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皇陵地宮就在封土堆下!”通過最新遙感考古和物探勘查表明,中國第一個帝王陵園的佈局之謎已經解開。

墓室約一個足球場大

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皇陵建築核心。有關秦陵地宮位置,歷來眾說紛紜。

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旁行三百丈”一說讓秦陵地宮位置更是撲朔迷離。民間曾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裡,驪山和秦陵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地下通道里就過“陰兵”,人歡馬叫,非常熱鬧。

用遙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別進行了探測,其實地宮就在封土堆下。規模巨集大的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

今年元月初,秦始皇陵區氣溫降至零下12攝氏度,封土堆上的石榴樹正常開花結果,而在封土堆南牆外的石榴樹卻凍害嚴重,不能正常開花結果,差別特別明顯。牆外的土壤未經擾動,而封土堆土壤的結構和含水量則已發生改變,又因為牆內地下存有地宮,才使得土壤相對溫度較高,從而造成植物長勢的差異。

宮牆堅固墓室未坍塌

研究人員發現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在修建宮牆的施工中,為了檢測用泥土夯實的宮牆是否堅硬,施工人員站在遠處用弓箭射牆,若箭能插進牆體,修好的宮牆必須推倒重建。

宮牆都是用多層細土夯實而成,每層大約有5-6釐米厚,相當精緻和堅固。宮牆頂面甚至高出了當時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直至現封土下33米,整個牆的高度約30米,非常壯觀。在土牆內側,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道石質宮牆。據探測,發現墓室內沒有進水,且整個墓室也沒有坍塌。關中地區歷史上曾遭受過8級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卻完好無損,這與宮牆的堅固程度密切相關!

這種宮牆是前所未有的發現!這種嶄新的墓葬形式可以稱為“秦陵式”。秦陵式宮牆對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能起多大的推動作用,現在還無法預知。

地宮有道“防水大壩”

除了宮牆,研究人員發現在秦陵周圍地下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長約千米的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之大讓人難以想象。

秦始皇陵園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落差達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史記》中記載的“穿三泉”中,“三”其實是個概數,應該是指在施工中遇到水淹,所以才修建阻排水渠。

宮內水銀防腐防盜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且汞分佈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銀的分佈代表江海的話,正好與渤海、黃海的分佈位置相符。秦始皇曾親自到過渤海灣,很可能把渤海勾畫進自己的地宮。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巨集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

墓室只有東西兩墓道

考古人員用鑽探方法在封土東邊發現5條墓道,封土西邊北邊也各找到1條。除東、西各一條墓道外,其餘則是一些陪葬坑。

從商周到漢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為4條,分別貫穿東南西北4個方向,這是尊貴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普通官員和百姓的墓道為一條或兩條。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也應為4條,但目前卻僅僅發現了東、西兩條墓道。

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秦始皇本來就是個怪人,在位期間所做的事情多超乎常人的想象:統一中國,統一貨幣,建造近60平方公里的陵園和龐大的兵馬俑陪葬坑……秦始皇腦子裡在想些什麼,誰都說不清楚。這位生前驕橫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死後留下的陵墓必然會撲朔迷離。

關於秦地宮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是司馬遷的《史記》:“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佈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

千百年來,有關秦始皇陵的傳說紛紜而又神祕。秦始皇做夢也想不到,兩千年後的人用不著掄鎬揮鍬,就可以窺探他地下王國的所有祕密,籠罩秦陵心臟的迷霧被一層層地剝開……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7000多年前外星文明就來過地球?他們還發展出8萬多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