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搞一個三國窩囊廢排行榜,冀州牧韓馥是肯定要上榜的,而且還能排在數一數二的位置。
十八路諸侯反董之時,袁紹當了盟主,孫堅搶了頭功,劉備混個臉熟,其他人也各有收穫,就是韓馥除了派出個“上將潘鳳”送死,給網際網路提供個打臉的梗之外,一無所獲。
讓位之後,韓馥被封為奮武將軍,結果卻被袁紹任命的都官從事朱漢欺負,甚至於還打斷了他兒子的雙腿。雖然袁紹立馬殺了朱漢,韓馥躲到張邈那去了。後來,袁紹派人找張邈,使者和張邈私下說了幾句話,韓馥太害怕了,竟用割紙的刀自殺了。
三國州郡一級領導中,工作這麼無私,讓位這麼順暢,死得這麼自覺的,就只有他了。
1.他得來不正
到冀州任州牧之前,韓馥的官職是御史中丞,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副檢察長,是監察體系的二把手,與司隸校尉、尚書令並稱為“三獨坐”,地位超然,通常都是封給大名士的。
韓馥來自於名士之鄉穎川,和董卓是老鄉,所以董卓進京後,為了安定人心,大封名士時第一個就想到了自已人韓馥,把最好的一塊地給他。韓馥很容易就上任了,並且很輕易地就得到了老一輩冀州人的支援,與劉虞、劉表等人相比,他要輕鬆多了。
韓馥並不是不想鞏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他按照董卓的要求,嚴格管控被任命在他境內的袁紹,所以袁紹雖然是渤海太守,卻常常被他派的從事看門把院,什麼事也做不了。
另一方面,他又首鼠兩端想左右逢源。天下諸侯起兵伐董時,他居然召集大家開會,研究到底是幫助董卓還是參加造反派,結果被自己的手下罵了一頓,顏面大失。
他基本沒有與封地共存亡的打算,自然也沒有把封地看成自己事業起點的意識,只不過是想把冀州當成自己既得的資源而已。
2.他手下沒人
冀州其實人才很多,文的武的都有,可惜都不為韓馥所用。
先說文臣方面的,韓馥到任之後,接收了冀州的第一代名士劉子惠,卻很快就和許子惠鬧翻了。先是在反董助董的問題上被劉子惠罵了一頓,後又在劉岱的威脅下差點藉機殺了他,卻又與其他重臣弄翻了。結果就沒有人想到他手下了。
再說武將方面,韓馥到任後還接收了一員大將麴義。這位河北前輩猛將訓練了三國最強步兵“先登營”,並且在後來袁紹與公孫瓚的界橋大戰中以步敵騎,殲滅了公孫瓚的發家本錢“白馬義從”,可謂名將中的名將。
韓馥到任兩年後,居然把麴義給逼反了,手下只有“上將潘鳳”的韓馥,自然打不過他。而這個麴義還很快就和袁紹勾結到一起了。
於是所謂“河北四庭柱”,袁紹在已有顏良、文丑的基礎上,很快就得到了高覽、張郃,而比他們更厲害的趙雲,居然選擇投靠公孫瓚去了,可見韓馥做領導多麼失敗!
3.他活得痛苦
名士的生活追求是什麼?應該就是孔融所謂的“席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韓馥在冀州的生活其實是很不開心的,甚至於可以說是一直處於痛苦和惶恐之中的。
從上層路線來說,他的權力來自於董卓,是董卓給他任命了冀州牧的位置。眼看著董老大的形象由救治重臣慢慢變為竊國大盜,作為董老大嫡系的他,既害怕不知道如何報答董老大的人情,又害怕不知道如何撇清董老大的關係,怎能不惶恐?
從輔佐人才來說,原有的人基本不為所用,後來的人要麼還在路上,要麼還沒有進入情況,有的甚至還在路上就被別人“截胡”的,最明顯的就是荀氏家族的荀諶同志,直接就變成袁紹的說客了,人人都在盯著自己、人人都在算計自己,他怎能不惶恐?
從所屬人員來看,所謂河北多義士,關鍵是河北也多諍士!冀州府裡的手下基本上都不服從他,要麼趾高氣揚地指責他,要麼要死要活地威脅他,要麼不聲不響地背叛他,這個州牧乾的,實在也沒有太大的意思,就象坐在火山口上,他怎能不惶恐?
從同期和鄰居們的情況來看,位高權重、德高望重的幽州牧劉虞公孫瓚所殺,同期出任、同期到任的兗州刺史劉岱為黃巾亂軍所殺,官小一點、離遠一點的揚州刺史陳溫為袁術所殺,兔死狐悲,他怎能不惶恐?
看看後來的袁紹,作為這些所謂名士們心中的明主,當了四州州牧之後,一樣常常被懟得“心塞”,就知道韓馥同志的日常生活質量了,他實在是沒有幸福感、沒有安全感啊!
韓馥大驚讓冀州的故事告訴我們:一是沒有金鋼鑽,不攬瓷器活,有多大本事吃多少飯,才不會害人害已。二是天上不會掉餡餅,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也太容易失去。三是死都不怕的人,居然怕活著,然後活活嚇死,怎麼會不讓人看不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