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烽火戲諸侯談資訊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典故,說的是西周時,在位的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各路諸侯看見這個資訊後,以為敵人進攻鎬京,立即拔營增援。褒姒看到匆匆趕來的援兵,粲然一笑。周幽王以此博得美人一笑,竟然不顧國家安危,多次點燃烽火臺,讓諸侯們不再相信周幽王發出的任何資訊,導致了犬戎攻打鎬京,諸侯們不再趕來救援,周幽王死在犬戎的刀下。
而“狼來了”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放羊娃在放羊時第一次遇到狼,立即大喊“狼來了”,眾人聽見,立即趕來攆走了狼。從此以後,放羊娃真以為自己具有召喚眾人的能力,於是第二天仍然朝山下大喊“狼來了”,眾人果然還是匆匆趕來,如此再三,眾人並沒有發現有狼,於是放鬆了警惕。有一天狼真來了,放羊娃喊破嗓子也沒有召喚來一個人,自己也被狼吃了。
從資訊系統角度來說,烽火傳遞資訊可以說是一種視訊方式,而“狼來了”是聲訊方式,自從人類發明了電器裝置後,就有了有線電訊傳遞資訊的方式了,在這個過程中,又發明了無線電訊傳遞資訊的方式。到了衛星,就是一種從地面到太空的無線電訊方式了。
視訊傳遞資訊的方式,我們可以從西部邊塞的山嶺大漠看到的一座座烽火臺遺蹟,就知道這種視訊傳遞資訊方式,在遠古到春秋戰國時期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訊傳遞方式,而“烽火戲諸侯”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透過“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也讓我們知道了資訊在傳遞過程中,其是否具有真實性,幾乎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狼來了”也是我們經常教育少年兒童不要說謊,所引用的一個故事。並透過這個故事告誡人們,所謂一個人呼喚驅使眾人的能力並不存在,而說謊可能會導致自身陷入被狼吃掉的危險處境。
二、從視訊和聲訊到電的發現和應用
當我們從視訊和聲訊方式發展到電訊方式時,我們不妨從一個系統的角度探討一下其發展過程。
我們現在知道,聲音可以透過聚焦傳遞的更遠,這樣就可以設想,遠古先民也是從大聲呼叫召喚同伴,發展到藉助雙手形成喇叭裝聚焦聲音,由此發現了用大片的樹葉捲成喇叭傳遞資訊。而更遠處,就透過站在高處揮手,或手舉樹枝揮動給對方傳遞資訊。而火的應用讓人類文明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自此以後,煙火也成為人類傳遞資訊的一個重要方式了。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摩擦琥珀棒,發現會產生吸引貓毛的引力,泰勒斯把這種和磁石一樣的引力稱為“電”。1600年,英國皇家御醫研究電和磁的關係,並寫出傳世名著《論磁》。
1752年,富蘭克林企圖用風箏把自然產生的閃電引導下來,由此發明了避雷針。
此後到了1819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電磁現象。
1820年,法國科學家安培根據奧斯特的發現,對磁與電流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兩條平行導線電流方向一致相互排斥,方向相反相互吸引,將導線繞成線圈,通電後會產生磁力的現象,並由此產生了電流強度的理論,“安培”也成了電流強度單位。此後德國人歐姆發現了電阻定律。
三、電路研究到發電機等電子器件的發明
1831年,英國科學家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奠定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發明創造出第一臺發電機。1882年,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創造出第一臺電動機。1882年,法國學者德普勒發明了遠距離送電方法。同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在紐約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並把輸電線連成網路。
1885年,義大利科學家法拉利提出旋轉磁場原理,對交流電機的發明創造和發展起到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啟示作用。此後的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人們研究和創造出了三相非同步發電機。
十九世紀初,英國科學家用兩千節電池和兩根電棒製成第一盞弧光燈。1878年到1906年,愛迪生經過一千六百多次實驗,發明了能夠使用的鎢絲白熾燈,從此電開始點亮人間。
1898年,英國化學家拉姆和特拉斯研究透過氖放出電流。1912年,世界上第一盞由法國化學家發明的霓虹燈廣告點亮了巴黎大街。
四、有線電報的發明和發展以及元器件的發明
1835年到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經過潛心研究,獲得實驗室有線電報機發報方式。1844年,莫爾斯有線電報向世界發出第一條有線電報資訊。
1875年,法國人巴特發明用一條線傳輸八路電報的方式。
1897年,法國人梅卡迪埃開始進行多路音訊電報實驗。
1915年,美國人甘培爾和德國人瓦格納發明濾波器,從而透過電路元器件,解決和實現了一條線路同時傳輸幾十路電報,並由此產生出能夠同時發報的載波電路的理論構想。
1885年,30歲的英國工程師弗萊明就“愛迪生效應”進行研究,提出了可以為熱電子真空發射找到實際用途。1904年,弗萊明不負眾望,研製出能夠充當交流電整流和無線電濾波的特殊燈泡——熱粒子閥,從而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真空二極體。
1900年,德雷夫斯特開始研究電子真空管技術和應用。在弗萊明的真空二極體的啟發下,於1903年發明真空三極體。
1910年,德國科學家發明了分子泵,為真空管使用壽命提供了保證。
五、無線電收發報機通訊的創立和發展
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創立了電磁輻射理論。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
1890年法國物理學家布朗利發現鬆散的鎳在電磁波的作用下會聚集在一起,並呈現出良好的導電性。1894年,英國物理學家洛奇又利用這一現象,研製出最初的金屬粉末檢波器。
1895年,義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和俄國物理學家波波夫分別研製成功無線電收發報機。
自此以後,無線電通訊經歷了火花式、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大規模超小型晶片發展等階段,是與電子器件、元件、電子電路、計算機技術、與電子資訊科技發展形成密切聯絡。基於半導體電路的積體電路搭載無線電通訊方式,使這種資訊化傳遞技術向網際網路以及衛星互聯方向發展。
六、無線電通訊催生的電子資訊科技到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產生和發展
1925年,英國科學家約翰.洛吉.貝爾德製造出第一臺傳輸影象的機械式電視機。
1937年,英國的雷伯建成世界
上第一架射電望遠鏡。
1944年,匈牙利籍美國科學家數學家馮.諾依曼參與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設計,後來又陸續參與了計算機研究完善工作,著有《計算機與人腦》等著作,1995年提出了離散變數電子計算機的設計方案,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1971年11月15日,世界上第一臺商業用微處理器釋出。
1976年,史蒂夫喬布斯、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偉恩等人創立蘋果電腦公司,為計算機小型化通用化和民用化打開了新的路徑。
1969年,國際網際網路又稱為英特網的網路在美國形成。1970年到1972年,在國際網路開發中,形成傳輸控制協議,即國際網際網路協議。1983年,美國人溫頓瑟夫提出,在每個網路內部中,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訊協議,在和其它網路通訊中使用TCP/IP協議。
這個設想最終導致了Internt的誕生,並確立了TCP/IP協議在網路互聯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基於TCP/IP協議的公網發展,推動了網際網路的發展。
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我國第一份內容為“越過長城,通向世界”的電子郵件,拉開了中國人使用Internt的序幕。
1990年10月,錢天白教授代表中國,正式在國際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相當於現在的INTERNIC註冊)登記了我國頂級域名CN,並從此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郵件服務。從此,英特網在我國進入飛速發展時期。
#原創文章##科學筆記##原創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