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大宋的臣民們還沉醉在迎來新歲的歡樂中,這難得的盛世之景,來之不易,多虧了英明的皇帝宋真宗在四年前的天威,用“檀淵之盟”,阻止住瞭如狼似虎的遼國進攻中原的野心,與遼國成為了兄弟之邦,儘管每年會資助這個兄弟一點錢財,但對於富裕的大宋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而今天,好像又有天大的喜事降臨的大宋朝,真是天佑大宋。
此時,大宋朝的垂拱殿,群臣必至,靜候天子臨朝,不一會,宋真宗神采奕奕的出現了,同時他宣佈一條振奮民心的好訊息,‘’上天”來信了。
宋真宗先說起來了去年11月27日他做的夢,說那日晚上,他工作到半夜,準備小憩一會,寢宮裡卻突現七彩光芒,一位神仙在光芒中出現,並告訴他要在正月初三降三篇《大中祥符》給他。
宋真宗看著一頭霧水的群臣們,接著說到,“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守門卒塗榮告,有司以聞”,意思就是今天朝廷相關部門和人員報告,在左承天門南鴟尾上見到了神仙所說的“天書”。
群臣大悟,齊呼:“天子聖德,天降祥瑞,萬歲萬歲萬萬歲。”
於是,群臣尾隨宋真宗來到左承天門處,只見在南鴟尾上一條黃色的“天書”,在日光中閃耀。當真宗派人恭恭敬敬、小心翼翼的請下天書,群臣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經過隆重而莊嚴的啟封儀式後,“天書”上的文字展現在大家面前,只見上書:“趙受命,興於宋,付予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翻譯出來就是,趙家的江山是上天指定的,現在傳到了真宗趙恆手中,將會發揚光大,未來的大宋朝更是國運綿長,江山永固。
按史書記載,天書降臨後,大宋更是祥瑞不斷,第二天就“丁卯,紫雲見,如龍鳳覆宮殿”,於是宋真宗順應天意改年號為“大中祥符元年”。
這個就是《宋史》中記載的“天書”事件,在現代人看來似乎有些荒謬,很明顯有人為的操作在其中,不就是一次大規模的國家領導形象推廣事件。不過在古代,由極具公信力的皇帝發起,朝廷群臣見證,並記載在史書中,在當時的你不信也得相信。
至於這次“大事件”的起因,暗藏著當時統治者真宗的政治意圖。
可為何宋真宗要導演這麼一出大戲呢?
最初宋真宗從父輩手中接過大權,儘管從小生活在深宮中的他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但作為太宗後人,還是想有一番作為的。
早年在李沆等人為宰相的閣臣輔佐下,勤於政事,;也能注意節儉,社會較為安定,給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
然而在真宗心裡有個揮之不去的坎,就是北方虎視眈眈的遼國,自他的老爸太宗雍熙北伐慘敗後,讓他對遼朝就一直心存畏懼,登基後真宗對北採取的是防守的策略。
最終真宗還是沒有躲過這個坎。
公元1004年春,遼國承天太后蕭綽、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宋的都城汴梁。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在主張逃跑的宰相王欽若、陳堯叟的進言下,趙恆本已經起了逃跑的心思,但在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的堅持下,他鼓起勇氣,決定御駕親征。
幸運的是,在他的真龍大旗鼓舞下,宋軍將士奮勇抵抗,陷入僵局的遼國,只得與宋朝簽訂了彼此不侵犯條約,史稱“檀淵之盟”。盟約的訂立,結束了宋、遼之間四十多年來的敵對狀態,但同時也是宋朝向敵國交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
能取得這樣的結果,宋真宗還是很滿意的,甚至覺得他此舉,可媲美祖輩的功績,自己的老爸趙光義不是北伐時,不是差點回不來了嘛。
但是,每年要向敵國繳納歲幣的事,在朝廷還是留下許多閒話,有人認為,“檀淵之盟”是城下之盟不值得誇耀,對宋真宗的光輝形象還是有影響的,對此真宗十分的惱火。這時王欽若出面了,他向皇帝提了一個宏偉的形象提升計劃,就是泰山封禪。
封禪,是國家逢太平盛世或祥瑞時祭祀天地的典禮,但帝王封禪還是要達到一定標準的,在《史記》中提到了帝王封禪兩個條件:第一、這位帝王必須是受命之君;第二、該帝王在位期間應該有符瑞出現,二者缺少任何一個,都會被認為沒有資格封禪。從秦始皇及之後皇帝的政治功績來看,後世又給帝王封禪增加了第三個條件,即天下統一。
這一舉動就是起到神化君王的作用,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都幹過。
相比他們而言,宋真宗似乎有點條件不足,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
於是,宋神宗時代的造神運動就開始了。
皇帝要玩,自然會有善於諂媚的臣下“殫精竭慮”地給皇帝滿足。“天書”就是大戲的序幕。
接著在大宋的國土上開始祥瑞不斷,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在如此的“天意”下,皇帝去泰山封禪就是順應天命了。
於是,“三月甲戌,兗州父老千二百人詣闕請封禪;丁卯,兗州並諸路進士等八百四十人詣闕請封禪;壬午,文武官、將校、蠻夷、耆壽、僧道二萬四千三百七十餘人詣闕請封禪”,就出現了,萬民向皇帝請願封禪的群眾運動。
此時情況,是不止老天都急的讓皇帝封禪,更是民心所向。
可宋真宗還是謙虛了半天,沒有答應,這種姿態下,他更有聖君的模樣了。
不過體諒天意民心的皇帝,還是開始準備了,組成了封禪籌委會,制定了封禪流程表,選擇了忠心能幹的臣子組成了強有力的執行班子。
而越接近封禪的日子,大宋境內的祥瑞出現的更頻繁了。
“五月壬戌,王欽若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見”。
“六月乙未,天書再降於泰山醴泉北”。
“八月乙巳,黔州言磨嵯、洛浦蠻首領龔行滿等率族二千三百人內附。己酉,王欽若獻芝草八千餘本”。
“九月庚辰,趙安仁獻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餘本”。
如此的天意詔告,真宗也只能順天命了。
1008年十月初,封禪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經過十七天的長途跋涉,封禪的隊伍終於到達泰山。
在隆重莊嚴的氣氛中,泰山封禪大典開始了,真宗趙恆身著華貴的禮服,享祀昊天上帝,左陳天書,配以太祖、太宗靈位。
典禮結束,宋真宗就成了與歷代在泰山封禪皇帝一樣的“天之驕子”,古今聖君了。
封禪大典落下帷幕,群臣為迎合趙恆,爭相獻頌讚,奏符瑞。三司使丁謂上《封禪祥瑞圖》及《大中祥符封禪記》;集賢校理晏殊獻《河清頌》。
就此,一場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結束了。
但它帶來的是,有資料記載,東封泰山,耗費國庫八百三十餘萬貫,還有各地祭祀的耗費無法統計,加起來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折騰下來的結果,不僅把鹹平、景德年間積累的財富消耗殆盡,就連太祖趙匡胤、太宗趙炅積攢的家底也給弄個精光。
後記人生如戲全靠演技,不過真宗的演技並不高明,就像一個對權利名譽執著的“瘋子”,帶領一群“傻子”在歷史上演出的一場荒唐的政治鬧劇。
趙恆繼承了前兩代君主開創的江山和財富,又消除了北方和西邊邊境的戰爭,迎來了難得的和平時代,只要勵精圖治,總結和改正太宗朝以來的弊政,隨著大宋國力軍力強盛,實現國家的大一統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趙恆在性格上的懦弱和政治行為上的荒唐,最終影響到了在政治上的作為,拿錢買和平,簽了城下之盟,用造神運動,影響了國之風氣,給後期的大宋朝留下無窮的隱患。
就如元朝的蔑裡乞・脫脫在編寫《宋史》中對真宗的評價:
“真宗英悟之主。其初踐位,相臣李沆慮其聰明,必多作為,數奏災異以杜其侈心,蓋有所見也及澶洲既盟,封禪事作,祥瑞沓臻,天書屢降,導迎奠安,一國君臣如病狂然,籲,可怪也。“
資料出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