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清時代開始,中國文化發展就開始逐漸走入下風,最大的原因就是源於文字獄的出現。
眾所周知,朱元璋和劉邦一樣,都是從底層打拼到頂流的平民皇帝,然而兩人的性格在相似之中又帶著些許的不同,尤其是在對待文化發展的方面。
朱元璋對待文化人士的態度與劉邦極為不同,儘管出身草芥的劉邦在做皇帝的初期對文人並不太尊重,但在行為上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出身,或者其他方面而限制他們的發展。
但朱元璋卻不一樣,他十分忌諱他人議論自己過去的經歷,因此為了防止別人在言論上對他造成傷害,於是便發展了一系列的文字獄方案,過去的許多大臣就是因為這個而沒命的。
朱元璋時期的文字獄如果要用一些詞語概括其個性的話,那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那就是斷章取義和摳字眼。
先說一下前者,曾經有一個叫做高啟的官員,因為寫了一首小詩,用了犬這個字在裡面,所以被朱元璋誤認為這是在嘲諷自己,於是沒有經過審問就直接將其斬殺。
後者便是一位叫魏觀的官員,他因為給張士誠曾經待過的宮殿提了龍蟠虎躍這四個字,讓朱元璋誤認為對方在吹捧張士誠,於是也被他給殺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除此之外朱元璋還禁用了許多文字,如光、發、生這些現在看起來很尋常的文字,原因是因為朱元璋對過去曾經做過和尚的經歷很是厭惡,所以為了不讓別人在自己面前提起這段往事,便往文字方面做起了手腳,凡是提到這些文字的人,都會被當作謀反處理。
因此對文字獄有些許瞭解的人就擔心起另一個問題,在眾多文字裡面,豬這個字是與朱元璋的姓氏如此相同,但殺豬對尋常百姓又是一種常見的謀生手段,那麼朱元璋要如何避免這種不利於自己的文字聲音呢?
然而相對於其他文字,朱元璋對豬這個字卻是相對要寬容許多,這主要與他執政理念有很大關係,文字獄案件大多以針對官員和文化人士為主,但卻很少涉及到底層百姓,由此可以看出老百姓的輿論環境要相對寬容許多的。
其次在中國的文字中,有不少漢字都有近義詞的作用,為此朱元璋讓百姓對其餘跟豬相關的文字,代替日常需要用到豬這個字的語言,如豕、彘等,這兩個字在當時同樣是指豬肉的意思,用這兩個字代替豬字,既不會影響到百姓日常生活,又能顧及自己的面子,一舉兩得。
不過因為豬字而禁止民間使用豬字的行為,在明朝歷史中確實存在,那就是正德朝的時候,當時的朱厚照是一個做事很任意妄為的人,因為他本人不止姓朱,並且生肖還屬豬,所以便以此為理由禁止全國禁吃豬和養豬。不過這道法令由於觸及面太大了,所以遭到大部分的官員的反對,最後在楊廷和的勸說下才被禁止。
由此可見,朱元璋雖然為人苛責,但在大事大非上仍是保留足夠的清醒,豬字對百姓有多大影響,他還是懂的,所以才沒有過多在這方面追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