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之事,毛沒為難粟。元帥授銜標準也公平客觀。但粟在陳失勢時堅持挺陳,二讓司令,才導致不夠元帥標準。陳既已是國級文職,可以堅持退出評帥,讓粟以華野代表身份進入十大元帥。這樣更符合陳老總高風亮節的氣度,粟裕入選也眾望所歸,成就一段佳話。說到底還是排資論輩。就像在一個大型國營企業裡,要選一個管市場的副總經理,必是在市場部的總監或副總監裡面挑。市場部某個區域的負責人,儘管該區域連續三年都貢獻了整個市場部百分之70的利潤,儘管該區域在他上任之前是不毛之地,儘管該區域的團隊協作非常出色,副總經理還是輪不到他,因為人力資源部的章程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裡。沒有粟,解放戰爭也能打贏。有了粟,勝利提前了至少一年。收穫的還不僅僅是時間,這一年導致少了很多變化,把美國蘇聯都心照不宣的“劃江而治”的構想完全打亂了。
這就要說明三年南方游擊戰的重要性,陳毅轉為行政工作,還能授銜,可見中央也認同陳毅才有資格代表南方八省三年游擊戰,因為除了陳毅,能代表三年和新四軍的人已經不在世或者因為其他原因不列入人選了,粟裕能代表華野,卻代表不了三年游擊戰和新四軍。新中國封帥有硬性指標,粟總沒能達到。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資歷。我覺得不能以後面的結果反推回來,如果以入常算進入權力核心,然後封帥就是要退休的意思,那麼建國後朱林葉3人也進入常,這沒有退休的意思吧,陳毅硬是從政界直接拉回來封帥,這就已經說明了四野這個山 頭代表就是陳毅,不然為啥不直接封粟裕呢。如果不封陳毅,就沒人了,粟硬指標沒有達到。周鄧劉陳這些人感覺是不是封帥已經沒什麼影響了。
你看授銜元帥,大將的人哪一個不是高官呢?但是軍銜和官職畢竟不是同一個東西。政委不是我們獨有,但是我們政委起到的作用不是蘇聯能比的。元帥,大將裡面都有政工代表,這已經說明了問題。南方三年遊擊和新四軍的重要性在陳毅身上可以體現的很清楚。陳毅已經轉入國務院工作了,按老毛的最高指示,陳不授銜,但是最後陳還是授予元帥軍銜,可見中央當時也認為只有陳毅才有資格代表南方三年游擊戰和新四軍。如果你瞭解南方三年游擊戰,可能會有改觀。評定軍銜,是綜合因素的結果,各種因素都有考慮進去,尤其是大將和元帥。粟裕評定大將不委屈,主要是他發力的時間太晚了,皖南事變後粟裕才慢慢起來,解放戰爭時期是其大放異彩的時候。但是元帥評定有硬指標,沒辦法,紅軍時期和抗戰時期的硬體條件不達標。
資格是紅軍時、抗戰時、解放時三個時期的功績總和。王明那是資歷,資格不夠。最強戰績粟裕排不上,解放時的最強之一罷了。彭總在三個時期都是最強之一,林總劉帥在兩個多時期都是最強之一。就是陳賡,在長征時屢次率幹部團在關鍵時出馬,在抗戰時讓日軍寫著專打386旅的稱號,如果細算三個時期,粟裕不見得比得上陳賡。土城之戰的關鍵時刻,川軍直撲土城,此時中央一眾大佬全在土城,陳賡一出手就擊潰了川軍郭勳祺,這一戰如果敗了,歷史就改寫了。遵義戰役紅三軍團老鴉山失守,中央軍居高臨下,如果不頂住,紅軍進退維谷,必然全軍覆沒。又是陳賡率幹部團頂住了吳奇偉。搶佔皎平渡後,幹部團擴張縱深,又是陳賡率軍擊潰川軍,強佔了制高點。長征好比走鋼絲,一不小心萬劫不復。粟裕又不是軍委委員,根本就不在元帥預選名單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