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7.8萬平方公里,1.26億人口的日本體積確實不大(對比96萬),但作者可以很肯定地是說,從明清兩朝開始日本就已經不屬於亞洲小國了,而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大國了。
日本真的是小國嗎?明朝和清朝都受到了來自日本上百年的侵擾,這兩個帝國不但沒有攻入日本,最後反而被日本給拖垮了。日本強在哪裡?我們不妨看看日本做了什麼。
·教育才是立國之本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每個帝國都懂,但像日本和德國那麼認真做教育的帝國在整個地球上有幾個呢?
德國的大學入學率僅有30%,但德國的雙軌制教育卻培養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人。
德國工人的平均工齡是33年,也就是說多數人一輩子只在一個工廠上班,他們將工作當成了事業去做。
在德國,一個工人可以養活一家四口,並讓家人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
德國的技校教育,孩子從進入學校那一天開始到畢業的四五年中,吃喝拉撒全是由政府和工廠合力出資培訓的。
這些學生一週4天在工廠跟著師傅學技術,一週2天回學校學理論知識,剩餘一天休息。
日本看似是學習的德國,但日本卻有自己的教育歷史,那就是著名的“寺子屋教育”。
所謂寺子屋就是日本寺院以慈善的方式給日本窮人開設的基礎教育,採用不收費或微收費的模式為日本底層孩子提供基礎的教育。
寺子屋不是清朝明治時期的產物,而是明朝江戶時代就產生了的東西。
當明清的識字率還不到3%時,日本的識字率已經達到了40%,不僅是亞洲之最,還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當時的英國)。
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寺子屋”已建成了近3萬所。
當明清兩朝將程朱理學發揮到極致時,明治天皇改革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掃除垃圾文化的毒害,轉而全面學習西方的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
當明清兩朝讀書人最大的願望是金榜題名時,日本的讀書人卻在努力尋找一條富民強國的現代化國際之路。
而到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原來3萬多所寺子屋的基礎上改造並擴建成了4萬多所免費教育的西式小學,這讓後來日本的識字率達到了90%,成為了世界第一。
儘管後來日本在二戰後條件十分艱難,但日本做的第一件事依然還是投資義務教育。毫不誇張地說,從江戶時代開始,到明治維新達到了高峰,日本將教育投資看成了維繫帝國命運的支柱。
儘管世界經歷了一戰和二戰,日本也遭遇的戰敗和原子彈,但今天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呢?
·軍事上日本也不是小國
對軍事上來說,什麼才算小國?就是總是被動挨打,而不敢主動出擊的一方才是小國。
蒙古人牛吧?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兩次東征日本都大敗而歸,這是軍事小國嗎?元朝覆滅,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又出現了什麼情況呢?
當朱元璋出使日本的使臣被日本人殺了之後,朱元璋最終選擇了忍氣吞聲,而此時的日本還處於分裂和內戰時期。為了躲避日本人對明朝沿海的騷擾,朱元璋採用了“烏龜戰術”,使用海禁這種禍國殃民的政策來被動防守。
即便這樣,日本放過明朝了嗎?
從朱元璋到嘉靖末年這100多年中,日本從來都沒斷過對明朝的侵擾,殺了沿海數省多少軍民,搶了明朝多少女人和財產,但明朝有一次對日本主動用兵了嗎?
相反,等到了日本統一之後就立刻出兵朝鮮,正式大舉侵犯明朝。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明朝雖然勉強將日本人趕了出去,但卻因為明朝在朝鮮之役中消耗過大,卻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在明朝和日本的最後較量中,日本不但滿載而歸,還徹底挑戰了明朝在亞洲的主導地位,並一舉揭開了明朝外強中乾的真面目。
日本此時之所以有信心進攻明朝可不是盲目自大,此時的日本在數學、冶金、紡織、醫療、國民識字率和火炮製造等方面早已經先進於明朝多年了。
等到了清朝時期,即便沒有黑船事件,日本在江戶時代積攢下來的社會精英也已經開始準備從內部進行改革了。
甲午戰爭和黑船事件促進了這一程序,並最終促成了日本選擇了“脫亞入歐”式的行政改革。
相對清朝換瓶不換藥的表面改革,日本的改革非常徹底。
當日本人看清了戰爭的本質之後,立刻決定從綿羊變成惡狼,而在這之前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思想上、文化上、教育上根除自己的壞習慣。
當漢唐強大時,日本選擇了複製漢唐模式。當英國人強大後,日本又選擇了學習英國。
對於學習別人的長處並根除自己短處上,日本人從來都不認為這是一件丟人的事。
就拿《海國圖志》這本書來說,這本將西方思想和科技進行系統性闡述的救世之作在清朝毫無市場,但在日本卻被當成了寶貝。
清朝的貴族和掌權者不是不想改革或不努力改革,他們已經很努力了,而他們真正害怕的是西化後一旦走上真正的君主立憲,他們必然會失去“貴族身份”。
而對於洋務運動,明朝的徐光啟曾多次上奏朝廷引進西方的工業和軍工體系,但卻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並汙衊徐光啟是儒家的叛徒。
李鴻章和張之洞的洋務運動成績也確實不小,那時的大清國不但可以生產“洋釘”“洋火”,還能生產步槍、大炮和軍艦,絕對比同時期的日本要強。
而論綜合實力,清朝的軍事實力能排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綜合經濟實力是日本的十幾倍,最後卻被日本人打得滿地找牙?這又是為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缺點,每一帝國都不完美,但人最難的還是認清自己。當我們回顧明朝和清朝的歷史你會發現,每次都是日本主動出擊打我們,這是為什麼呢?
明朝時,世界上50%的白銀都流入到了我國,但明朝卻連“鄭芝龍家族”和日本都搞不定,最後崇禎是“窮死”的。
清朝的洋務運動比日本還早了10年,但為何日本成功了,清朝就失敗了呢?
當你分析完日本在國民教育、民生投入、法制改革、行政轉變和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上做出的努力之後,你還覺得日本是小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