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少年時期就被驚為天人。
作為北周八柱國之首李弼的傑出後人,李密出場的時候,幾乎是隋末最為閃亮的那顆星。
隋煬帝無意中在侍衛中見到他,感覺到英氣逼人,急忙讓大臣把那個“黑色小兒”調走;權勢熏天的楊素偶然遇見他,連連讚歎自己的幾個兒子都遠不如他。
李密
如果把隋末逐鹿天下看做一個棋盤的話,當各路英雄還在邊邊角角發展的時候,李密早已如日中天,佔據了“天元”的位置。
如果把隋末英雄並起看成一幕戲劇的話,那無疑是歷史上最精彩的戲劇,李密無疑是自帶“主角光環”的那位。
李密的發跡史一度堪比光武帝劉秀,在策劃楊玄感起事的過程中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在起事失敗後,依靠自身的機智勇敢,李密屢屢死裡逃生、化險為夷,上演了“王者不死”的真實版本。
李密也曾攀上人生的巔峰,被天下眾望所歸,差一點實現平生抱負,像光武帝那樣成為開創一代王朝的開國皇帝,書寫歷史上璀璨的傳奇。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李密不僅沒有取得成功,還被李淵算計殺害。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是李密沒有先行奪取關中,這導致了他最後滿盤皆輸的結局。這個失算,無疑是對他來說是致命的。
李密相比李淵,本來在搶先奪取關中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
一是李密具備“天命”有利條件隋煬帝時代,流行一句讖言“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
關於“桃李子”很好理解,隋煬帝身邊的道士安伽陀就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李氏當為天子”。
而“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的意思估計是皇帝要在揚州玩完。
關於“勿浪語,誰道許!”,當時的人們認為肯定是個“密”字,這不就是“李密”嗎?
也許人們會說,不就是句讖言嗎,有啥了不起?
但當時的人們就信這個。瓦崗軍的首領翟讓將頭把交椅讓給李密,很重要的就是這個原因。
翟讓
二是李密佔據優良的地利條件在李淵還在山西猶豫著是否要起兵的時候,李淵已經率領瓦崗寨的弟兄們佔據了當時的“天下糧倉”洛口倉和回洛倉,把洛陽城的糧食供應切斷。
時逢天下大亂,北方的田地大多荒廢,最寶貴的就是糧食,而李密手握兩大糧倉,相當於掌握著中原地區的命脈。
從進軍關中的路線上來說,李密佔據河南,要進軍關中只需走陸路,相當便利。此時虎牢關的守將裴仁基已經投降,相當於李密的東向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地進軍關中。
李淵呢?雖然磕磕絆絆地起兵了,但是從山西進軍關中需要渡過奔騰的黃河,路上還有宋老生、屈突通這樣的名將擋著,加上陰雨連綿,把李淵父子擋了好幾個月。
李世民
三是李密擁有當時最強大的實力李密勢力巔峰時期,已經達到了號令天下的程度。
除了他自己佔據的河南大部,當時全國各地的義軍首領竇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圓朗都向他俯首稱臣。他們的勢力遍及河北、山東、淮泗、襄樊一帶,幾乎囊括了除李淵所在的西北外所有的中原地區及周邊。
李密不僅擁兵30多萬,而且他的部隊是名震當世的關東豪傑為主力的,驍將秦叔寶、羅士信、單雄信、王伯當、徐世績、程咬金等幾乎都在他麾下。
不像李淵起兵時的部隊拼拼湊湊才3萬多人,且都是些沒有經過訓練的菜鳥。每次打仗都需要李建成、李世民衝在前面做表率。
關東群雄
所以,對於李密來說,手握這樣的一把好牌,後來居然打得稀爛,實在是活見鬼了。何況李密曾經表現得那麼雄才大略、算無遺策,因此對於他本人來說,最終的失敗就顯得尤為可惜和難以理解。
雄才大略的李密為什麼會輸給資質平平的李淵?
1.對李淵動向的重大誤判。李淵在晉陽蠢蠢欲動的時候,李密也得到了訊息,作為戰略大師,他自然會猜到李淵可能會進軍關中。
從兩人的地位來說,李淵是唐公,李密是蒲山公。李密的祖上李弼雖然在八柱國中排位居首,但李淵當時的地位無疑更顯赫一些,年紀也要大一點,兩人又是本家,在天下局勢尚未明朗之時,李密並不希望與李淵過早成為敵人。
李淵先是主動給李密寫信試探。李密回信表示:自己被各路豪傑所推,已經成為義軍盟主,頗有當仁不讓之意,意思是李淵不要跟他搶。
李淵接到這封信,不禁笑道:李密想當領頭羊很好,正好幫我在河南充當炮灰,擋住東來之敵。我不妨迷惑他一下,把他先穩住。
李淵
於是李淵給李密繼續回信,謙虛地說老夫年紀大了,能做到保境安民就謝天謝地啦,唯老弟馬首是瞻之類的話。
李密接到回信後大喜,按照他對李淵為人的瞭解,以為李淵真是那種混太平日子的。全沒想到李淵如此老謀深算,況且還有那麼優秀的兒子!
這反映了李淵雖然智商遠不如李密,但是情商卻要高出很多!也許是因為他的生活閱歷要豐富得多。
2. 對隋朝實力的重大誤判李密數十萬大軍佔據糧倉、圍困洛陽的時候,開始以為洛陽指日可下,但是洛陽偏偏很不好打。
東都洛陽由越王楊侗鎮守,此人是隋煬帝的孫子,年紀輕輕,卻為人仁厚,頗得人心。
洛陽還有隋煬帝留下來的20萬精銳,這20萬軍隊待遇優厚,都是忠於隋朝的,雖然對李密作戰屢屢失敗,卻始終不願意投降。
東都洛陽
洛陽的糧食緊缺,卻有用不完的金銀財富、綾羅錦繡,由於大運河的關係,隋煬帝把大量財富儲存在這裡,糧食走私也屢禁不止。
617年的6、7月間,就在李密和李淵都在考慮進軍關中之時,隋煬帝派了李密生平最大的敵人王世充率領“江淮勁卒”北上討伐李密。
王世充只是普通胡人出身,能夠做到揚州長官,說明他能力非同小可,他平時的興趣愛好就是研究兵法。在去打李密之前,王世充已經接連平定了江南朱燮、管崇聲勢浩大的起義,消滅了淮河一帶賊帥孟讓的主力。
王世充每次打完仗,都要把戰利品全部分給下屬,由此很得軍心。
這一切都說明,王世充是很能打的,也是很能籠絡人心的。
李密沒有選擇向關中進軍,自然就陷入到與王世充可怕的拉鋸戰之中。
後面就是李密的數十萬大軍和王世充的數十萬江淮精銳、洛陽守軍你來我往的兩相消耗。
其結果不言自明:李淵的唐軍漁翁得利。
3.最重要的原因:執行力的不足李密不僅自己謀略蓋世,他的謀主一開始也是非常的強,後來名頭很大的魏徵在李密的謀士中還排不上號,李密陣營中的祖君彥、柴孝和、房彥藻,都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
617年的6月份左右,柴孝和就曾力勸李密要趕緊奪取關中,如果被人先搶佔,“悔無及矣!”
當時的李淵也在謀劃進軍關中,後來被隋將宋老生、屈突通在山西的黃河邊阻擋了好幾個月。
在時間上,老天爺對李密是非常充裕的,完全可以走出先手的。
對於柴孝和的建議,李密迴應說:“其實我早就想到了,可是洛陽這顆釘子還沒有拔掉,我帶的都是山東群盜出身,我去奪取關中,後方很可能會混亂,那就大事不好了。”
就這樣,李密決定把洛陽先攻打下來,結果當月在戰鬥中還被射了一箭,受了傷只能養著;屋漏偏逢雨,接著又被越王楊侗的將領發動夜襲,軍隊造成大量損失,柴孝和也不幸淹死,還一度丟了回洛倉。
回洛倉雖然很快就奪回,但洛陽還是取得了大批糧食,暫時緩解了糧食危機,有了固守的資本。
不久隨著王世充率領江淮部隊的到來,李密更是陷入了拉鋸戰的泥潭,再也騰不開身奪取關中了。
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到了當年11月,李淵已經穩穩地坐在長安城裡了。不僅擁有了關中,還從只有一支幾萬雜牌軍變成了擁有20多萬軍隊的一大勢力。
李淵進軍關中的過程非常輕鬆,不僅是兒子們厲害,唯一的女兒李氏(後封平陽公主)也了不得,僅她一人就招降了7萬部隊,關中城池望風歸降,只有攻取長安城的時候小小打了一仗。
最重要的是李淵的執行力非常強,在李世民的勸說下,非常果斷地繞開了屈突通部隊的阻擋,一舉奪取了長安。
結語:對於李密這樣的人說什麼好呢?有高超的謀略,卻是行動的矮子;有很高的智商,情商卻低了一點。對於進軍關中的困難想得太多,有些瞻前顧後,白白浪費了時間;對於戰友的信任度不夠,不敢放手一搏,後來還發生了火併翟讓事件;打了很多漂亮仗,但戰略層面的失誤無法透過戰術層面來彌補,在肅清隋朝殘餘勢力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實力消耗殆盡。尤其是他瞧不起李淵的水平,卻不幸淪為李淵的一顆“棋子”,最終還成為了一顆“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