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隋唐兩朝的兩對帝王父子

——有關從楊堅到李世民的歷史閱讀

卷二 開皇、武德末年紀事

第三章 禍起蕭牆:兩起以次奪嫡的宮闈之變

政績服務政治

開皇二十年(600),隋文帝楊堅已經六十歲,正式當上皇帝也已經二十年了。

那時候還沒有慶祝國慶這一說,也就沒有普天同慶的熱鬧場面,但那一年依然值得一說,因為看起來風平浪靜、實際上卻暗流洶湧的大隋王朝即將迎來一系列變革,其中有些事關重大,說成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也並不過份——

皇太子楊勇及其諸子在那一年的同一天統統都被廢為庶人。

也是在那一天,一生南征北戰功高爵重、就在前一年還以大隋行軍總管的身份領兵大破突厥的柱國、太平縣公史萬歲被活活杖殺。

這是開皇二十年十月間的事。

而就在三個月前,大隋王朝的秦王也就是與太子楊勇、晉王楊廣同為父皇母后所生的楊俊竟憂懼而死。

變動其實早就開始了——

就在前一年二月,坐鎮江都已達十年之久的晉王楊廣奉命入朝回京;

兩個月後,一分為二的突厥達利可汗內附、達頭可汗犯塞,史萬歲領兵迎擊並大破之;再後又是以豫章王楊暕為內史令;

最後就有了罷免上柱國、尚書左僕射、齊國公高熲的震驚朝野的事情。

按大隋官制,內史省就是中書省,只是要避文帝父親楊忠名諱,才改稱內史省。

掌管內史省的內史令雖然比掌管尚書省的尚書僕射低一品,但都屬執掌朝政的宰相。

尤其是高熲,更是一直被文帝視為肱股、倚為心腹的第一重臣,怎麼說罷就給罷了?

而且,要不是文帝顧忌到自己的名聲,老宰相恐怕就連項上那顆人頭也保不住啦。

如此劍拔弩張寒風颼颼,大隋王朝到底怎麼了?

不管哪朝哪代,宰相被罷或是被殺都算不得小事,那讓我們先就老宰相說幾句。

還記得我們曾經講過的晉王楊廣兩次為帥卻兩次有名無實大權旁落的故事嗎?

那兩次都和老宰相高熲有關,出於公心的老宰相只想打好仗,自然就顧不上應該和掛名統軍的皇子們搞好關係,以前與晉王楊廣相處時是這樣,開皇十七年(597)與漢王楊諒相處時還是這樣。

那一次楊諒和高熲領受的任務是率水陸兩路大軍,征討遼東高句麗國——

結果是陸路遭遇大雨,士卒飢寒得病,“王師不振”。

水路又遭遇大風,船多飄沉,也就是後人說的“天時不利,師遂無功”。

仗沒打好不說,高熲與漢王又沒有少生齟齬,以至兵敗回京後,漢王為掩飾自己的無能,在母后面前大告刁狀,甚至還有“兒倖免被熲所殺”的話。

漢王楊諒【劇照】

親兒子貴為皇子卻受辱如此,獨孤皇后當然要在文帝面前告狀了,因為知道自己在皇上面前說話的分量,獨孤皇后就沒拿漢王的孩子話說事,而是劍走偏鋒,直指皇上老公的軟肋:

“熲初不欲行,陛下強遣之,妾固知其無功矣。”

這是在揭發老宰相高熲陽奉陰違消極怠工呢。

自此,皇上對老宰相的信任大打折扣。以後用兵,還要另派一位資歷威望可以和高熲抗衡的宰相同去,用意不言自明。

開皇十九年(599)年初征討突厥,文帝再次以漢王楊諒為元帥,“發六總管,並取漢王節度”,同時派左僕射高熲、右僕射楊素一同出征。

與以前一樣,大將史萬歲也在那次戰役中有上佳表現。

後來就有了那年十月老宰相高熲被罷之事。

表面上看,高熲丟官是因為被牽扯進所謂將軍王世積的謀反案,人臣謀逆,乃十惡不赦之罪,沒有丟掉性命,老宰相實在該說是皇恩浩蕩呢。

但實際的情形卻頗為複雜,我們只要牢記一點,高熲丟官實在是和皇后獨孤氏以及晉王楊廣有擺脫不掉的關係就可以了。

這邊大隋的老宰相丟了官,一直是大隋死對頭的突厥那邊也有了變動:

歸附大隋的突厥突利可汗被冊封為啟民可汗,大隋朝廷還特意修築了大利城安置其部落。

同時又對依然狂傲不遜的突厥都蘭部發兵合擊,結果都蘭可汗為其部下所殺,以前的達頭可汗自稱步迦可汗,統領東西突厥全境,一邊進攻已經歸附大隋的啟民部落,一邊南下侵擾隋境。

明眼人不難看出,不管是叫達頭還是叫步迦,在大隋王朝又打又拉、一手統戰一手征伐的頗顯高明的政策下,沒有歸附的突厥已經是強弩之末崩潰在即。

就是在突厥已呈分崩離析之態勢的情況下,隋文帝於開皇二十年(600)四月,調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與漢王楊諒各統一軍,分路北上,對南下犯塞的突厥步迦可汗進行大規模的反擊。

從後來形勢的發展看,文帝此舉實在高明,即平息了外患,又為徵遼失敗的漢王部分地挽回了聲譽,還使早就聲名卓著的晉王更加深入人心聲名遠揚。

晉王楊廣與楊素領軍走靈武道,漢王楊諒與史萬歲領軍出馬邑道,也就是說,兩個皇子皇王依然只是有名無實的掛名統帥。

也正是由於這些飽經戰陣久歷沙場的老將的運籌帷幄,兩路大軍才全線告捷。

楊素與楊廣【劇照】

楊廣與楊素一路上並沒有遇到強勁的對手,只有受晉王節度的秦州行軍總管長孫晟在突厥人飲水的小河溪上流下毒,導致下游飲此水的突厥人畜多有死亡,不明底細的突厥人以為是“天雨惡水,甚亡我乎”,於是連夜逃跑,長孫晟趁勝追擊,斬首千餘。

漢王楊諒與史萬歲卻與突厥迎頭相遇。步迦可汗知道史萬歲是大隋名將,未戰先退,史萬歲率軍窮追數百里,斬首數千級。

不肯臣服的被打敗打跑了,已經臣服的則更加心悅誠服。突厥啟民可汗至此對大隋更加死心塌地,隋文帝更被他們尊為“聖人可汗”。

但也有人不那麼服氣。

身為宰相的楊素嫉妒史萬歲的戰功,不惜歪曲事實,竟向隋文帝報告說步迦可汗本要投降,起初只想於塞上畜牧,是史萬歲濫殺無辜,逼良為寇。

史萬歲當然不服,幾次上表陳述,但毫無用處。

心潮起伏深感憋悶的,還有個並不費力就獲得了“北御突厥”美名的晉王楊廣。

由於沒能深刻理解父皇要他加強歷練廣蓄資本,以政績揚名造勢,以政績服務政治的一片苦心,心情鬱悶的楊廣還寫了兩首後來被收入《樂府詩集》的名為邊塞、實為相思的悽楚動人委婉曲折的詩來抒情敘懷——

其一

漢使出燕然,愁閒夜不眠。

易制殘燈下,鳴砧秋月前。

其二

今夜長城下,雲昏月應暗。

誰見娼樓前,心悲不成慘。

究竟是什麼使得一心想要建功立業一展宏圖的晉王楊廣倍感壓抑,以至人在塞北軍中,心思卻遠天遠地月昏雲暗愁夜無眠心悲成慘?

所幸的是楊廣自己很快就明白了。

就在那一年的十一月三日,也就是距原來的皇太子楊勇被廢還不到一個月之後,晉王楊廣被立為大隋王朝的新太子。

也就是說,本來看起來壓根就與晉王楊廣無緣的大隋第二代帝王的寶座已經在向他招手微笑了。

在此之前,晉王楊廣已是廣有聲譽,早已在政治聲望上超過楊勇和其他的幾個弟弟,所以此事在朝堂之上竟然像是水到渠成的順理成章。

只有楊廣和他的極少數親信才明白,為了能有這一天,為了能走到這一步,他們究竟下了多大的功夫,花了多大的力氣,也就是俗話說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借刀殺人,清除異己?|

|擴充套件閱讀

史萬歲:(549-600年),字萬歲,原州高平(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人,粟特族。隋朝名將,北周常州刺史史靜的兒子。出身西域史國,擅長騎射,好讀兵書,隨父從軍。北周武帝時,授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參與平定尉遲迥之亂,拜上大將軍。隋朝建立後,受累於大將軍爾朱績謀反,貶為敦煌郡戍卒。開皇三年,跟隨秦州總管竇榮定大敗突厥。九年(589年),參與隋滅陳之戰,平定江南叛亂。身先士卒,善撫部下,將士效力。南征北戰,屢建戰功。開皇二十年(600年11月20日),遭到宰相楊素陷害,為隋文帝所殺。

楊素:(544年—606年),字處道,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朝軍事家、權臣、詩人。楊素出身士族。北周時期,起家中外府記室、禮部下大夫、大都督,累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參加滅北齊之役,並隨上大將軍王軌救援彭城,俘虜南陳主將吳明徹。後隨上柱國韋孝寬攻取淮南,在此期間交好隨國公楊堅,隨其平亂,授大將軍,改封清河郡公。隋朝建立後,升任御史大夫。開皇八年(588年),以信州總管率領水軍統軍滅亡陳朝,拜荊州總管,進封越國公,支援晉王楊廣成為太子。楊廣即位後,主持討平漢王楊諒叛亂,拜尚書令、太師、司徒,再封楚公。大業二年(606年),楊素去世,享年六十三歲。獲贈光祿大夫、太尉,諡號“景武”。楊素善於屬文,工於草隸,有詩作傳世。

1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她13歲入宮,伺候了乾隆70年,一不小心成為乾隆最長壽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