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望子成龍,很正常。前提有兩個:第一是孩子的素質如何,朽木還是金絲楠木;第二是孩子的興趣如何,對“成龍”的方向有沒有興趣。
今天隆重出場的兩位母親,都是在孩子即將成龍的時候,出手干預,阻撓孩子。這就奇怪了。
01兩個趙括兩個媽歷史上有個趙括,紙上談兵,很有名。他是戰國末期趙國人,算是“趙之尾”。
其實還有一個趙括,屬於“趙之頭”。春秋末期,三家分晉,強大的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國。這個趙括,就是三家分晉前後的趙人。
歷史上重名的其實不少。比如韓信就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熟悉的戰神韓信,另一個和他同時代,也封了王,為了區分,一般叫他“韓王信”。
還有兩個齊桓公,一個是我們常說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另一個是田氏代齊之後的齊桓公。
亂的很。古人就愛給後人找麻煩。
今天的主角不是這兩個趙括,而是他們的媽媽。
02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事兒和第一個趙括沒有多大關係,主要是他媽——史稱“趙姬”——的故事。
那時候,晉國還很強大。趙括的爹,名叫趙衰。
趙衰的衰,讀音為cuī,但最初他確實挺shuāi的——跟著公子重耳顛沛流離,流亡了19年。
重耳有好事也沒忘記他。
晉國內亂,貓撕狗咬爭奪繼承權的時候,重耳帶著趙衰等人,跑到自己姥爺家——狄國。狄國正好打了一場仗,滅了另一個部族,俘虜了姐妹倆,獻給了重耳。
重耳覺得,好事不能獨享,就把兩姐妹中的姐姐送給趙衰做妻子。
趙衰的第一個妻子,就是這麼來的——天上掉下了個林妹妹。
03賢明趙姬流亡生涯結束,重耳登基,成了晉文公,趙衰位列“五賢臣”之一,聲譽日隆。晉文公為了拉攏他,把女兒嫁給了趙衰(輩分夠亂的)。
晉文公的女兒,史稱“趙姬”,就是趙括的親媽。趙括是她二兒子,老大名叫趙同。
這時候,問題來了。趙衰的第一個妻子(名叫叔隗[wěi],比較難記,就叫她“林妹妹”吧)已經育有一子。
“林妹妹”的兒子名叫趙盾,晉文公登基時,已經二十多歲了,這時趙同還沒出生呢。
趙家屬於卿大夫,有自己的封地,是可以繼承的。
繼承權問題,往往是“子憑母貴”,母親的家族,如果地位高、權勢大,繼位的機率就高;母親如果出身微寒、貧賤,不僅繼位的可能性很低,就算被勉強扶持上位,往往也不長久。
所以,趙姬貴為晉文公之女,把自己的孩子立為繼承人,順理成章。
趙姬卻堅持讓老公把“林妹妹”立為正妻。當時這個夷狄“林妹妹”還在狄國呢,兒子趙盾也在那兒。距離那麼遠,沒有心理負擔,不立他們也很自然。但趙姬沒這麼做。
因為自己的兒子年幼,她力主把非親生的趙盾立為繼承人。
04紙上談乒趙括的媽接下來說說紙上談兵的趙括。其實他沒那麼不堪,學術水平還是很高的,實戰能力雖然差點,但也中規中矩。可惜他碰到的對手,是戰國第一悍將——白起。
長平之戰前,趙王要用趙括換掉老謀深算、堅守不出的廉頗,趙括他媽很擔心,堅決不同意。
趙王就問原因。趙媽說了好幾條,比如孩他爸趙奢帶兵,都是吃住在軍營,同甘共苦,有了封賞,都分給部下;趙括不同,當了將軍,趾高氣昂,有點封賞,全拿回家了。
僅憑父子倆對士兵的態度,趙媽就隱隱為兒子不安,好一個見微知著的睿智女子!
然而並沒有說動趙王。趙媽遂懇求:如果兵敗,不要拖累趙家。趙王答應了。
古人不講武德,一將兵敗,全家遭到發配甚至被殺的事情,很常見。趙括兵敗被殺,趙家則因趙媽有言在先,得以保全。
05這又和教育有什麼關係?前兩天就有人批評我,說歷史就說歷史,幹嘛扯到教育啊。可這是一個教育領域的號啊哈哈。
趙姬和趙媽,都是大智慧。
從趙姬的角度來講,兒子年幼,趙盾年長、成熟,如果硬立自己的孩子,將來發生奪權之爭的機率,相當之高。
他爹晉文公,當年就是因為奪嫡之爭,不得不流亡國外,長達19年。我甚至在想,不讓趙姬之子繼位,也有可能是晉文公的意思。
子女教育也是如此,要認清大勢,避免拔苗助長。很多家長控制慾特強,從孩子上小學到大學乃至工作、結婚,所有的路子都給他鋪好了,看似盡心,實則違背了成長的自然規律。
趙姬如果勉力把幼子扶上臺,要麼自己當政,要麼請他人輔政,一旦自己過世,一場血腥的權力之爭不可避免。
勉為其難的“扶上位”“鋪好路”,子女會面臨一種更大的風險:能力不足卻位高權重,或者德不配位。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設定好崗位,而是讓他擁有能力。
如果孩子跟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能力不足,卻走上了較高的位置,為人父母者,則有必要學學趙媽,給孩子打打預防針,一方面提醒其能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則讓他警醒一點,防止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