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並起的三國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風雲人物,東吳也有許多我們熟知的名士。其中就有一位是代代相傳的二十四孝圖中的主人公,是陸遜的叔叔,也曾在三國演義中被醜化出現在了和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名單上,他便是陸績。
二十四孝圖中是這麼形容他的:“孝順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橘,遺母事堪奇。” 當時東漢末年,江南六郡皆在左將軍袁術的掌控之下。有一次袁術舉行宴會,廬江太守陸康帶著他年僅六歲的陸績一起去酒宴,當時宴會還沒開始,大家便吃點水果墊墊肚子。正好有新鮮的橘子送過來,袁術便命手下分發給各位嚐嚐。分到橘子的陸績想到這個東西平時很難買得到,自己的母親又特別喜歡吃,便偷偷將橘子藏在了自己的懷裡,想要帶回家給自己的母親。席間觥籌交錯,好不熱鬧,宴會結束的時候陸康帶自家兒子向袁術辭別,結果在作揖的時候幾個橙黃色的圓圓的東西滾落在了地上,一時間雅雀無聲。袁術自然不會為難這個僅有六歲的孩子,他問明陸績緣由,十分地驚訝,他說陸績將來一定會成為國家棟梁。自此以後,“懷橘陸郎”的稱號就一直伴隨著他。.
我們記住的只是歷史上陸績輝煌的一面,但是歷史也有骨感的一面。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就在這場宴會短短一年以後,因為種種原因,陸袁兩家產生了激烈的衝突。不久袁術就派遣部將孫策攻打陸康鎮守的廬江,陸康率部隊苦戰兩年,病亡於戰鬥中,龐大的陸氏宗族幾百口人也分崩離析。
而當時陸績跟隨宗族大部隊前往了吳郡之後,接過了陸氏的家主之位,可想而知這對於年僅九歲的陸績來說是無比的重擔。好在他十三歲的堂侄陸遜出面幫助他穩定家族。可惜好景不長,孫策、周瑜率兵攻取江東,佔領了吳郡。這兩個少年不得不在孫策的眼皮子底下過日子,自然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兩年後,孫策遭到許貢家臣的刺殺,重傷不治身亡之時將這江東基業託孤給張昭,讓他輔佐孫權繼續統領江東。張昭為穩定局勢,對原來的江東士族採取了懷柔的策略, 與他們力求和解,減少衝突。年僅十幾歲的陸績終究是年少輕狂,全無老成圓滑世故之態,當然陸績的剛直性格也伴了他一生。
陸績在當時張昭舉辦的江東名士的宴會上,尖酸刻薄地諷刺了他們那些治國平天下治平天下的主張忽視了道德,並不能真正地使天下長治久安。此言一出,滿座皆驚,對陸績的河池之聲不絕於耳。而自此以後,張昭和孫權便對陸績有猜忌之心了。陸績的性格也能從他所交往的兩個好友可以看出,一個是狂傲不羈的虞翻,還有一個便是有“鳳雛”之名的特立獨行的龐統。
孫權對陸績非常地忌憚和不滿,因此採取了他最擅長的制衡之策,一方面將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以拉攏他為己用,苦心栽培他,化解了陸孫兩家之間的仇怨;另一方面又極盡打壓陸家家主陸績。這樣一來,起到了分化陸家的作用,也使得陸績翻不起什麼大浪來。等到吳軍赤壁之戰穩固了基業以後又收服了交趾,公元209年孫權就把陸績打發到了南方偏遠的鬱林郡擔任太守,而這個鬱林郡就是如今的廣西玉林,當時那裡窮山惡水,瘴氣叢生,猛虎毒蛇,百姓未開化,跟蠻荒之地沒什麼兩樣。官員派遣到此處任職和流放沒什麼區別,基本上是不會再有重用和升職的希望了。
但是陸績來到鬱林以後,清正廉潔,開挖水井、修建郡城、指導百姓開墾播種,屢次減輕百姓的賦稅,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18年過去了他才卸任回吳郡,陸績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成了成熟的壯年,他把自己的大半輩子時間花在這裡,他對於這片土地也是深沉地熱愛。
陸績回到家鄉以後,有了觀星的愛好,他住在山巔之上,每晚夜觀天象,想要窺探一絲絲的天機,他根據看到所得一幅《渾天圖》併為《易經》寫著。可惜他因為如此一來太過操勞,再加上待在鬱林十幾年對身體的摧殘,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年僅三十二歲。
不過在他去世前,正好漢獻帝還未被曹丕所廢,這些年他雖然為孫氏治理地方,但是始終以漢朝臣子自稱。他一直期待著漢室復興,他死時留下了一句箴言:“從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車同軌,書同文,恨不及見也。”。而正好也是在六十年以後,西晉大軍順長江上游而下,一舉滅亡了東吳政權,全國再次重歸一統。也許這就是他辛苦這麼久窺探到的天機吧。
雖然陸績並沒有為東吳出謀劃策,但是他滿懷著對漢室的忠誠,去到偏遠蠻荒之地默默無聞地造福一方,為百姓謀福,這樣的他依舊是值得尊敬和歌頌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