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咱們有公曆,談起某件事兒直接說日期,比如說2020年1月1日那天怎麼怎麼著。但在古代,除了農民伯伯使用每年皇家頒佈的農曆外,老百姓要想記年份,就得按皇家的年號來記。比如洪武元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登皇位。洪武三十一年,皇帝朱元璋駕崩。一提“洪武”下意識先想到的就是朱元璋。同樣,一提起永樂,第一反應就是朱棣。洪武、永樂都是這朝皇帝在位期間的年號。如果明朝末年的人聊明朝初年的事,就會說,洪武多少多少年怎麼怎麼樣。這是個年份的概念。如果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一提某位皇帝的年號,心中就立即有個概念。就知道這個年號時期所發生的事件。
咱們初次接觸明朝歷史的朋友,首先想到這個歷史事件是發生在哪個皇帝在位的時期?其次,再想想上一個皇帝是誰?下一個皇帝又是誰?大明王朝一共存在了276年,這麼長的跨度,這麼多的皇帝和年號不好記啊... 其實跟您說啊,很簡單!您只要記住以下這個順口溜,明代皇帝的年號順序輕鬆搞定。以後再記明朝的歷史就會事半功倍。
所謂順口溜,相對的越簡化越好。咱們把明朝每個皇帝的年號都縮減成一個字。比如“洪武”,就記“洪”,“建文”就記“建”,以此類推。我會把簡化好的順口溜一一對應成相應的年號。您就一目瞭然了。什麼順口溜呢?您往下看(讀的時候注意停頓):
洪建永洪宣,正景天,成弘正德續,嘉隆萬,泰天崇。
洪武(31年)、建文(4年)、永樂(22年)、洪熙(1)、宣德(10)、正統(14)、景泰(8年)、天順(7年)、成化(23年)、弘治(17)、正德(16年)、嘉靖(45年)、隆慶(6年)、萬曆(48年)、泰昌(1月)、天啟(7年)、崇禎(17年)。
這裡很有必要提一下“正統”和“天順”,這兩個年號對應的都是同一個皇帝——朱祁鎮。因土木堡事件,朱祁鈺在中間當了8年皇帝,是為景泰。之後朱祁鎮“奪門之變”又成功上位,改立年號為“天順”。所以,明朝一共是16位皇帝17朝。
這個順口溜很好記,多讀多背幾遍就會記住。您會問了,這順口溜裡面的“續”字代表哪個年號?跟您說吧,這個“續”字不代表年號,僅僅是為了使順口溜讀的連貫一些。沒有實際的意思。
明朝皇帝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