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黃河上游甘肅省靖遠縣的北部,有一片廣袤的山巒丘陵。這裡集中了近圓性北部的八個鄉鎮,也叫“北八鄉”,是絲綢之路北線的途經之地。古時候,當穿行在絲綢之路上的人們,為一條浩蕩的大河擋住去路的時候他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古人要征服黃河這個巨大的交通屏障,需要付出怎樣的心血和智慧?古人到底用了什麼樣的渡河方式,連通了黃河兩岸的千古絲綢路呢?

黃河進入甘肅中部以後從大峽烏金峽流入靖遠境內,沿途流經靖遠十個鄉鎮,長達一百五十四公里。絲綢之路北線進入甘肅中部以後,在靖遠境內和黃河發生交匯,形成一個“十”字。在這裡黃河S彎向北流去,如太極圖的乾坤灣,在這個黃河灣裡水流平緩,黃河上重要的幾個古代渡口都集中在這裡。由於道路的變化,有的渡口早已荒廢在歷史中,然而泥沙和雜草無法掩蓋他們曾經的輝煌。

《絲路考察紀實》一書中記載,從東往西要進入走廊有三條線路,其中北線由長安出發經平涼繞開六盤山,從固原、海原進入靖遠,從靖遠的三角城荒草關石門最後在索橋古渡過黃河。進入景泰,然後從古浪進入河西走廊,這是最為近的道路,這條絲綢之路也被稱為北大路。北大路另一條出長安,沿渭河過寶雞到平涼,翻越六盤山然後從晉寧方向進入會寧,從祖厲河北上到靖遠,再沿三角城荒草關進入石門,同樣從索橋渡口過黃河。

索橋古渡的東岸有漢代的鸇陰縣,鸇陰古城遺址在今天的水泉鎮。這說明早在漢代靖遠黃河的索橋古渡一帶,已經是絲綢之路易到的必經之地。那麼在造船和搭橋技術落後的古代。古人是透過什麼方式渡河的呢?大規模的商隊和軍隊過河,靠什麼樣的技術保證才能順利渡河呢?

這一帶有一種很好的一種植物啊,叫做芨芨草。這個芨芨草就能編織成索橋。他泡在水裡多少年都不會腐朽、腐爛的,而且特別堅固啊,芨芨草為我們揭開古人渡河之謎。芨芨草叢生,可做繩。每年春夏抽歲以後,他的莖幹一叢叢高而柔韌。用芨芨草的草根打成的繩索泡在水裡,結實耐用,幾年都不腐爛。眾多芨芨草繩索上面鋪上木板,一座橋就搭成了。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何司馬炎死後,太康盛世的晉朝瞬速覆滅,只因他做了這三件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