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英雄身先死
一生忠奸誰復知?
政變這是個事是一個十分專業的事情,一般人玩不轉。縱觀歷史,成功的政變和失敗的政變各有經驗可循;而託孤這個事也是一個學問。自古以來權力交接是一個組織最脆弱的時候,無論是國家還是公司。
作為組織的最高指揮者,一般在很早的時候就考慮後代接班的問題了,無論是曹操殺掉楊修,還是後世朱元璋殺戮功臣。最高指揮者會評估自己的團隊,那些人是刺頭,那些人可以託孤,那些人可以用來立威(例如和珅)。
就託孤來說,前燕的慕容俊和劉備,相當成功。而託孤失敗的例子就太多了,例如後周世宗柴榮,清代的咸豐(多虧慈禧老佛爺牛掰,19歲就發動辛酉政變),這也給我們當今一線的大老闆們提個醒,感覺自己快掛了,讓自己的兄弟扶持孤兒寡母的這種蠢事千萬別做。
其次,政變需要有一定的指導性,這表現為歷史的重複性:
昔日阿滿相漢時,欺他孤兒與寡母,想不到四十年後,孤兒寡母亦被欺
曹操是怎麼篡漢的,司馬家就是怎麼篡魏的
而黃袍加身的趙匡胤,這陳橋兵變的劇本的編劇也不是趙匡胤,而是後周郭威,就是黃袍加身劇本智慧財產權的實際擁有者,趙匡胤只是翻唱而已。因此後周的建立和滅亡的劇本是一樣的。
所以歷史的第一條規律:王朝的締造者獲得權力的方式會影響王朝後續命運,古人是有體會的,這叫得國不正。
曹操雄才大略,而曹丕更是陰刻之人,曹睿也不是善茬,他們對司馬懿其實都是有深深的防備的,曹操的三馬同槽絕對不是空穴來風,而司馬懿的隱忍,熬死了曹操三代,這是曹操始料未及的。
八千女鬼
那個時代,特別容易形成大士族,以及盤根錯節的關係,一方面形成開國時候團結的戰鬥力,而建國之後,則成為不穩定因素,這個問題在科舉制度沒有發明以前,基本無解,唯一的方式就是制衡,就是用一個大士族去制衡另外一個大士族,無奈月有陰晴月缺,士族也有此消彼長,一不留神,失衡了!
當然,司馬氏也想不到,沒幾年八王之亂······,歷史重複了
反觀劉備,劉備的口號就是興復漢室,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直到曹丕篡漢廢漢獻帝后,劉備才稱帝,諸葛亮成為第一任蜀漢丞相。劉備稱帝的方式是說的過去的,不是在漢獻帝還在的時候稱帝,這做到了名正言順。
蜀漢集團荊州分公司破產後,夷陵之戰後,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實際上大權在握,而且諸葛亮彷彿離皇帝位近在咫尺,似乎唾手可得,而實際上卻是咫尺天涯,沒有登上大位的時候,權傾天下,一旦登上大位,立即就從大忠變成大惡!一世英名變成一世惡名,還怎麼號令蜀漢?
人心啊,有時候就很神奇,如同男人,沒有那一紙婚書前無論爬上多少女人的床,都總結為風流!一旦有了一紙婚書···········
什麼是歷史?就是過去的那些事情對今天依然有影響。
趙匡胤能一天之內篡位,軍隊都聽他的,原因在於此前趙匡胤的位置特殊在任何武將都要經過他那一關,成為他門下·····
後世吸取教訓,科舉為什麼要有殿試這一關:要名義上成為天子門生!
蔣中正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身為總統,也要以校長自居········
歷史也提醒我們:身為領導者,必須名正言順,不能耍流氓,或者流氓也要耍的名正言順;一個公司,任何崗位都有自己的遊戲規則,老闆也不能除外;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兩件差不多的事,一件被普通員工搞砸了,另一件被你小舅子搞砸了······你放過了你小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