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月河先生的《康熙大帝》裡,有很多故事情節安排得非常的緊湊,有懸念,讓人緊張又刺激。
在康熙的盛怒之下,第一次把太子給廢了。
不久,康熙放話,讓朝臣從皇子當中舉薦太子人選。
於是,就有了佟國維,馬齊率文武眾臣推薦八阿哥做太子的鬧劇!
其實,康熙這樣做的良苦用心,瞞得了天下人,卻有兩個人瞞不到。
這倆個人就是:宮中的張廷玉,宮外的鄔思道。
太子第一次被廢,康熙下令後很快後悔!
太子初初還像回事,時間一長,秉性一覽無遺!
在康熙離開皇宮去外視察時,太子監國。
真的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康熙一走,太子就興風浪了。
為了排斥異已,太子用鞭子抽打那些文武官員。
為了尋歡作樂,宮中的事根本不去理,就連最小的23弟發燒厲害,也不問不聞。
康熙回到京城,聽到朝臣奏議,盛怒之下把太子給廢了。
等康熙冷靜下來,又後悔自己的衝動之舉。
可是,君無戲言。怎麼讓太子復位呢?
康熙想了想:既然給太子起了警示作用,目的達到了,那就讓他復位。如果直接下旨讓他復位,就顯得草率。不如打一個煙霧彈,讓朝臣舉薦太子吧!
等朝臣舉薦太子復位,康熙就來個“順坡下驢”,讓太子繼續當太子。
佟國維率朝臣舉薦八阿哥當太子,讓康熙震驚又惱怒。
就在康熙坐等朝臣舉薦太子復位時,佟國維來了,還帶著很多文武大臣。只有張廷玉,胤禛沒有參於,還有胤祥也沒有。
以佟國維為首,一干眾臣舉薦八阿哥做太子。
康熙驚愕之餘,又惱怒。
這些大臣乍踩不上自己的節奏呢?尤其是佟國維這些老臣子一點眼力見也沒有!
惱怒之下的康熙直接把佟國維處理了:撤職回家反省。
只有胤禛在鄔思道的指點之下,向康熙進言:讓太子復位。
也僅僅是胤禛一人這樣做。
康熙從胤禛這次表現,大大改觀了之前對他的評價!
隨著大阿哥魔怔太子被舉報,康熙下令圈禁了大阿哥的同時,緊鑼密鼓擇吉日讓太子復位!
康熙用心良苦,瞞得了天下人,瞞不了張廷玉和鄔思道!
康熙用心良苦,其實有兩個人看得一清二楚。
這兩個人是張廷玉和鄔思道!
張廷玉,做官秉承:千言萬語,不如一默。
作為康熙身邊的重臣張廷玉知道康熙這樣的目的是什麼,但是張廷玉明白自己的身份,不會跟任何人說。
而胤禛的謀士鄔思道也一下子看出了康熙的用心,就決定投其所好,讓四阿哥向康熙奏言:繼續讓太子復位。
當康熙聽到了胤禛這樣說時,也在思考:如果老四自己提出這樣的看法,說明了老四洞察力提高了,全域性概念進步了。如果不是老四想到的,說明了老四身邊有高手在指點!
鄔思道運籌帷幄,胤禛對康熙既投其所願,又讓自己在康熙心目中形象大大加分。
當胤禛向康熙奏言,讓太子復位時,張廷玉就向胤禛投來讚許的目光。
因為這就是康熙所企盼的。
讓他失望的是:整個朝中只有老四一個人提出讓太子復位。
儘管如此,康熙透過老四這次表現,對他的印象和評價又改觀了。
無論是胤禛真正的揣摩到康熙心思也好,還是歪打正著也罷,都不重要了!
康熙要的就是順坡下驢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