其駕崩之期早早到來。也有聲音認為,趙匡胤本就打算傳位於趙光義,為的就是避免因幼主繼位而導致朝政落入權臣手中,再現陳橋兵變。而從史料記載的內容來看,當時確實有人也表露出了這樣的憂慮。

趙光義"篡位說"的支持者,大多認為史料中有關趙光義皇位合法性的記載是偽造的。雖然這種可能性存在,但是"因為趙光義篡位,所以命史官修改了史料"和"因為史料記載了趙光義皇位的合法性,所以趙光義一定命人修改了史料"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後者明顯有詭辯論的傾向。

但不管怎麼說,即便趙光義得位不正,只要他能夠全心全意為宋代百姓謀取福祉,那就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就算他在高梁河之戰中敗北並丟盡了皇帝的顏面,他先前為帝國及百姓所做的事也不會因此而遭到遺忘。

參考文獻:

【1】《宋史·列傳·后妃》

【2】《宋史·本紀》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時,斯大林收到了德國會進攻的密電,為什麼不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