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 ”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岳飛遇害後 ,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揹負岳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
岳飛
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 1204年)即岳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岳飛墓亦稱岳墳,位於杭州棲霞嶺南麓,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 元、明、清、民國。岳飛墓和嶽王廟佔地21畝,建築面積近3000平米,是西湖旁所有名人墓中佔地最大的,由墓園、忠烈祠、紀念館組成。與張煌言、于謙並稱“西湖三傑”
嶽王廟
進入岳廟參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二層重簷建築,巍峨莊嚴,正中懸掛“嶽王廟”三字豎匾,繼而是一個天井 院落,中間是一條青石鋪成的甬道,兩旁古木參天,而後就是忠烈祠。
正殿忠烈祠重簷中間懸著一塊“心昭天日”橫匾,是葉劍英的手筆。
忠烈祠
大殿正中是彩色4.5米的岳飛塑像,身著紫色蟒袍,臂露金甲,顯示了武將的英雄氣概。坐像上面懸著一塊“還我河山”的橫匾,是岳飛手跡,左右兩邊各懸一塊“碧血丹心”與“浩氣長存”橫匾,是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長沙孟 海所書,正殿後面兩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畫,展示了岳飛保衛國家的英雄業績。
岳飛坐像
入庭園,南北各有一條碑廊,北面碑廊陳列的是岳飛的詩詞、奏札等手跡,南面是歷代修廟的記錄以及歷代 名人憑弔岳飛的詩詞。
碑廊
碑廊
庭園中間有一石橋名精忠橋;過精忠橋便是墓闕,造型古樸,是1978年重修時按南宋的 建築風格造的。墓闕邊上有一口井名忠泉,墓闕後的壁上是明代莆田人洪珠寫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精忠橋
墓闕
忠泉
墓闕後面兩側分列秦 檜等4人的鑄鐵跪像,供人唾罵,遺臭萬年。墓闕後重門旁有對聯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奸臣” 。
秦檜夫婦跪像
進墓闕重門就是岳飛墓園,墓道兩側有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石俑 三對正中便是岳飛墓,墓碑上刻著”宋嶽鄂王墓”,左邊是岳雲墓,墓碑上刻著“宋繼忠侯岳雲墓”,兩墓保 持宋代的式樣。墓前一對望柱上刻有一副對聯:“正邪自古同冰炭,譭譽於今判偽真”。
岳飛墓
石像生
”宋嶽鄂王墓”與“宋繼忠侯岳雲墓”
墓園一側,另有一組庭園,現已闢成岳飛紀念館,供遊人瞻仰。配殿啟忠祠,原祀岳飛父母,今改作岳飛抗金史蹟陳列室。
岳飛紀念館
啟忠祠
嶽王廟·公元1221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岳飛,始建岳廟和岳墳。“文革” 時,岳廟曾遭破壞,1979年重修,目前岳廟共有忠烈祠、岳飛事蹟陳列館、碑廊及岳飛墓,墓前為奸臣秦檜等 四人的鐵鑄跪像。1961年嶽墓被列為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