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吳三個國家最強大的無疑是雄踞中原一帶的魏國,可以說三分天下有其二,讓魏國擁有對蜀漢和東吳的絕對的兵力優勢。

但是在整個三國期間,不僅對東吳發動的戰爭少之又少,對他主要的對手蜀漢更是主要以防守為主,無論是諸葛亮主政時期還是姜維主政時期,在大多數情況下竟然是實力弱小的蜀漢主動發起攻擊,雙方的戰略態勢竟然與自身的國家實力相反,看上去是一件非常匪夷所思的事。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造成這種攻守異形的情況,主要的問題是出在了實力強大的魏國身上。

魏國雖然看上去實力強大,實際上並不名副其實。

因為,魏國自從建立之後,政權總體上處在一種比較搖擺的狀態,讓魏國難以安定下來集中力量去執行統一天下的大戰略。

例如,雖說名義上曹魏佔據著整個北方地區,但是在曹丕剛剛繼位的時候,青州、徐州一帶只是名義上屬於曹魏,實際上當地處於割據狀態。

所以,在曹操去世後在洛陽的青州、徐州兵就發生了騷亂,直接威脅到了曹魏的政權穩固。

青州地區曾經是曹操起家的重要基本盤,曹操在的時候這些人聽話,曹操不在了他們就開始打算單幹。

由於曹丕剛剛繼位,地位還不穩固,只能以安撫為主,並且逐步採取措施剝奪當地軍閥的兵權。

一直到公元225年才徹底解決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問題。

不過,天不假年,公元226年6月曹丕去世。

這就壞了。

好不容易穩定的局勢,因為他的去世再一次搖搖欲墜。

曹丕的長子繼位,為明帝曹叡。

此時,他虛歲只有23歲,剛剛過弱冠之年。

如果說曹丕繼位之後,曹魏政權中有些人不服他,但是畢竟曹丕深得曹操的調教,並且經歷了多年的歷練。

所以,還能夠駕馭手下的這幫驕兵悍將,有一些人不服氣畢竟只佔其中一小部分。

而且,東吳和蜀漢都不敢輕舉妄動。

可是,年輕的魏明帝登上皇位之後卻經歷了內憂外患。

剛剛繼位,東吳就出兵進犯江夏、襄陽等地。

第2年正月,西平郡又發動叛亂。

年底,新城太守孟達也發動了叛亂。

與此同時,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戰爭。

所以,曹叡不得不重用司馬懿,為未來司馬氏奪取曹魏政權埋下了伏筆。

如果曹叡多當幾年皇上也就罷了,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出一個出色的繼承人。

可是12年之後曹叡去世,不得不託孤於司馬懿。

如果說司馬懿在曹操手底下謹小慎微,對曹丕的知遇之恩讓他忠心耿耿,曹叡出色的水平使他不敢輕舉妄動,那麼年幼的曹芳將會成為他手中另一個漢獻帝。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兵變,開始大權獨攬。

但是,曹氏家族經營多年怎麼可能束手就擒,一定會瘋狂反撲。

這個時候,曹氏家族和司馬家族之爭又成為曹魏政權的主流,除非有一方在這場爭鬥中失敗,否則他們哪有足夠的力量對外發動統一戰爭呢。

所以,一直到公元260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徹底打敗曹氏家族,控制了整個曹魏政權,才有能力著手統一天下。

於是,兩年之後滅掉蜀漢,4年之後滅掉東吳。

可見,曹魏政權之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面對東吳和蜀漢採取防守的戰略,是因為內部一直沒有完全整合,所以無法集中力量南下。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蜀漢和東吳多次發兵北伐。

其實,蜀漢和東吳發兵北伐雖說原因很多,但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是,透過北伐加重曹魏政權內部的不穩定。

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拖延曹魏南下滅蜀和滅吳的時間。

當然,對於蜀漢來說還有另一層深刻的意義,那就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從劉備開始,蜀漢政權就有統一天下匡扶漢室的理想,這個理想在劉備和諸葛亮的努力下傳承了下來,並且被姜維所接受。

於是,只要有機會,蜀漢就會積極北上,希望曹魏重新統一天下,建立大漢王朝3.0版本。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揭秘!從《大秦賦》中看戰國時期的戰爭,還原了幾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