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公元1636年,皇太極又將原本的“後金”改為了“大清”,在公元1644年大明退出了歷史舞臺之後,清軍正式入關成為中原之主。努爾哈赤是女真人,也是後來,滿族人的祖先。
根據史料可知,女真人向來是好鬥的民族,他們很勇猛,加上受生存環境的影響,因為所處的環境比較地惡劣,也就鍛就了他們強大的體魄,因此,他們在戰鬥力上是相當強的。公元1279年,女真一族將大遼滅亡之後,又將北宋滅亡,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崛起。在最開始的時候。女真一族並沒有自己的文字,雖說他們也有自己的語言,但是,一直到清朝的建立,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滿文。
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凝聚,也是將整個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法寶之一。那麼,在清朝時期,官方的語言是以滿語為主,還是以漢語為主呢?
在一開始的時候,因為清軍剛入關,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是沿用自己之前的語言,說的是滿語。只是,字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弊端,因為,難以避免要和漢人交流,所以,還得配上專門的翻譯官。不過,當時的滿清政權並不是很穩固,整個的朝堂基本上都是滿人的官員,漢人基本上沒有,所以,也就一直以滿語交流,且在當時頒佈的詔書等檔案上,也都是用滿文書寫的。
康熙時期,對漢人官員的任用逐漸增多,在這個時候,為了加強自己的政權,康熙更是主張“滿漢一家”。在這個時候開始,很多的文書中都是運用“雙語”,一邊用滿文,一邊用漢字。漸漸地,漢字的地位也就逐步地提升。當時,清朝所統治的疆域內,基本上都是漢人,所以,如果不將漢人的文化重視起來,讓滿漢融合,是難以讓國家達到和諧統一的,因此,在很多的場合中,也會注意對漢語和漢字的運用。據說,當時的康熙皇帝,不僅精通滿漢雙語,還懂俄語和蒙語。
漢語真正成為“第一語言”,是在乾隆時期。之乾隆時期,漢文化的影響已經相當大了,雖說,當時在某些特定的場合還是免不了會使用滿語,但是,在其餘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用漢語來進行交流。另外,在乾隆時期,一直都推行“滿漢通婚”的政策,鼓勵滿漢直接的融合,所以,在潛移默化之中,也帶動了漢語的普及化。一直到公元1912年大清王朝走下歷史的舞臺,那時候,整個的滿清皇族,基本上都是用漢語在交流了,京腔味兒十足,但是,滿語卻不怎麼用了。就連我們所熟知的末代帝王溥儀,也對滿語很是陌生,只會說個“起”字。
總而言之,光從清朝官方語言的變化,就可以看出歷史在某些方面的一個發展歷程,現如今,大家基本上都是在講漢語了,也可見民族的大一統之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