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斤斤,晚躋金門
公孫弘是漢武帝時期的國相,他也是西漢第一位出身布衣的國相,他之所以能夠位極人臣,首先要感謝文帝廣開言路、提拔人才。作為和賈誼同一時期的歷史人物,公孫弘本應積極為漢室獻策,然而他卻在四十餘年裡沒有取得成績,只能在地方掙扎。
上圖——公孫弘像
到了漢武帝時期,公孫弘因為賢良之名被舉薦入長安,並且一度得到重用,可惜他的第一次政治活動就被自己搞砸了。公孫弘出使匈奴未果,令漢武帝勃然大怒,將其趕出長安。此時,這位時年六十的老人,似乎離政壇越來越遠了。
一、 賈誼被徵為博士後,勸導文帝啟用儒生漢文帝繼位後,沿用了惠帝重用的黃老道家之術作為治國的思想指導,令漢朝社會得到飛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
上圖——漢文帝像
然而在建設國家之外,文帝還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功臣集團和劉氏集團各懷鬼胎,嚴重阻礙了自己打造本部勢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文帝另闢蹊徑,開始從民間選拔優秀的執政人才,名士賈誼便在這一時期被徵為博士:
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賈誼擔任博士後,為了報答文帝的知遇之恩,每日殫精竭慮地思考治國良策,為文帝提供了許多高質量的執政方案,得到了文帝的高度賞識。本來文帝最喜愛的學說乃是刑名學家,然而在賈誼橫空出世後,他對儒家也並不排斥。
於是乎賈誼趁熱打鐵,鼓勵文帝嘗試使用儒家人才。文帝接受了賈誼的建議,並且設立了一經博士這種為儒生量體打造的官職。
上圖——賈誼紀念郵票
儒家的特徵之一是願意用教育的方法教化世人,對普及基礎教育有巨大促進作用,因此許多鑽研學問的人都是儒生出身,賈誼便是如此。
賈誼認為自己的學問和見識乃是透過學習儒家經典得來,所以相信民間還存在著大量不亞於自己的優秀治國人才,因此他鼓勵文帝多做嘗試,爭取挖掘出像自己一樣的璞玉。
由於此時的賈誼正處在朝堂生涯的巔峰,以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尚未開始打壓他,所以他的建議很有分量,為後來的儒生們奠定了出仕基礎。
今天我們已經很難考證公孫弘工作的具體內容,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份工作十分艱苦,以致於四十歲的公孫弘打算做出改變,徹底放棄掉這份沒有前途的職業:
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說。
上文提到,在賈誼的努力下,儒家子弟終於有了登堂入室的機會,而且這個機會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儒家的思想雖然繁雜深邃,但是全部學習資料已經凝聚在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中,評判一個儒家弟子成就的高低,就是去看其對這些典籍的掌握程度。一般來說,只要能熟練掌握其中一部者,就可以稱得上小有成就,有機會向朝堂靠攏。
上圖——《公羊傳》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公孫弘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公羊傳》作為鑽研方向,開始了刻苦的學習,獲得了一定的成就。巧合的是,漢景帝時,研究《公羊傳》的大成者,朝堂博士胡毋生因為年事已高,辭掉官職回到家鄉教書,於是公孫弘屢次來到胡毋生處向他求教(兩人居住地非常接近),學識水平飛速上升。
終於,在公孫弘六十歲那年,他因為學業大成積累了優秀的名聲,最終被地區舉薦入長安,在朝堂上獲得了一席之地。
三、 出使匈奴無果的公孫弘被武帝趕出朝堂其實從公孫弘的人生軌跡來看,他之所以在四十高齡去學習儒家經典,既不是因為他被儒家思想所吸引,也不是因為他熱愛學習,其真正的目的無非是認為自己可以藉由儒家這條路快速達到登堂入室的目的,堪稱是方向明確的政治投機。
就算公孫弘的小算盤打得好,殘酷的現實還是給他上了一課。雖然自己進入了朝堂,但是自己的真正能力以及見識,完全不能和那些混跡多年的老油條相提並論。
在許多事情上,就算自己付出全力去做,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上圖——漢武帝像
擔任官職不久後,公孫弘等來了機會,武帝派遣他出使匈奴,公孫弘接到命令後立刻動身前往。
然而在來回經過千百里的跋涉後,公孫弘並沒有帶來有用的結果,匈奴既沒有表示臣服,也沒有放棄騷擾,這讓武帝十分不滿,他認為公孫弘的名聲只不過是百姓口口相傳的虛名,其實他本人一無是處,所以逐漸冷落了他。
這種強烈的落差讓公孫弘難以忍受,於是他想到以稱病來回避上朝,可是這種行為在漢武帝看來卻是赤裸裸的挑釁,於是他毫不客氣地免除了公孫弘的官職,將他趕出了朝堂。
實事求是地說,匈奴不守禮節,性情多變,就連張騫和蘇武這種名臣在那裡都沒有討到太大的便宜,公孫弘出使未果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雖然這個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但是最終的結果卻也令他無可奈何。
上圖——公孫弘墓
四、結語作為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公孫弘十年之後再次得到了屬地的大力推薦,從而二次進宮。恰逢此時漢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遭到了既得利益群體的大力反抗,所以他有意重新打造朝堂秩序,公孫弘經過長期沉澱後,學識已然增長了許多,又因為自身沒有涉及到複雜的朝堂勢力的牽連中,故而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
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公孫弘一改之前懵懂無知的狀態,開始關心來之不易的權力,他年事已高貌似忠厚,實則八面玲瓏傷害忠良,諸如此類的行為終於使他適應了朝堂鬥爭,迅速站穩了腳根。
二進宮後不久,博士公孫弘升為左內史,而後又連跳兩級,先擔任御史大夫名列三公,後被拜相封侯成為朝堂第一人,如果回看十年前他在出仕路上的慘淡表現,恐怕沒有人能預料到他能取得今日之成就。
參考文獻:
【1】《漢書·傳·嚴朱吾丘主父徐嚴傳下》
【2】《史記·七十列傳·屈原賈生列傳》
【3】《史記·七十列傳·平津侯主父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