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倭亂,大明王朝最恥辱的一頁
讀過明史的人都知道,嘉靖年間的大明王朝,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北邊蒙古俺答汗長年侵擾邊境,甚至於嘉靖二十九年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同時,南邊倭寇不斷侵擾沿海一帶,燒殺搶掠。“南倭北虜”始終困擾著嘉靖一朝。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六月初七,53名倭寇從浙江紹興上虞登岸,然後一路狂飈突進,如入無人之境,歷時兩個多月,轉戰洗劫浙、皖、蘇三省,攻掠杭、嚴、徽、寧、太平等二十多個州縣,攻打明朝留都南京,史稱“嘉靖倭亂”。
平倭名臣胡宗憲的軍師、明代著名布衣軍事家鄭若曾記述:“其所經歷八郡,轉戰三千里,凡人材、物力、地形靡不了然於胸中;不殺人,不掠財,不姦婦女,周流深入,其志詎可測耶!”。
這股倭寇上岸後遇小縣城就攻打,遇官兵就搏殺。《明史·日本傳》裡的記載用了大量的動詞:“突犯會稽縣,流劫杭州,突徽州歙縣,至績溪、旌德,屠掠過涇縣,趨南陵,至蕪湖。燒南岸,趨太平府,犯江寧鎮,直趨南京。”
這股倭寇戰鬥力超強,《籌海圖編》記載:“蓋此五十三人者,滑而有謀,猛而善鬥,殆賊中之精選,非常賊也!”
南陵之戰,蕪湖縣丞陳一道父子率領“蕪湖驍健”,力戰獨進,全部戰死。
江寧鎮之戰,明軍指揮朱襄、蔣升率眾迎拒,“不能御,襄戰死,升被創墜馬,官兵死者三百餘人。”
《明世宗實錄》記載“引弓射之,賊悉手接其矢,諸軍相顧愕貽,逐俱潰。”這股倭寇攻打南陵縣城時,曾被聞迅趕來的四個縣的官兵層層包圍,明軍放箭射擊,倭寇卻能手接飛矢,嚇得明軍目瞪口呆,扔了弓箭刀槍,四散潰敗。如果這樣的描述不是明軍將領為自己的無能開脫,而刻意編造的故事,可見明軍戰鬥力之差,也足見這股倭寇的武藝之強令人驚悚。
這股倭寇攻打南京時,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匆忙下令關閉城門,並督促百姓自備糧械,登城守衛。20倍於敵的明軍,面對區區53個倭寇,居然緊閉城門,不敢出擊。倭寇叫陣攻城兩天,雖未成功,但竟搏殺守城明軍千人,自己不折一人,從容離開,而明軍竟不敢開城門追擊。
明史如此描述:“賊逐直趨南京,其酋衣紅乘馬張黃蓋整,眾犯大安德門,我兵自城上以火擊之,賊沿外城小安德門、夾崗等門,往來窺覘會城中,獲其所,遣諜者,賊乃引眾由鋪崗趨祩陵關而去。”
讓人無法置信且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這股倭寇進犯和撤退的路上,明朝各地十幾萬地方正規軍和民兵,多次以絕對優勢兵力包圍了幾十名倭寇,試圖圍殲,不料竟屢遭失利,損兵折將。這股倭寇走州過縣,在浙皖蘇三省轉戰80餘日,縱橫3000餘里,殺死明軍官兵四五千人,包括一御史、一縣丞、二指揮、二把總。
倭寇撤退途中,副總兵俞大猷、副使任環,多次率軍半路埋伏截擊,但都沒能圍殲這股人生地不熟四處亂竄的倭寇。
最後,替大明挽回一點顏面的是明史上鮮為人知的抗倭名將之一曹邦輔。
八月中旬,這股倭寇在官兵追擊下,越過武進縣境,抵達無錫慧山寺,一晝夜狂奔一百八十餘里,“賊疲定望亭,次日至滸墅關。”這時的滸墅關防線(今蘇州吳縣西北30裡),時任蘇松巡撫曹邦輔、副使王崇古率領僉事董邦政、指揮張大綱、把總婁宇等人,督率數千精銳官兵,在陸地、太湖邊佈下了天羅地網。
以逸待勞的明軍面對疲憊不堪的倭寇,在吳林廟擒斬二十七人,殘餘倭寇逃躲進一間民舍,官軍包圍用火攻,倭寇抵擋不住,拼命殺出一條血路突圍,四散藏在田禾中,被悉數擒殺,沒有逃掉一人。
全殲53名倭寇,雖然得益於曹邦輔的正確指揮,也離不開另外兩個普通百姓的貢獻。史載,這股倭寇到了無錫,想經北邊的常熟到柘林與另一股300人的倭寇會合,就抓了兩個當地百姓帶路。二人故意領著倭寇南轅北轍,帶著他們一路向南走,遇到路人就讓他們去告官。等這股倭寇走到蘇州,曹邦輔率軍已佈下天羅地網。當倭寇發現自己被包圍,方知上當,將兩位百姓亂刀分屍。《籌海圖編》記述兩位無名英雄:“二人之紿賊,其功固非碌碌者,惜二人之姓字不傳耳。”
這件令明王朝恥辱的大事件發生一個月後,有一位重要人物從山東被急調江浙抗倭前線,他就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繼光。歷史不能假設,倘若戚繼光當時就在前線,53名倭寇還會如此猖狂嗎?
有人分析,從這股倭寇的行動特點看,很可能是日本九州最南端的薩摩(今日本鹿兒島縣)人。1555年,日本九州戰事頻仍,戰敗的武士淪為浪人,不少就選擇到中國沿海當海盜。關於他們只攻擊城池和官軍的自殺式行為,一直是個謎團。曹邦輔和鄭若曾猜測,這些人或許是倭寇派出的偵察兵,之所以狂奔三省,走州過縣,是為以後大舉入侵明朝探路。
當代有史學家認為,這53人可能是海盜王直的部下,扮成倭寇意圖打回歙縣老家。這種說法邏輯上有硬傷,如果是海盜回鄉,一定是悄無聲息,而不是大張旗鼓向官軍叫板挑戰,更不會冒死攻打南京城。再說了,他們抓了兩個百姓帶路,難道海盜連自己的老家都不認得了?
上圖為明代畫家、親歷倭患的仇英畫作《倭寇圖卷》,現藏日本東京大學,是學術界公認的描繪倭寇形象最權威的圖畫。組圖顯示,那些上身著單衣,下身穿兜襠褲,光著腳丫子,身材矮小的倭寇,在面對盔明甲亮的明朝正規軍時,如入無人之境,把明軍殺得一敗塗地……
1555年的嘉靖倭亂,是華夏曆史上一場令後人無比憤懣的“千年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