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我國古代文學和戲曲中,有兩個非常有名的神探,他們一個是宋朝的包拯,另一個是唐朝及武周朝的狄仁傑,據傳此二人斷案如神,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斷案故事。

然而,翻開史書,我們會發現,狄仁傑斷案的事情幾乎沒有什麼記載,只是說他把涉及1.7萬人的案件積壓清理一空且無人上訴,而包拯則只記載了一個牛舌案。不過,雖然正史對兩人破案之事記載甚少,然而絲毫不影響他們在民間神探的形象,因為文學作品中流傳下來的關於包公和狄公斷案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

對於包公和狄公兩個神探,我們發現,史書上更多讚揚的人是包拯,而且,在老百姓心中,包拯比狄仁傑更出名,對於狄仁傑,人們只是誇讚他的斷案能力強,這是為什麼呢?

包拯清廉為百姓,狄仁傑圓滑為朝廷

包拯曾做過地方官,他查獲的案件基本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利益息息相關,牛舌案就是如此。後來,包拯到了中央知諫院任職,他不懼權貴,多次彈劾宰相和皇親貴胄。根據史料記載,包拯在朝廷剛正不阿,敢於直諫不畏權貴,許多人都很怕他。此外,包拯廉潔奉公,俸祿之外分文不取,以至於京城有人說,無法疏通關係的人,恐怕只有閻羅王和包老頭了。

所以,歷史上的包拯,就清廉而言那是出了名的。包拯引用古語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可見,官員的清廉程度也是與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

在宋代,雖然官員的工資較高,但人心不足蛇吞象,高薪並不養廉,於是包拯曾向宋仁宗上奏了一篇《乞不用贓吏》,請求宋仁宗不要任用貪官,並要嚴格懲治貪官,肅清吏治。包拯還將清廉作為家訓告誡後代說:“如果我家後代為官者貪贓枉法,一律不得放歸本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如若不聽,就不是我的子孫”。

最後,包拯多次為民請願,尤其是受災民眾,包拯多次要求朝廷減免他們的賦稅和折變錢,阻止災區官員借折變之名盤剝害民。曾向宋仁宗上奏《請免陳州添折見錢》、《請救濟江淮饑民》、《請支義倉米賑給百姓》、《請免沿邊人戸折變》等。此外,為了維護地方治安和民生,他還請求朝廷迅速剿滅地方盜賊。

而對於狄仁傑來說,他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政治家,考慮朝堂上的權衡利弊,所以他在審批一件案子的時候,他也是從政治家的角度去看,從朝廷的角度去看,如果這個案子危害到朝廷大局或者名譽,那麼他就會使用另外一些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會弄得天下人皆知。

這也是他們最大的一個不同點,一個是大清官為民申冤請命,一個是為朝廷辦事。所以在百姓心中,包拯的分量更重,狄仁傑在他們看來只是一個優秀的官員,而在我國曆史上,優秀的官員多了去了,而清官,尤其是為百姓申冤請命的清官鳳毛麟角。

因此,狄仁傑雖然有名,但是他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政治家老手,所以在百姓心中,他的名聲顯然沒有包拯大。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明遺臣郭都賢禪行紀實之隱遁龍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