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日本是世界上最瘋狂的賭徒:曾經賭了3次國運,還贏了2次

在近代的歷史當中,要說哪一個國家最為瘋狂,那必須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漸漸西化,成為了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在崛起的過程當中,日本的野心也漸漸的暴露了出來,而每一次露出獠牙的時候,整個日本都是在賭國運,所以可以說日本是世界上最為瘋狂的賭徒,明治維新之後一共賭了3次國運,居然還贏了2次。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長,耕地面積較少,資源較為匱乏。其主體民族為大和民族,在不斷的擴張過程當中透過打壓和吸收外族,使得民族成分較為單一。

日本在經歷過明治維新之後,國家迅速崛起,工業能力和經濟實力大幅度攀升。而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舊日本帝國需要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對內輸血。對擴張的渴望,對土地和自然的貪婪,資本家對人民內部的剝削,導致日本的國內矛盾迅速升溫,日本急需要對外侵略戰爭以滿足國內各方面的需求。

日本第一次賭國運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完勝、中國完敗,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唯一的新興資本主義強國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1868年,日本透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其第一步是攻佔臺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實現所謂的“八紘一宇”。而甲午中日戰爭就是日本實現“大陸政策”前兩個步驟的重要環節,由於其自身實力資源都不具備相應條件,所以實行以戰養戰的策略來達到目標的實現。

從19世紀末開始,日本進入了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萌芽期。在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第一次爆發了其賭徒心態。日本將野心放在了中國的臺灣島和朝鮮半島,意圖透過將兩個地區化為殖民地以完成對外擴張。

日本在經歷過明治維新之後,國家迅速崛起

當時的日本全國已經進入了賭國運的狀態。據統計,1893年日本政府的財政總收入為8500萬日元,而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當中,日本的總預算為2.5億日元。當然日本是存不下這麼多錢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短期高利率國債。透過這些國債,日本才擁有了充足的軍費打這一仗。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透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援。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而在黃海海戰當中積貧積弱的大清國北洋艦隊被日軍殲滅,海上部隊被全殲後,陸上戰鬥並不順利,日本取得了全面勝利。不僅佔領了臺灣島和朝鮮地區,還將中國的遼東地區佔領。最後在馬關條約當中,中國不僅割讓了臺灣島,而總計賠款兩億兩白銀。

馬關條約的簽訂

在這樣一次豪賭當中,如果北洋艦隊能夠堅持的再長一點,日軍將會在清軍的攻勢下不那麼順利的佔領朝鮮和遼東半島。戰爭債權一到期,日本政府沒錢償還國債,日本政府沒錢,那些憤怒的群眾就會將日本翻個地兒朝天,沒準還能走上未曾設想的道路。

而第一次豪賭當中贏了的日本,不僅獲得了大量的土地,還獲得的相當豐厚的戰爭賠款。這些賠款不僅用來讓政府還債,還能夠有相當一部分的富裕讓日本進一步投資建設軍隊。

日本得到鉅額賠款和臺灣等戰略要地,不僅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對遠東地區的進一步侵略擴張,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唯一的新興資本主義強國。另外,日本為了對抗俄國,湔雪三國干涉之恥,一方面提出“臥薪嚐膽”的口號,重新開啟十年擴軍計劃;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開始了東亞地區新一輪的爭霸。

甲午戰爭標誌著中朝之間上千年的宗藩關係正式終結,朝鮮名義上獲得了獨立,實際上卻被日本控制。之後俄國勢力進入朝鮮,日本和俄國在朝鮮的爭奪日趨激烈,最終引發了1904年日俄戰爭。

日本第二次賭國運戰爭日俄戰爭——日本殘勝,日本跨入世界列強的行列

日本自從19世紀後半葉“明治維新”以來,打破了封建的閉關鎖國的狀態,迅速發展資本主義,使日本較快地擺脫了半殖民地化的危機,建成了當時亞洲僅有 獨立自主的資產階級國家。然而,日本在國家制度和社會生活中仍然保留著大量封建因素,特別是軍國主義。這種情況決定了明治維新以後的政權具有特殊的侵略性。這個政權對內殘酷剝削和鎮壓勞動人民,對外積極擴張掠奪,走上了類似俄羅斯帝國那樣的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道路。

1894年日本悍然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甲午戰爭”。1895年4月日本脅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該約除規定承認日本控制朝鮮外,還要清政府向日本割地賠款以及同意日本享受其它特權。特別是關於割讓遼東半島的規定,激怒了俄國, 於是演出三國干涉還遼、迫使日本修改《馬關條約》的事件。日俄在遠東的利害衝突進一步激化。

此後,日本立即加緊對俄戰爭準備。 1895年它從中國掠奪的賠款白銀2.3億兩,大部用於戰備方面。日本的國家開支在1893—1894年為8400萬日元,到1897年增至2.4億多日元,其中軍費大幅度增加。甲午戰後,日本透過一項陸海軍軍備計劃和鐵路建設計劃,所需款項總額達5.16億日元,這項計劃到1900-1901年時基本完成。這標誌著已經作好對俄戰爭的準備。日本武士集團和大資本家的聯盟確信,在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尚未建成之前儘快發動奪取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戰爭,對日本最為有利。日本國內的進步人士也曾開展過反對日本統治集團侵略和戰爭政策的鬥爭,但是他們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戰爭的爆發。於是,日俄戰爭已不可避免。

日俄戰爭(英語:Russo-Japanese War;日語:日露戦爭;俄語: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1904年-1905年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而進行的戰爭。

1900年7月,俄羅斯利用參加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之機,派兵佔領中國東北三省。1902年4月,中俄簽訂 《交收東三省條約》,但當年10月俄羅斯第一次撤兵之後,便不肯繼續履行條約,招致日、英、美等列強的反對。1903年8月12日,日本正式向俄羅斯提出交涉,要求俄羅斯承認日本在朝鮮有“優越利益”,日本只承認俄羅斯 “於滿洲鐵路有特殊利益”。兩國幾經談判均未獲結果。

1904年2月6日,日本照會俄羅斯終止談判,並斷絕外交關係。2月8日,日本海軍未經宣戰突然襲擊俄羅斯駐紮在中國旅順口的艦隊,日俄戰爭爆發。2月12日,中國清政府以日俄兩國 “均系友邦”為由,宣佈局外中立。俄軍由於補給困難以及指揮無能,屢遭失敗。5月,日軍佔領大連;1905年1月又陷旅順;3月,奪取奉天(今瀋陽);5月,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擊潰俄羅斯調來增援的波羅的海艦隊。由於對馬海戰的慘敗及國內革命的爆發,俄羅斯已毫無獲勝之可能。此後美國出面調停,8月10日,日俄雙方在美國朴茨茅斯正式舉行和談,於9月5日簽訂 《朴茨茅斯和約》。日俄戰爭後,日本跨入世界列強的行列。

在日俄戰爭當中,日本再一次進行了豪賭。同樣的,花光了馬關條約獲得賠款的日本人再一次使用了加槓桿的招數,透過大量發國債獲得短期軍費以支援戰爭。其中與海軍尤甚,在日俄戰爭當中著名的六六艦隊,就是海軍在獲得了47%的馬關條約賠款並透支15年以上的海軍軍費強行建立的。

而戰爭的結果就是日本再次豪賭成功,日本可以徹底在東北亞地區站穩腳跟,雖然對於日本來說直接的收益並不高。但是隨著日本屢次戰爭獲得東北亞的霸主地位,同時日本也是整個亞洲唯一一個現代化工業強國(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日本的經濟繼續高速發展期。而日本所增加的槓桿也在隨後得以償還,嚐到了加槓桿戰爭的所謂豪賭的甜頭之後,日本繼續加速度在擴張和侵略。

日俄戰爭的結果正式顯現出20世紀的政治與戰爭的數項特點,許多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都首次用於日俄戰爭,如速射炮、機槍和射擊準度更高的卡賓槍都在日俄戰爭中首次被大規模使用。日俄戰爭也是東亞三十多年來第一次涉及兩個現代化國家武力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它因此被一些人稱作“第零次世界大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也加入了協約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這一次與其說是豪賭,不如說是跟風投了一把。在這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並沒有付出太多的成本,就獲得了德國在亞洲的殖民地,並隨著一戰歐戰的焦灼,日本軍工產業獲得了大量訂單,經濟迅速騰飛。

日本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美太平洋戰爭——日本慘敗,日本失去自1894年以來所有徵服的土地,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瘋狂和末日。早在1931年,日軍開始侵華戰爭,日本國內就已經開始了積極的侵略準備。國內發行了大量的短期國債,並推行赤字財政政策,開始軍需通貨膨脹。到1937年,日本的國債已經超過1000億日元,佔GNP的68%。而在二戰太平洋戰場開闢之後,日本的國內經濟狀況更是呈現病態。

在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之時,日軍的軍費開支佔到GDP總數的17.5%,其中有將近10%是以債務的方式透支的。而在1941年後,日本的軍費開支佔GDP的36.8%,其中超過半數為債務透支,而且相當一部分債務是以債務之名掠奪殖民地和佔領區而來。

自1853年馬修·佩裡率美國軍艦“訪問”日本為日美關係掀開新的一頁後直到美西戰爭前,日美關係相對平緩。美西戰爭中的勝利者美國和中日甲午戰爭中的勝利者日本從19世紀末開始了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爭奪霸權的角逐。

日俄戰爭後,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勢力大增,日美關係急轉直下,雙方都開始把對方當作假想敵,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日美兩國在中國問題上的矛盾一度變得尖銳。1917年1月2日,日本代表石井和美國國務卿藍辛簽訂了關於中國問題的石井-藍辛協定。在協定中,美國承認日本在中國,特別是在南滿的“特殊權利”,但同時提醒日本不得獨霸中國,必須保證中國的門戶開放和對各國工商業的機會均等。

1921年11月到次年2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了由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九國參加的九國海軍裁軍會議和關於遠東問題的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宣佈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各國“機會均等”的原則,日本交出所獲得的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華盛頓會議以美國勝利而告終,使日美兩國矛盾公開化,並加劇了美日爭奪遠東太平洋地區的矛盾。1923年2月,日本在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 把美國列為了第一個假想敵國。

“九一八”事變後日美矛盾進一步發展,1934年,日本宣佈廢除海軍軍備條約,1936年1月又退出倫敦裁軍會議。日本脫離華盛頓、倫敦條約,嚴重地衝擊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意味著日本與美歐列強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 。1940年,《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字,使得美國的戰略地位與戰略環境嚴重惡化。於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一年,美國在亞太地區採取了三項互有聯絡的行動:加緊援助中國抗戰;加緊對日經濟制裁 ;開始與日本談判。這樣的軟硬兩手構成了當時美國遠東戰略的實際內容

太平洋戰爭(英語:Pacific War,日語:太平洋戦爭、大東亜戦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英美國為首的盟軍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間進行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先導,以日本投降結束,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影響至深,日本失去自1894年以來所有徵服的土地,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了美國冷戰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造成了亞洲非殖民化與共產主義的傳播,許多地方因此興起獨立運動或爆發戰爭。

在戰爭最為激烈,也是日本軍事巔峰時期的1942年,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驟降,為421億日元,日本的軍費開支佔到GDP的44.7%,為188.3億日元,而這個時候的開支已經絕大多數為債務透支了。而就在此時,隨著中途島海戰的慘敗,日本國內陷入債務陷阱,日元迅速貶值。

太平洋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日本和美國等同盟國家間的主戰場,是民主力量與法西斯勢力在全球最廣闊海域的大沖撞,其驚天動地的氣勢堪稱戰爭史上的絕筆。珍珠港的慘敗促使美國舉國一致地投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此後,英、荷等20多個國家對日宣戰。

對於軍事愛好者來說,外行看武器,內行看後勤。日本這樣一個體量的國家並不支援他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每一次日本的戰爭都是透過賭國運的方式進行一場賭徒的遊戲。贏了的話,就能得到大量的利益,然後梭哈進行下一次豪賭。輸了的話,反正天皇又不會死,國民哀鴻遍野與我精英階層和天皇何干?

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雖然日本在戰後經濟快速騰飛,到如今也是世界舉足輕重的經濟強國。但是從其財務狀況來看,甚至還不如二戰日本的末期。在2018年,日本的國家債務達到了1103萬億日元,負債率為201.2%。雖然兩個債務在性質方面存在差別,但如果搭配上目前日本右翼勢力掌權,日本武裝力量日漸增強,真就保不準哪一天日本突然翻臉,再上演一場豪賭。

不僅僅是日本,包括義大利,美國,法國,英國,歐盟,德國等國家債務率都呈現病態。而新冠疫情的爆發,有可能引發下一輪的債務危機。而以上這些國家大多是右翼政黨執政,法西斯又恰恰是極右翼。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不得不警惕。

日本為什麼一定要以戰爭賭國運,真的不怕亡國嗎?

國力的巨大差距使太平洋戰爭開始就宣告了結局,珍珠港、石油禁運、入侵東南亞、諾門坎、七七事變、九一八,不管推導到哪一步,都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明明歐美採取綏靖,日本卻一定要侵略作死,而不是佔據東北朝鮮悶聲發大財,說不定也能實現強國夢呢!是因為日本缺乏資源?因為日本政治家短視?因為日本軍國主義盛行?因為日本下克上陸軍太傻?

錯!因為日本必須侵略!因為近代日本根本不是正常國家,希特勒的納粹崛起,德國人也跟著吃香喝辣,而明治後的日本再怎麼兵強馬壯大殺四方,都沒有改變一個根本事實——日本國民並沒有從國家振興中獲得利益,土改都沒有的國家裝什麼現代人?日本的門閥吃肉,老百姓不僅喝不到湯,還要把自己的兩粒米也交上去,該餓死的還是要餓死。階層固化到令人絕望,日本平民唯一的出頭之路,就是女子賣肉,男子參軍,為天皇賣命當上了奴隸,起碼家裡能吃上白米。

軍隊高待遇是必須要創造價值的,那如果不侵略,軍隊不就沒了作用,就能省下勞動力發展內政了吧。別做夢了!如果不侵略,不用贓物拉攏軍人,不用外部戰爭掩蓋內部矛盾,日本就必須對內改革,解決老百姓究竟是不是人的問題。天皇當然不會改革,財閥當然不會改革,所以招核年間的日本只能軍國化,向著作死的大道一路狂奔。所以日本教材不會仔細講述二戰史,難道要告訴國民,天皇一直把子民當狗,反而是麥克阿瑟拯救了日本麼?

日本在維新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維持著非常高的對外戰爭勝率,也因此獲得了準列強的地位,但是很多時候,連續的勝利帶來的收益會全數賠在僅僅一個重大失誤上面。罔顧國際環境,國力差距,國內矛盾,一味叫囂擴張和沙文的鷹派呼聲,不啻就是這個重大失誤最好的註腳,也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引以為戒的前車之鑑。

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回憶過去,講述歷史故事,牧民用套馬繩捕獲一架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