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中,有一些戰爭是能夠決定戰爭的命運的,例如在平津戰役中,傅作義率兵起義,就使得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北平的文化歷史遺產也免受了戰火的摧殘。
傅作義的壯舉,也深得偉人的賞識。
建國後,偉人還與傅作義談話,問他想幹什麼,在得知傅作義想做水利工程的時候,偉人更是直接推舉他成為了第一任水利部長,可見偉人對他的重視。
不過在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就是在傅作義擔任水利部長一年後,他找到偉人,坦白了自己藏有槍支電臺的事情。
原本起義之後,是要繳械的,那麼傅作義又為何會私藏有槍支電臺這些武器呢?
起義的背後
傅作義從一名戰士成長成為一個掌控50萬大軍的“華北之王”,除了機遇之外,傅作義的軍事才能也不得不令人稱讚。
1947年,傅作義還被任命為“華北剿總”總司令,手上掌握著幾十萬兵力。一直到平津戰役前夕,他手上都還有40萬兵力。
1948年,傅作義第一次與中共和談的時候,傅作義還提出了一個要求:“成立聯合政府,傅作義參加聯合政府,其部隊交聯合政府指揮。”
很顯然,這樣的要求,我軍是不可能同意的。
後來,傅作義又再次發電報給我軍,要求軍隊後退,再進行談判,並且在談判期間不繳械。
很明顯,偉人也是直接說了這個要求”不實際“,此外我軍在談判方面,已經十分寬容了,還表示了既往不咎,並給予傅作義一定的政治地位。
傅作義看到後,很是失望,因為這和他最初的想法差很遠了。
一方面,他怕老蔣找他麻煩,另一方面,他又覺得天津、綏遠還在手上,還有退路可走。
後來,我軍向天津發起了全面進攻,僅僅用了29個小時,就將天津解放了,傅作義知道了嚇了一跳,因為這出乎了他的意料,敗局已定,再戰已經毫無意義了,所以傅作義就選擇了起義。
1949年,傅作義選擇大開城門投降,儘管看起來簡單,但實際承受的壓力可不小。
一方面解放軍內部對他有偏激,他也怕深受威脅,另一方面是面對老蔣的威脅,不過好在傅作義還是能分辨得出孰輕孰重,還是果斷選擇了起義。
他的起義,也使得北平得以和平解放,還減少了戰爭的創傷,完好地避免了北平這一座古都免遭戰火的摧殘。
此外,傅作義的義舉,還為其他國民黨部隊做出了表率的作用,讓更多國民黨將領,緊隨其後,選擇起義的道路。
欲想東山再起
不過即使傅作義完成了通電起義,也並沒有一位著他就轉向中共這一邊了,徐永昌曾透露了一個策略,那就是假定中共以兵壓迫的時候,可以利用官兵心理打出去。
此外,在他起義的兩年之後,根據師哲的披露,有一天他曾找到偉人,說出了自己還有槍支電臺的情況,不過偉人卻回答說:“你留著用吧!”從那以後,他便將槍支電臺上交了上去,並兢兢業業投身到水利上面,在水利部部長的位置上幹了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