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古代歐洲的歷史上,曾多次遭到遊牧民族的入侵,在面對遊牧民族的軍隊之時,歐洲的軍隊總是敗多勝少。從古代的匈人到後來的蒙古人和突厥人,都曾將戰火燒向歐洲的土地,給歐洲人留下了恐怖的回憶。

古代遊牧民族的軍隊

提起古代歐洲的軍隊,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那些身披重甲的騎士,但是在古代的歐洲,重甲騎士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為只有貴族和有錢的騎士才能購置昂貴的重甲,普通士兵是沒這種待遇的。

而在蒙古西征時期,蒙古騎兵經常能夠輕易擊敗歐洲的重甲騎兵,除了蒙古人也擁有數量眾多的重騎兵以及經常運用出色的戰術(透過機動來消耗重甲騎兵的體力)之外,他們還擁有許多可以和歐洲重騎兵進行正面對抗的武器。

既然是提出和歐洲重甲騎士進行對面對抗,那就不用談什麼用輕騎兵消耗重騎兵體力了,如果重甲騎士沒有力氣,基本上就是任人宰割了,這算不上正面對抗。

比如說上圖照片中這位騎兵拿著的武器,就是能正面對抗歐洲重騎兵的利器。中國古代的史書上,這種武器被稱呼為“骨朵”,在唐朝時期,這種武器經常裝備給唐朝士兵,但是到了宋朝時期,骨朵便在實戰中比較少見了,開始變成了懲罰犯人的“刑杖”。

在蒙古西征時期,蒙古騎兵使用的骨朵大顯神威,因此在後來的繪畫和史書記載中,使用骨朵計程車兵大多都是蒙古等遊牧民族。

蒙古騎兵裝備的“骨朵”

骨朵算得上是比較好用的“破甲”武器,但是並不是真正的可以擊穿重甲騎士的鎧甲,而是透過強大的撞擊力來讓身披鎧甲的重甲騎士失去戰鬥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位遊牧民族的騎兵在快速衝鋒時用骨朵擊中重甲騎士的頭部,能夠產生多大的殺傷力?

有長、短槍,刀版如鑿,故著物不滑,可穿重札。——《黑韃事略》

上面這段文字,則是南宋史學家彭大雅在自己的著作《黑韃事略》中的記述,透過這條記述我們可以得知,當年的蒙古騎兵曾裝備過可以刺穿鎧甲的騎兵槍,在和歐洲重甲騎士進行正面對抗時,騎兵槍也有一定的效果。

手持長槍的蒙古戰士

不過用騎兵槍刺穿重甲騎兵的鎧甲,則需要豐富的戰鬥經驗和力氣,久經沙場的老兵才能熟練使用這種武器,才能發揮出這種武器的最大威力。不過據說後來蒙古騎兵還裝備了一種帶倒鉤的長槍,這種長槍可以將重甲騎兵從戰馬上拉下來,類似於古代中國的鉤鐮槍。

除此之外,遊牧民族的軍隊還發明瞭一種更簡單實用的武器,這便是遊牧民在放牧時經常使用的套索,套索原本是牧民為了套牲畜用的,但是在和重甲騎兵進行對抗的時候,套索的威力也不容小視。

最早對歐洲重騎兵使用套索的,據說是古代的匈人騎兵,在匈人和歐洲士兵作戰時,他們常常用套索將歐洲騎兵拖拽下馬,這種廉價的武器則讓古代歐洲騎兵苦不堪言。套索是遊牧民族放牧和打仗時比較常見的物品,其實就是是連線著圈套的繩子,有的套索還會外掛一些金屬鉤。

而在蒙古西征時期,大部分蒙古騎兵都會攜帶著套索,當和歐洲重灌騎兵進行對抗的時候,他們能夠用套索輕易將歐洲騎兵拖拽下馬。據說大名鼎鼎的波蘭翼騎兵之所以會在背後佩戴翅膀,就是為了防範韃靼人經常使用的套索。

參考資料:《黑韃事略》《金帳汗國興衰史》

2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淺談上將之好犯上張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