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們都知道,北宋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統一了中原地區的中央王朝中面積最小的,但是北宋還是基本在形式上形成了對古代中國的統一。

這一切,自然要寫在宋太祖趙匡胤的功勞簿上,除了北漢和南方兩個微乎其微的自治勢力(都算不上割據實力了)是在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手下完成收復的以外,統一中國的大業基本都是由宋太祖趙匡胤完成的。

而在宋太祖統一的過程中,有一個現象非常有趣:按道理說,最難纏的對手應該是後蜀與南唐,南唐自不必說,十國中最強大的割據勢力,雖然到了李煜的手上已經奄奄一息,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實力尚存。

而後蜀則是因為他的富庶,同時因為後蜀地處蜀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現實似乎看起來並不是這樣的,李煜在金陵城下不戰而降,後蜀僅僅歷經兩個月,66天就被攻滅。

今天我們文章的核心就來講講,為什麼後蜀僅僅66天,就被北宋大軍攻滅。

當然,這一切,還要從一封信說起。

一封聯合夾擊北宋的信,卻樂壞趙匡胤

既然要說到這封信,就要先從一個叫王昭遠的人說起。王昭遠從小跟著後蜀皇帝孟昶一起讀書,雖然出身低賤,但是深受重用,官至知樞密院使,幾乎相當於後蜀軍事核心的一把手。

王昭遠雖然出身低賤,但是是一個典型的上進好學的人:他有理想,有抱負,他飽讀兵書,他很喜歡把自己和一個人相提並論——諸葛亮。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會對像王昭遠這樣的人下一個定義:志大才疏。志大才疏的人通常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紙上談兵。

在宋太祖滅掉荊,湖二州之後,後蜀的宰相就建議皇帝孟昶,趕快向大宋進貢,示弱,不然下一個被滅的就是自己,原本孟昶已經同意了這個想法,結果王昭遠挺身而出,阻止了這一切。

在王昭遠看來,他就是後蜀朝廷的諸葛亮,要是後蜀就這樣進貢稱臣了,那還要他這個“諸葛亮”幹嘛呢?所以他不斷勸說孟昶要抵抗大宋,孟昶是無限信任王昭遠的,既然王昭遠不同意,那他也不同意!

於是飽讀兵書的王昭遠就開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制定後蜀抵抗大宋的方針策略。王昭遠的政策核心只有一個:遠交近攻,聯合北漢,夾擊北宋。

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軍事計劃,原因很簡單,這個遠交近攻沒有任何意義。首先,北漢的軍事實力只能自保,並且還需要契丹人的保護,根本無力南下,也不可能南下。

其次,別說相約夾擊了,以後蜀和北漢的軍事實力,其中一方受到攻擊,另一方連出兵牽制大宋的能力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這計劃不僅愚蠢,而且實施起來更愚蠢。王昭遠派了他最信任的三個人一起去送信,我們姑且可以稱這三個人為“後蜀三劍客”。

結果“三劍客”裡出了個內鬼,直接一溜煙跑到開封,直接把信交到了趙匡胤手裡。趙匡胤一看,那叫一個開心啊,好小子還敢找人夾擊我,我正愁沒有理由打你呢!這下師出有名了。

兩路大軍,兵發兩川,三大原則,奠定基礎

既然師出有名了,那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趙匡胤首先派遣兩路大軍,兵發兩川,水陸並進。

北路由王全斌率領,三萬人,從陝西寶雞入川;而東路則派遣劉光義從荊湖水路出發,值得一提的是,東路軍的監軍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曹彬。

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一點:趙匡胤其實對後蜀早就是虎視眈眈,自從滅掉荊湖二州之後,荊湖二州就成為了滅蜀東路軍的戰略基地。待到時機成熟時,隨著趙匡胤一聲令下,即可出兵。

可是光有兩路大軍還遠遠不夠,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孟昶雖然輕信王昭遠,但治國方面還算得上是小有成就,後蜀積累著大量的財富,擁有一定的戰爭潛力。

想要輕鬆攻滅後蜀其實並不容易,於是趙匡胤相對應的制定的三大原則,這三大原則既起到了收買人心的目的,又起到了激勵大宋將士的目的,堪稱66天滅蜀的根本。

三大原則首先的第一點就是:爭取北人。因為五代十國多年來的紛爭,南北亂象中,後蜀因為擁有天然屏障,成為了亂世中的世外桃源,有很多北方人都逃難到蜀地。這一部分人不是蜀地本地人,對蜀地也沒有故鄉情思,最容易爭取。

其次第二點就是嚴禁擾民,既然上一條是爭取外地人的支援,那第二點則是針對蜀地當地人。趙匡胤下令不允許亂殺,亂搶百姓,這也就大大的降低了蜀地百姓的抵抗程度。

第三點則更牛了:只要土地。趙匡胤下令,國家只需要土地,只要攻下一座城池,後蜀政府裡的錢全部給將士,北宋朝廷一分不拿,全部賞賜。

這招就很厲害了,宋軍一聽,雙眼發光啊,世人皆知蜀地富裕啊,雖然不能搶老百姓,但是我能搶政府啊!當然,這條最後也埋下了禍根,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搞笑至極王昭遠,打仗變成大喜劇

接下來,希望大家要做好準備,準備迎接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搞笑的一幕——王昭遠大戰宋軍。

得到宋軍兩路進攻的訊息後,那可把王昭遠高興壞了,他立刻帶領三萬人出征,臨行前,文武百官和孟昶給他送行。王昭遠一激動,就開始說胡話了:“我帶領著兩三萬的虎狼之師,不是為了把大宋軍隊抵擋住,而是為了滅大宋 ! "

雖然王昭遠一直自比諸葛亮,但是我感覺在他自己的內心中,他比諸葛亮可厲害多了。諸葛亮北伐失敗好歹也是一個令人惋惜的追夢者,王昭遠這就直接是做夢人。

王昭遠一開始很有信心,囤積重兵在邊境,等著王全斌的部隊從寶雞入川,直接展開大決戰,我不打算對這場戰爭做過多描述,因為太簡單了:王昭遠三戰三敗,只能直接跑路。

王昭遠就這麼一路跑,跑到了劍門關。熟悉歷史或者地理的人可能知道,劍門關對於蜀地來說,無疑是咽喉要地。雖然劍門關易守難攻,非常險要,但是如果一旦丟失,那整個成都平原就全部暴露出來了。

王昭遠計劃得很美,他想著就一直固守劍門關,宋軍在下面攻,他在上面守,箭如雨下,多開心啊!

結果王全斌不想陪他玩戰爭遊戲,王全斌這小子不講“武德”,直接派人繞到劍門關後面,來了一個裡外夾擊,直接把劍門關拿下。

史書記載,王昭遠一路跑,跑到一個農民家裡躲著,掩面而泣(真有意思)。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罵王全斌和宋軍啊,他認為宋軍都是不讀書的,按兵書上就應該是他在上面守,宋軍在下面攻,怎麼能搞偷襲呢?(每次看史書看到這裡,我都感覺王昭遠就是來搞笑的)

結果他哭著哭著,罵著罵著,宋軍搜查小分隊就來了,直接給他來了個人贓並獲,從此後蜀“諸葛亮”王昭遠就這樣結束了他的傳奇一生。

悲情英雄高彥儔,唯一為國捐軀的後蜀高官

說完王全斌的北路軍,我們再說說東路軍這邊的劉光義,劉光義一路上走得很順暢啊,從出發一直到最後與王全斌在成都匯合,他只在夔州打了一仗。

在夔州,他遇到的後蜀名將高彥儔的猛烈反擊,高彥儔高築牆,堅守不戰,讓劉光義很著急,結果很快就有人替他解決問題了。這個人就是後蜀夔州監軍,不過很可惜,歷史書上沒留下這個監軍的名字。

高彥儔主張堅守不戰,消耗遠道而來的宋軍,結果監軍不樂意了,他覺得咱後蜀大軍那可是虎狼之師,怎麼能怕小小的宋軍呢?高彥儔不同意出兵襲擊宋軍,監軍也是個不怕死的主,帶著他那幾千人就出城偷襲宋軍。

結果監軍大人被打得大敗,剩下一千多殘兵敗將就一路跑回夔州城,宋軍就在後面追,結果好了,監軍大人直接就變成宋軍的先鋒部隊了:他在前面跑,宋軍在後面追,他一溜煙跑回夔州,門沒來得及關,宋軍也跟著進來了。

高彥儔確實也是後蜀名將,即使是這樣,他也死戰不退,與劉光義和曹彬所率領的宋軍進行多次巷戰,身上受到幾十處傷也死戰不退。

手下人勸他投降,高彥儔眼睛都不眨一下,最後實在抵抗不了宋軍源源不斷的攻勢,高彥儔只能投火自焚。

劉光義也是英雄惜英雄,他把高彥儔的屍體從火堆裡找出來,當然已經面目全非了,下令厚葬高彥儔,也算是對這個後蜀唯一的對手的一種尊重。

自此,劉光義和曹彬率領的東路軍再也沒有遇到哪怕那麼一點點的抵抗,一馬平川,直插成都,一路上的後蜀各地官員只幹一件事情:舉白旗。

天府之國終被破,六十六天一場空

有人在這裡可能會提出疑問了,如果說高彥儔守夔州原本是能守住的,只是因為監軍的意外舉動才導致的計劃外失守之外;那王昭遠守劍門關的時候,形勢已經是岌岌可危,為什麼後蜀皇帝孟昶不派人支援呢?

這還真不能全怪孟昶,這和他的活寶兒子孟玄喆有關係。

當時王昭遠一敗再敗,退守劍門關的時候,孟昶就派他的兒子孟玄喆帶領兩萬精兵馳援劍門關。結果沒想到,孟玄喆也是一個活寶。

孟玄喆一路出征,帶著他最心愛的十幾個女人,帶著他最喜歡的宮廷樂隊,一路吹拉彈唱著支援劍門關,不知道的還以為孟玄喆是去劍門關開演唱會的。結果因為大軍一路走得太慢了,甚至還沒離開成都管轄的地界,就傳來了劍門關失守的訊息。

孟玄喆一聽,好傢伙,老爹給的任務是支援劍門關,現在劍門關沒了,不就等於任務沒了嘛,於是一個人(注意,是一個人)直接跑回成都了。

就這樣,後蜀再也沒有抵抗的能力,王全斌和劉光義的兩路大軍就這樣幾乎沒有經過任何抵抗就會師成都。

偌大的後蜀,除了高彥儔,就根本找不到像樣的抵抗,孟昶無奈,只能舉城投降。

從王全斌,劉光義兩路大軍出發,一直到孟昶投降,後蜀滅亡,前後不過歷時66天,真是六六大順,吉利!

可是,就當王全斌,劉光義和宋太祖都以為大事已成的時候,歷經66天征服的蜀地卻並不安分,之後居然爆發的兩年的叛亂。

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那就是我們下篇文章的重點了。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誰更慘?沙俄治下的遠東民族和美國治下的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