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世間萬物自有定數。從古至今,無論是文人墨客、達官貴人還是擁有至高無尚權利的皇帝,他們可以讓手下辦任何一件事情,但是擦屁屁這件事情也只能親力親為。
吃喝拉撒使我們人類永恆不變地生活方式,即使未來的科技再怎麼發達,上廁所的方式還是很難變化。21世紀之前人們上完廁所都會用各種東西擦屁屁,但是現如今的我們已經發展出來了用水衝,如今的馬桶也是更加地智慧化,待我們如廁完成之後,將會有水柱自動幫助我們沖洗乾淨,而後還有熱風幫助我們烘乾水分,從而徹底解放了我們的雙手。
雖然如今的我們可以憑藉科技的力量來擦屁屁,但是古代人也只能運用最為原始的方法,樹皮、樹葉、草紙也就成為了他們的最佳選擇,在沒有發明紙之前,他們甚至用的比這些還差。
古人的廁所情節我國很早之前便有了對於廁所的記載,春秋時期在《儀禮·既夕禮》中曾經記載過:“隸人涅廁。”其大概的意思便是:“如果我想上廁所了,奴隸就會給我挖個坑”。
雖然這種方式十分地原始,有些時候我們在野外遇到這種情況,也會挖個坑進行解決,雖然這只是一個坑的問題,但是卻從側面折射出了時代地進步,正是這種向前一小步的進步,最終才演變成為了人類地偉大進步。
漢朝時期,雖然我國擁有了造紙術,並且產量得到了很大地提升,但是紙對於他們來說還是非常珍貴,所以上廁所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會用紙,畢竟有些時候紙比糧食都要重要。
唐朝時期,雖然社會發展欣欣向榮,但是紙箱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彌足珍貴的,只有一些富貴人家和達官貴人們才會偶爾使用紙張擦屁屁,而對於老百姓們來說,這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廁籌橫空出世廁籌又稱廁簡、廁轍、廁篦、攪屎棍和乾屎橛,是指大便後用來拭穢的木條或竹條,這種廁籌上個世紀還在中國和日本的部分地區使用。在《南唐書》《資治通鑑》和《法苑珠林》中都有相應記載。
根據史料記載,我國唐宋時期便有此物,關於廁籌的記載也多見於史籍。
宋馬令《南唐書·浮屠傳》:“後主與周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剌,則再加修治。”《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七記載,韓滉任鎮海節度使,運送大量物資至關中,其中就有廁籌:“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滉皆手筆記列,無不周備。”
明朝時期,這一切便在悄然之間發生了改變,由於社會經濟地不斷髮展,特別是紡織業的不斷髮展與壯大。早在明朝初期皇帝就已經開始用織布來清潔自己的“穢物”了。
《五雜俎》中記載:“大內供御溷廁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蠶所吐成繭,織以成帛,大僅如紙。每供御用之物,即便棄擲。”
但是對於明朝來說,紡織業在怎麼壯大,也經不起如此地浪費啊!全國上下那麼多人口,如果都用織布來擦屁屁,那麼每天得浪費多少織布啊!
於是在皇帝的極力推動之下,明朝的人們開始使用紙來代替織布,只不過相對於織布來說紙更容易破損,所以剛開始並沒有普及開來。
隨著時間地慢慢推移,明朝之後的人們漸漸地習慣了運用這種更加方便的紙張來擦屁屁,時至今日對於大多數的人們來說,用衛生紙擦屁屁還是最為流行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