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前的奧匈帝國仿如一個彌留之際的老人,他知道自己住的離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忒近了,也知道自己重病纏身,但是僵硬的身體和保守的思想,讓這個老朽的帝國不願做出任何的改變。薩拉熱窩事件之後,經歷過太多的老皇帝再也受不起喪子之痛,急怒攻心之下,做出發動戰爭的決定,儘管此時帝國軍隊還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
一戰前的老歐洲
雖然帝國狀況不佳,但紙面上的資料看起來還是非常驚人的存在。儘管民族成分複雜,但是整個奧匈帝國擁有5280萬人,位居歐洲第三位,僅次於俄德兩國。同時,帝國還擁有歐洲第二的軍事工業,這一切支撐著帝國建設了一支規模龐大的陸軍部隊,儘管沒有做出充分的動員和物資儲備,但面上看去,帝國軍隊應付一場規模適度的戰爭還是綽綽有餘的。
奧匈帝國紋章
而奧匈帝國海軍的狀況顯然不妙,儘管雄厚的軍事工業為海軍建造了一支,以聯合力量級無畏型戰列艦為主的實力強勁的艦隊。但是,這支艦隊卻缺乏足夠的施展空間,其境地比德國海軍還有惡劣。在義大利參戰之前,海軍還可以自由的進入地中海遂行作戰任務,可當義大利參戰後,兩國獨特的地理環境,將奧匈帝國海軍艦隊死死的鎖在了亞得里亞海之中動彈不得。
奧匈帝國海軍無畏艦
歷史上的奧匈帝國軍隊從來都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和其他國家擴張風格迥異的是,奧匈帝國領土擴張主要是靠政治聯姻而非軍事征伐實現的。作為一個歐洲的傳統大國,奧匈帝國幾乎參加了歐洲歷史上所有數得上號的大戰,但是歷數其戰績,除了對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取得了不斷的勝利之外,在歐洲方向的各條戰線上,奧匈帝國幾乎都遭遇了無數次的挫折,在多場戰爭中,大而強的地奧匈帝國被小而精的普魯士王國摁在地上狠揍。
奧匈帝國只能打打義大利或土耳其
伴隨著皇帝的憤怒和帝國統帥部的指令,奧匈軍隊越過了塞爾維亞邊境,直撲貝爾格萊德。但是奧匈帝國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也低估了塞爾維亞人的抵抗意志,部隊始終未能突破塞爾維亞人的防線,在兩者僵持之際,歐洲各大列強已經紛紛赤膊上陣,打起了群架。義大利和俄國一左一右夾擊奧匈帝國。
義大利人的背叛猶如在奧匈帝國的背後插一刀,對於奧匈帝國來說,敗給俄國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但被義大利人收拾了,那可真真是讓人難受的很!歷史上,義大利人長期被奧匈、法國和西班牙分別統治,義大利軍隊更是以菜雞出名,奧匈帝國可萬萬是沒想到義大利人敢在和自己簽了盟約之後,反身就抽自己一巴掌。
奧匈帝國步槍手
惱羞成怒的奧匈帝國在未能突破塞爾維亞防線的情況下,動員了大量兵力進攻義大利。但出乎意料的是,義大利人抵抗的非常堅決。奧匈帝國未能如願迫使義大利人退出戰爭。相反,由於奧匈帝國軍隊主力被牽制在俄國戰線和塞維亞戰線,義大利戰場上只是帝國的一直偏師,而在義大利卻是集中全部精力發動攻擊,奧匈帝國軍隊反而逐步向本土境內撤退。
在東線奧匈帝國無法應對俄國軍隊的攻勢,複雜的民族結構和傳統的統治手段,使得部隊無法形成凝聚力,上層軍官和精銳部隊往往由德意志人組成,而其他民族包括波蘭、匈牙利人、捷克人和斯拉夫人則構成基層士兵,以及單純的民族團隊。這樣的軍隊顯然不能形成合力,打打順風仗還可以,一旦遇到強力的對手,在久戰不下或受到重大打擊的情況下,很可能會面臨崩潰的境地,其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也遠低於參戰各國。
奧匈軍隊的麻煩不僅是民族成分複雜,也在於軍事技戰術的落後。德國軍界高層對於和奧匈結盟一事曾作出過這樣的評價:我們和殭屍簽訂了盟約。
奧匈軍隊根本無法對陣俄軍
奧匈帝國軍隊的戰壕和軍事設施構建的十分簡易,在無論的出發陣地,還是防守戰線往往只有一道,一旦被突破,則後方沒有任何阻擊陣地,而且與陣地相配套的物資運輸軌道、電話線佈設等,也相當的隨心所欲,要麼沒有,要麼就佈置的相當簡易,根本經不起炮火打擊,通訊和物資輸送開戰即斷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同時期英法德等國軍隊,在戰壕佈置上則相當立體,一個區段,有一至四道防線,防線之間、防線與後方密佈交通壕、電話線和物資軌道,炮兵陣地和藏兵掩體也都構築的相當完善和堅固。
德軍工事往往比奧軍完備的多
總地來說,隨著戰爭程序的不斷推進,奧匈帝國的軍事效能卻沒有跟上步伐,帝國的軍事指揮系統也越來越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至戰爭後期,奧匈帝國軍隊在事實上已經成為了德國軍隊的附庸力量,不再作為一支獨立的軍事力量而存在。
隨著德國戰敗投降,奧匈帝國已經沒有再戰下去的能力和意願,這個國家未等敵人瓜分,自己已經在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運動中走向了四分五裂,波蘭人、捷克人、匈牙利人、斯拉夫人,甚至是奧地利人都在謀求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所有人都忘卻了那個曾經強大而輝煌的帝國,或者說,大家都已經厭惡了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刻意的選擇了去遺忘。
大雜燴一樣的奧匈帝國
作為曾經並肩作戰的夥伴,20年後的德國人走出了戰敗的陰霾,再一次具備了挑戰世界秩序的實力。而此時,作為曾經奧匈帝國主體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卻只能作為一個個小附庸,隨波逐流,被動的接受著大國對自己命運的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