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將中,于禁因為在襄樊之戰中投降關羽,所以,這導致其在個人印象上嚴重受損。換而言之,很多人提到于禁這位武將,往往會給出負面和消極的評價。但是,綜合于禁的一生來說,確實當得起名將的地位。
更為關鍵的是,如同關羽一樣,于禁也擁有“假節鉞”的權力。于禁帶軍嚴肅莊重,戰鬥中所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人。也即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只有于禁一人假節鉞,其他人都沒有這一權力,為何張遼等人沒能“假節鉞”呢?
一
首先,什麼是“假節鉞”呢?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假節鉞是可以代表君主對外征伐,可以行使君主的權力,可以斬殺犯法的將領不用請示,是可以先斬後奏的。並且,對於假節的將領,假節鉞的將領,也可以將其斬殺。比如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被授予了“假節”的權力,在理論上,于禁因為“假節鉞”的加持,可以斬殺張遼等人。
所以,如果不是能力極強且受到君主信任之人,自然是不會獲得“假節鉞”的。對於于禁來說,恰恰符合這一條件。一方面,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于禁由泰山郡同鄉鮑信所招募,參與討伐黃巾軍。彼時,鮑信與曹操是至交好友,于禁也因此於曹操相識。所以,于禁和曹操的相識時間,自然是早於其他武將的。
二
初平三年(192年),鮑信為救曹操而死,曹操召見於禁,拜軍司馬。大家都知道,愛屋及烏,是一個比較的心理。鮑信為救曹操而死,那麼,對於一路跟隨鮑信的于禁,曹操自然要厚待了。之後,和曹魏五子良將中的其他幾個人一樣,于禁開始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從而立下了赫赫戰功。特別是一個功勞,成為曹操授予于禁“假節鉞”的直接原因。
在東漢末年,朱靈是曹操手下的一位將領,並且掌握了一定的兵權。不知道什麼原因,曹操非常惱恨朱靈,欲奪其兵權。不過,曹操又擔心奪取他的兵權,可能引發叛亂。面對這一比較棘手的問題,于禁自然要為曹操排憂解難。於是,公元215年前後,曹操遣于禁引數十騎,齎令書,往朱靈營奪其軍,朱靈及其部眾無人敢動。
三
由此,憑藉著數十騎人馬,于禁在上萬人的軍營中直接奪取了朱靈的兵權,對於朱靈及其手下,因為忌憚的于禁的威望,所以無人敢於反抗。自此之後,曹操讓朱靈為于禁部下,眾皆震服。一年後,也即公元216年,于禁正式遷為左將軍,假節鉞。所以,于禁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威望,獲得了“假節鉞”這一大權。
另一方面,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等人也是戰功赫赫,為何曹操要厚此薄彼呢?其中,就張遼來說,其軍事能力實際上是不輸于禁的,但是,張遼曾經跟隨呂布,也即是一位降將。雖然曹操唯才是舉,但是,他的手下還是存在鄙視降將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如果再把“假節鉞”的大權授予張遼,很可能激化曹魏將士之間的矛盾。
四
最後,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徐晃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作為袁紹的手下,張郃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洪擊退,隨後投降曹操。官拜偏將軍。由此,對於徐晃和張郃這兩位武將,在曹魏也是降將的身份。當然,即便是降將,曹操對於張郃和徐晃,已然是重用了,只是和于禁差在了“假節鉞”上。
不過,在曹魏五子良將中,樂進實際上是有資格授予“假節鉞”的,在東漢末年,樂進沒有跟隨其他主公,也即一直跟隨在曹操身邊。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樂進從徵孫權,獲得假節。也即樂進距離“假節鉞”,只有一步之遙。對此,在筆者看來,只能說相對於樂進,曹操更加欣賞于禁,也更看好他。所以,于禁投降關羽之後,曹操嘆息道:于禁與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