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進入九月,三秦國又沸騰起來了。那時候的人,活得簡約,凝重,灑脫。一切的大事,都是從春天開始,到秋天結束。夏日酷暑,冬天冰雪,人們就蟄伏下來,極少在手腳不舒展的時候做大事。也因為這一點,孔子才把他記載的歷史大事命名為《春秋》。

廢除井田制和奴隸制

秦人的蟄伏傳統,卻被衛鞅的新法令攪亂了。因為在冬天來臨之前,秦國要全面推行新田法,將奴隸除籍這兩件大事。

推行新田法,重新分配土地。民眾更多的是興奮和忐忑不安,封地貴族則更多的是憂慮。廢除井田而推行新田制,是全部變法的軸心,也是變法成敗的根本基石。

井田和奴隸,是兩樣老古董。將近三千年以來,井田制和奴隸制一直巍然矗立。井田制和奴隸制共生共存,井田制是奴隸制的框架,奴隸制是井田制的依附。

井田制:就是在廣袤平坦的肥沃平原上,將土地劃成無數個“井”字形的大方塊,每八家一“井”,中間一塊土地是公田,由八家合力耕種,收穫物上繳國家。八家唯一的水井,在公田中央位置。八家田地(一井)的周圍,是灌溉的水渠和道路。十井一里,十里一社,人們在平展展的田野裡組成了互不侵犯的相望里社。井田制是一種偉大的發明,它他零散無序的農人們編織在一個框架裡,使他們同心協力耕作,抵禦災害,和諧相處,收穫的東西越來越多。可是農夫(自由民)分得的井田,只能耕種,不能買賣或做任意處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國有私耕。

奴隸制:國王、諸侯和族長,把戰俘、罪犯以及因各種原因依附於他們的窮困庶民,強力安排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這些勞動者就是奴隸。奴隸主除了給耕耘者留下僅夠生存的物品,收穫物必須全部上繳土地主人。官私井田的勞動者奴隸,也叫隸農。另一種奴隸,是勞工奴隸,這種奴隸分為官府奴隸和家庭奴隸,來源也是戰俘、罪犯家屬及窮困淪落者。官府奴隸除了做僕役外,就是在官府工程做苦役。

井田制的廢除方法,首先,農戶(不管是自由民還是依附隸農)要從井田裡搬出來,在不能耕種的山坡或荒灘集中蓋房子。其次,井田中原來的莊基地和原來的田界以及原來的車道、毛渠道,都要開墾出來合併成耕田一併分配,合起來叫“開阡陌”。然在變法之初,開渠開路開田界還是最主要的。這樣,一方面是節省土地(集中居住的村莊佔的是荒地),另一方面是大量增加土地。一正一反,秦國的土地資源便大大豐富起來。但是這一拆一遷、集中成村、開墾路界、重新分地,人力財力大折騰,引出的利害衝突可當真不少。

秦人抗法 分田癱瘓

太子封地的老秦人抗法,導致分田癱瘓。對太子封地抗田事件,衛鞅雖然感到了沉重的壓力,卻絲毫沒有驚慌,他有自己獨特的處置方式,法治就是後發制人,將太子的封地收回,軟禁了太子。把反抗的族長都斬殺了,上次刑殺的七百名犯人中,大多數還是庶民百姓,而這次要斬的卻都是秦國赫赫有名的顯貴族長。把三代貴族之身,秦國的首席縣令,因為同情抗田,也一同斬首。

施行封地法令

抗田風波平息之後,新《田法》在秦國勢不可擋的推行開來。秦國取消封地,變法給秦國帶來的種種異常,讓整個貴族侷促不安。將封地制度徹底取消,本意是將世襲貴族養尊處優的基礎連根拔除。然則,卻給整個貴族和未來的功臣無處著落的空蕩蕩的感覺,功勞再大,也就是爵位、官職與俸祿。對國君好像也有一種激賞乏力的感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將取締一切封地,修改為對以後的立功之士允許封地,然封地無治權,封地賦稅也只保留三成。如此一來,國君激賞臣下立功便有了名目,公室貴族亦可稍安。

2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又立國又滅國。戰國第八雄終於第三次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