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提到陝北大生產運動,有人就與359旅、南泥灣、"花籃裡花兒香"聯絡起來。眼前浮現出熱氣騰騰的大生產運動,喜氣洋洋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山青水秀遍地紅花的江南景色。

1937年8月組建的八路軍留守兵團,自發的零星的生產活動,實行生產自給或半自給,減輕人民負擔。在毛主席的讚許下,1938年7月,留守兵團號召部隊大張旗鼓開展農副業生產,半年後,留守兵團的供給問題得到部分改善。為了守住、壯大邊區抗日根據地,1939年秋,毛主席親自發動大生產運動,於是,發展成有組織的全邊區軍民的轟轟烈烈的大運動。朱總司令提出"軍墾屯田""開墾南泥灣"戰略性建議,1941年3月,359旅奉命開進南泥灣,成了特定條件下的大生產運動的一個典型。

(如有興趣,往下看。下文記錄毛主席對大生產運動的長篇談話。)

陝甘寧邊區,計23個縣和1個特區,12.9萬平方公里面積,約200萬人口。人文後進,致使土地貧瘠,群眾生活本已貧苦,即使再節衣縮食,擔負起幾萬名幹部、戰士和學生的吃穿用,負擔留守兵團9000人,保安隊、自衛軍兩部分有224000人的衣食裝備,實在是一件天大的難事。加之,國民政府的頑固派對邊區實行軍事圍剿、經濟封鎖。邊區的政府和軍民,一直過著十分困難的日子。

為了生存,在八路軍留守兵團,有的團、營自己辦起磨坊、做豆腐、生豆芽、種菜養豬,開展以農業為主兼營副業和工、商業的生產運動,實行生產自給或半自給,減輕人民負擔。

有一天,蕭勁光陪同毛主席在延河邊散步時彙報了這些情況,毛主席興奮地說:"對部隊的這些做法,要給予鼓勵,要注意幫助他們總結經驗。克服經濟困難,減輕人民負擔,我們部隊必須學會搞生產,一手拿槍一手拿鎬,把生產、學習與戰鬥結合起來。"留守兵團的生產活動得到毛主席的肯定。

1938年7月,留守兵團立即專門召開了黨委擴大會,重點研究部隊開展農副業生產問題,列出具體指標任務,併發電要求全體執行。半年後,留守兵團的供給問題得到部分改善,使毛主席感到欣慰。

1939年初秋,蕭勁光接到總後勤部部長葉季壯打來的電話。"什麼,蔣介石停止給我們發餉了?""不僅停止發餉,一切供應都停止,糧食和武器彈藥,都停止了。""這叫什麼統一戰線,團結抗戰!那一萬多邊區部隊的衣食住行怎麼辦?寒冬馬上就要來臨,部隊棉衣都沒有呢。"蕭勁光又氣又急。一萬人的口糧和冬季被服短時間內去哪裡籌集呢?蔣介石太狠毒了,在這個時候突然停餉停供,不是有意要搞垮我們嘛!

蕭勁光給陝甘寧邊區負責人高崗和邊區主席林伯渠分別打了電話,請求地方幫助支援一下部隊,但是地方政府和群眾都很困難。無奈之下,蕭勁光把部隊面臨的困難如實地報告了中央。

幾天之後,毛主席把高崗、林伯渠、蕭勁光叫到他的住處。一進門,蕭勁光見毛主席正蹲在火爐邊烤芋頭吃,心頭升起一陣酸楚:"主席,你怎麼也吃這個?"毛主席見他們進了屋,站起身一邊拍打著芋頭上的焦灰,一邊對蕭勁光說:"你不用笑話我,看看你自己吧,臉上的鬍子都快和頭髮差不多長了。"蕭勁光苦笑了一下。

毛主席問道:"你們誰知道陝北這地方哪些年餓死人呢?……過去的不說了。我說,是現在延安一個盤龍區,就餓死了500多人。"

"我們到陝北來是幹什麼的呢?""不錯,我們到陝北來,是來幹革命的。現在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頑固派要困死餓死我們。怎麼辦?"毛主席的目光緊緊盯著他們3人:"我看只有3個辦法:第一是革命革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願解散,又無辦法,大家等著餓死。"說到這裡,毛主席頓了一下。這兩條辦法都不是他所想要做的,他之所以要提出來,是為了把自己醞釀已久的決定公佈出來。毛主席提高嗓門說:"第三是靠我們自己的兩隻手,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大家共同克服困難。"

毛主席說:"現在看來,也只有這種辦法。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是打破封鎖克服困難的有效辦法。至於頑固派對邊區的物資實行封鎖,我們也可以想辦法,來他個反封鎖嘛!毛主席微笑著將目光投向蕭勁光:"戰士們不也有兩隻手嗎?你們就一手拿槍,一手拿鋤頭好了。"

在延安,毛主席與農民交談。

面對日益困難的經濟形勢,毛主席在延安發動了大生產運動:他率先垂範,在楊家嶺親手開闢了一片荒地,種上辣椒、西紅柿等蔬菜;朱德揹著籮筐到處拾糞積肥;周恩來成了防線能手。

朱德總司令在陝北

周恩來副主席紡紗

蕭勁光等看望官兵紡紗

此後,黨中央就向全邊區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1939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不僅在軍隊,而且在群眾,不僅在延安,而且在整個陝甘寧邊區開展起來。中央機關各級領導都以身作則地加入了這個行列。

朱德總司令從前方回延安後,竭力提倡陝甘寧邊區軍隊進行工業、農業、運輸業各方面的生產工作,以減輕人民的負擔,改善部隊生活,密切軍民關係,幫助邊區建設。

1940年,朱總司令3次親自到南泥灣實地考察。南泥灣在延安城東南45公里,南距西安100公里,是邊區南大門。南泥灣面積365平方公里,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

朱總司令建議調八路軍120師359旅開進南泥灣。1941年3月至1942年8月,在旅長兼政委王震的率領下,奉命分4批開赴南泥灣,高唱著"一把钁頭一支槍,生產建設保衛黨中央"的戰歌,進駐南泥灣,"背槍上戰場,荷鋤到田莊"的新的戰鬥生活。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戰勝重重困難。全旅指戰員立志將荒涼的南泥灣變成牛羊滿川、麥浪起伏的陝北江南。在勞動競賽中湧現出不少勞動英雄。

1941年359旅共開荒地11200畝,收穫細糧1200石,收穫蔬菜164.8萬斤,打窯洞1000多孔,蓋房子600餘間。毛紡廠、被服廠、鞋襪廠、皮革廠、木工廠、煤窯、磚瓦窯、瓷器窯越辦越多,運輸業、商業等多種生產經營活動越辦越紅火。一年就達到自給有餘。

1942年,生產自給率達到61.55%。1943年,生產自給率達到100%。到1944年,359旅共開荒種地26.1萬畝,收穫糧食3.7萬石,養豬5624頭,上繳公糧1萬石,達到了"耕一餘一"。廣大官兵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彎成了"平川稻穀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1943年9月中旬,毛澤東在任弼時、彭德懷等中央領導同志陪同下,到南泥灣視察。

毛主席視察南泥灣

左起:朱德、李鼎銘、毛澤東、吳玉章、徐特立、任弼時、王震。

留守兵團的部隊是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一支生力軍。1942年,全邊區共開荒近百萬畝,使邊區耕地面積達到了1338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84萬石。全邊區糧食總耗量為162萬石,出現了22萬石餘糧。棉花產量達173萬斤,1至9月生產棉布15840匹,自給率達73%。毛主席提出的"豐衣足食"的目標基本實現。

延安時期,中央號召全黨全軍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不僅使陝甘寧邊區克服了困難,度過了難關,達到了豐衣足食,而且培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改善了黨政、軍政、軍民關係,積累了生產建設經驗和軍隊"屯田戍邊"經驗,得到"扶貧"啟示,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從事經濟工作的專家和人才,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事業奠定了基礎。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德的根基在孝敬父母身上丨東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