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皇權專制達到了頂峰。也有人說因為元清並不是漢人建立的政權,所以還有“崖山之後無中華 ,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說法。但無論哪個說法,總歸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元清兩朝的統治,確實給中華文明和漢人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滿清入關以後,竟然繼續延續了他們的奴隸制文化,清朝也可以稱作封建奴隸制政權了。

在中國歷史上,實行奴隸制那就得追溯到遙遠的公元前,春秋戰國之前了。清朝處在一個很關鍵的時代節點,這個在西方國家不管從政治、文化、經濟、軍事、工業都突飛猛進的時候,竟然又實行起幾千年前的奴隸文化,晚清落後捱打的屈辱史也是必然的。

在清朝生活的老百姓是很痛苦的,因為做人最起碼的人格尊嚴都被剝奪了,那是一種在統治者高壓之下,深入骨髓的奴隸制文化。從官員到平民,社會各個階層,無一不被這種文化深深影響。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那就得從滿清入關之前說起。

滿人在入關前,一直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雖然他們打仗打得風生水起,很快就拿下了中原大地,但在滿清內部,仍然保持著濃厚的奴隸制文化氛圍,主奴之間的差別很大,等級也非常嚴格。他們在建立滿清政權之後,依然延續了這種原始的文化制度,並且讓漢人遭受了巨大的迫害。

滿人在佔領北京的第二天,就釋出了剃髮令,要求漢人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頭髮剃掉,也因為剃髮還發生了揚州大屠殺等,死傷無數漢人的事件。這就是奴隸制,平民不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剃髮屠殺之後,滿人又開始大量圈地。圈地的方法也很原始,滿族的王公貴族在規定時間內,騎著馬跑,馬能跑到最遠的地方,就是你封地的邊界。據史料記載:當時透過跑馬圈地獲得最多領地的就是攝政王多爾袞,這個讓漢人痛恨的人,剃髮令也就是他主要實施的。

漢人無緣無故的被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清政府為了掩人耳目,曾一再宣告說:被圈佔的土地是明朝的皇莊、王莊、官田和無主荒地。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剛開始確實是只圈“無主荒田”,但後來不論有主無主,一律圈佔。被圈佔了土地的百姓,立即陷入了背井離鄉、家破人亡的悲慘局面。而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從土地的主人變成滿人的奴隸,替他們耕田種地。

再說說清朝獨有的“包衣”,“包衣”這個詞源於滿語,用漢語翻譯過來就是家奴的意思。早年在努爾哈赤時代,滿人攻克瀋陽後,就有大量漢人被俘虜,成為滿人的家奴。包衣制度跟印度的種姓制有些相似,永遠不能翻身,就是一日為奴,終生都為奴,而且後來的子孫也世世代代也為奴。

我們經常看一些清宮劇,裡面的大臣都以自稱奴才為榮,這讓人很不理解。在現代人的語境中,一般認為“臣”的地位,怎麼都要高於“奴才”,因為“臣”還是帶著官銜的,奴才就是最低等的人了。實際上不然,在滿清,即便是一品大員,只要是滿臣,也要自稱“奴才”。說自己是皇家的“奴才”,不但不讓自己掉價,反而顯得自己與皇帝是“一家親”,這樣更顯的尊貴,更顯得自己跟皇帝親切,“奴才”在清朝竟然成了香餑餑。

如果朝廷大臣需要給皇帝上奏章,滿人官員就會在奏章裡面自稱奴才,漢人官員就要自稱為臣,如果弄錯就會有大麻煩。乾隆年間,有個名叫天保的滿臣,他與漢人官員馬人龍一起上了個奏摺。最後署名的時候是兩人一起簽名,因天保的官位較高,所以他的名字寫在了馬人龍前面,署名就是“奴才天保、馬人龍”。乾隆一看,大為惱火,認為馬人龍用詞嚴重不當,本想直接把馬人龍革職打入地牢,後經眾多官員勸說,考慮到他跟天保一起上奏,確實情有可原,這才饒過馬人龍一命。但此事之後,乾隆規定凡是滿漢大臣一塊上奏摺,都要一體稱“臣”,不能再叫“奴才”。這並不是說乾隆覺得滿漢官員應該一視同仁,而是寧願讓滿族官員降低身份稱臣,也不允許漢人提高身份稱奴才。

在清朝,想當個奴才都這麼難,而且還以自己是奴才為驕傲,可見滿清奴隸制對中國文化的迫害有多深。清朝皇帝認為,一個官員如果過於注重自身修養,過於在乎自身的名譽,就會妨礙他全心全意地為皇帝服務,妨礙他成為一個聽話的奴才,為了徹底把大臣改造成奴才,雍正皇帝甚至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大臣不但不能圖利,也不能好名,否則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後來清朝的官員,久而久之,很多大臣就乾脆不做思想者,只做執行人,只聽皇帝的,做一個既聽話又沒思想的奴才,去迎合皇帝的喜好。從平民到官員,滿清皇帝算是做了一次徹底的洗腦和改變,讓整個社會完全墮落了。

這些措施說白了就是滿清統治者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鞏固自己的皇權。在滿清入關實行的一系列措施後,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漢人反滿情緒一直在減弱,這從康熙南巡就能看出來。在1684年第一次南巡時,康熙還很顧忌漢人的感受,特意繞開了揚州、嘉定等這些發生過激烈民族衝突的地方,到了1699年第三次南巡時,康熙已經不需要在行為上特別拘束了,可以自由選擇出行地。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笑侃大事件·土木堡之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