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到1842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史稱鴉片戰爭;1856年到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侵華戰爭,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兩者究竟是什麼關係?為什麼1856年到1860年的這場戰爭還叫鴉片戰爭,而且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聽流沙金老師細細來解讀。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從戰爭目的上看:鴉片戰爭後,英國認為中國開放的口岸太少,取得的權益太少,也沒有改變中國外交傲慢自大的態度,外交地位還未達到還對等的狀態,外國只能派駐領事,清王朝朝貢體系還未瓦解,鴉片貿易還未合法化等侵略任務還未完成。認為還是要透過戰爭來教訓清王朝,來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因此從戰爭的目的上看,第二次鴉片戰爭和鴉片戰爭目的任務基本一致,都是為了開啟中國國門,把中國變成外國產品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完成鴉片戰爭還沒有完成的侵略任務。
從侵略手段和方式上看: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侵華方式基本都是一樣的,都是透過武裝侵略,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即“商品輸出+堅船利炮”模式。
從世界大背景上看:都反映了工業革命後西方國家對外擴張,尋找產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的時代要求,是東方從屬於西方的重要環節。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擴大從開放的通商口岸地理分佈上看:鴉片戰爭後,簽署的《南京條約》,開放的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通商口岸,都位於東南沿海。第二次鴉片戰爭,開放的通商口岸共11個,北邊到達了遼東半島,沿長江有鎮江、南京、九江、漢口,也就是說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外國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延伸到了沿海各省,並沿長江向內地滲透。
從中國喪失的主權看:鴉片戰爭後,中國喪失的主權有貿易主權、司法主權、領土主權、領海主權、通商口岸傳教權等。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傳教士可以在內地自由傳教權,喪失了內地傳教;外國軍艦可以在通商口岸自由航行,含長江內各口岸,喪失了內河航運權;鴉片貿易合法化,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以前是外國設領事,只能在通商口岸);清王朝的朝貢體系基本瓦解。較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
從對清王朝打擊的程度上看:鴉片戰爭時,外國侵略軍向北只打到天津,第二次鴉片戰爭卻直接打到了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皇帝出逃承德,再沒有活著回北京了。鴉片戰爭後,清王朝統治集團內部開眼看世界的人還不多,思想領域裡僅有林則徐、魏源等為數不多的人認識到西方的船堅炮利,倡導向西方學習。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統治集團內部直接分化出了洋務派,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從中國農民階級對清和洋人的態度上看:鴉片戰爭時,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的鬥爭比較積極和普遍,其重要代表就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鬥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人民主要是反清,其代表就是太平天國和捻軍。
從清王朝對洋人態度和關係上看:鴉片戰爭後,清王朝依然傲慢自大,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經過內外交困的考驗和各種利弊的考量後,清選擇了與洋人和好勾結,共同鎮壓人民起義,這樣才有了洋務運動和借師助剿。
從賠款數額來看:鴉片戰爭後,《南京條約》賠款數額是2,100萬銀元,銀元應是西班牙銀元,摺合成白銀應該是15,12萬兩白銀。第二次鴉片戰爭賠款總計1,600萬兩白銀,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賠款的數額比鴉片戰爭略有增長。
從割地面積來看:鴉片戰爭後,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割讓領土新增九龍司地方一區加東北和北方合計超過100萬平方公里,遠遠超過了鴉片戰爭後的割地面積。
從社會性質演變上看: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由於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綜上所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