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腐朽的清政府被推翻,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中國進入北洋時代。1916年袁世凱試圖復辟,遭到國民的反對,被趕下了臺,北洋軍閥分裂,中國從此進入軍閥時代。北洋軍閥時期,各派軍閥混戰不休,中國一盤散沙,虛弱不堪。這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絕對是入侵的好機會,但為何日本沒有選擇出兵呢?

1.中國的絕對實力

雖然甲午戰爭後,日軍幾乎覆滅了北洋水師,但此時北洋陸軍早已換上了新式裝備,其實力比日本陸軍還要強勁!

再說,當時的幾位領導首先袁世凱,就是個老狐狸,一直和日本人周旋著,日本人也覺得他相當難對付,其次是張作霖,擁有是當時中國戰鬥力最強的軍隊,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人員素質上都是處於一流水平,而且東北是張作霖老家,有大量的工業基地,日本想要攻佔絕非易事,最後是吳佩孚和孫傳芳,吳佩孚,一個有著民族大義的直係軍閥首領,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誓死不從,孫傳芳,寧願出家為僧也不當漢奸。

2.日本國內混亂

20年代日本國內的政治勢力眾多,日本當局也在為清除日本國內的左翼勢力忙得焦頭爛額,根本就無暇顧及大洋彼岸的中國。而且在1923年的時候,日本還發生了讓他們國力大損的一次大地震——關東大地震,這場地震中的損失高達65億日元,這相當於20年代日本2年的財政收入,也是當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亞軍費的4倍左右,使日本的經濟遭受到重創。

3.日本實力不夠

日本在關東大地震後,為了彌補經濟上損失,實行了“幣原外交”政策。在幣原的政策指導下,日本與英美等國協調以維護既得利益,主張加強與英美的合作,唯英美馬首是瞻,雖然暫時緩解了經濟問題,但軍隊所需費用極大,因此,在當時陸相宇垣一成的主持下進行了裁軍,因為是大正年間的裁軍,因此也被稱之為“大正裁軍”。雖然日本裁兵使日本的財政壓力減少,但當時日本裁軍過後只剩25萬軍隊,根本就無法對當時的北洋軍閥們形成威脅。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舉鼎而逝的秦武王真的是昏君?在位4年,遠交近攻,手段非常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