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羅斯福:唯一連任四屆美國總統
1929年10月,美國股市崩盤,從此美國經濟陷入了加速下滑的惡性迴圈中。
1932年,在胡佛總統實施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美國深陷經濟危機泥潭不能自拔,約200萬美國人食不果腹、四處流浪。
就在美國人民急需一個“救世主”的時候,他們迎來了總統大選。富蘭克林·羅斯福(小羅斯福)以472比59的絕對優勢打敗了爭取連任的胡佛,成為了美國第32任總統。
第一任期(1933年-1937年)深陷大蕭條
1933年3月4日,小羅斯福宣誓就職,之後他立刻與他的“智囊團”實施了他的第一個“百日新政”。
他與胡佛不同,他希望使用一切辦法來刺激經濟,而不是放任不管。但美國的政體卻讓他難以施展手腳,最高法院在一年內就廢止了“新政”的11項法案。
即便如此,他那些得以實施的新政,已使美國經濟開始逐漸復甦。
第二任期(1937年-1941年)走出大蕭條
小羅斯福的“新政”恢復了公眾對政府的信心,各項經濟指標開始穩步回升,美國步履蹣跚地從經濟危機的泥潭中走出。
在1936年的美國大選中,小羅斯福以523比8的壓倒性優勢獲勝,取得連任。
此時的他,面臨著一個新問題:大洋彼岸的戰火終將燃燒至美國,但國內民眾的反戰情緒卻高得可怕。
他一邊向國會提交增加軍備的議案,一邊小心翼翼地提醒民眾隔岸觀火的日子終將結束,必須做好反法西斯戰鬥的準備。
1940年是總統換屆年,此時他收到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求援信,此時的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雖然競選第三個任期並不違憲(當時總統只任兩屆還未寫入憲法),但華盛頓總統確立的只任兩屆傳統還無人打破過。如果他選擇卸任,人民也許會選出一個不主張參戰的總統,這將是無法想象的災難。戰爭,似乎給了他再次連任的機會。
最終,他以2700萬比2200萬票的比數再次獲得連任。
第三任期(1941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三任期剛開始,小羅斯福就宣佈了四項美國人民為之奮鬥的“人類的基本自由”:四大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不虞匱乏的自由和免除恐懼的自由)。
之後,他促使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使美國成為了盟國的“兵工廠”,二戰中為盟國提供了50%以上的軍用物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小羅斯福宣佈美國向日本宣戰,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國代表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1943年底,小羅斯福已不想再尋求連任,疲憊的他想回到自己的家鄉休息。但此時二戰還未結束,他收到了許多來信和請願書希望他連任。
最終,他以選舉人票數423比99第四次贏得了總統競選。
第四任期(1945年-死於任上)轟然離世
1945年,進入第四任期的小羅斯福身體越來越差,最終於4月12日腦溢血離世。
他最終沒能看到,在他任期內秘密制定的“曼哈頓計劃”製造出的兩顆實用原子彈,結束了二戰。
如此卓越的政績,為何上不了總統山?小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超過兩屆的總統,且都是透過選舉的方式取得的連任。在他之後美國人民將“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透過憲法修正案的方式寫入了憲法。
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績卓越的他為何沒能位列總統山?
美國總統山,又稱拉什莫爾山國家紀念公園,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當初的建造目的僅僅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該地區旅遊。
工程始於1927年,終於1941年,雕像從左到右依次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西奧多·羅斯福、亞伯拉罕·林肯。
喬治·華盛頓(第一任美國總統):帶領美國贏得獨立戰爭,戰爭勝利後主動辭去總司令職務,回到自己的農莊。57歲時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任期內確立了包括三權分立制度在內的各項制度,第二任期即將結束時主動卸任,開啟美國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屆的先例。他被人稱為美國國父。
托馬斯·傑斐遜(第三任美國總統):與華盛頓、富蘭克林並稱為美國開國三傑,《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主張人權、言論、宗教自由和平等,執政理念側重於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
西奧多·羅斯福(第二十六任美國總統):任期內最大的成就是反壟斷,在他的努力下,有四十多家壟斷企業被起訴、遭到拆分,他解除了鐵路壟斷、石油壟斷、菸草壟斷等。
亞伯拉罕·林肯(第十六任美國總統):任期內爆發南北戰爭,他堅決反對分裂,先後簽署《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歷時四年的美國內戰以北方勝利而告終,代價卻是六十萬人的生命。既廢除了奴隸制這個美國社會的毒瘤,又維護了聯邦的統一,林肯被美國人民稱為“國家的拯救者”。
看完總統山上這四位總統的政績,小羅斯福唯一能匹敵的也只有他的遠房堂兄西奧多·羅斯福。但由於工程開始時,小羅斯福還不是總統,連州長都不是,當他完成他的偉大政績時,工程也已經結束了。
為了紀念小羅斯福,美國人民在華盛頓特區建了一座紀念公園,位於林肯紀念堂和傑斐遜紀念堂中間,也算是彌補了他不能“上山”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