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年,耿精忠承襲了爵位,成為第三代靖南王。不過,他承襲爵位不久,康熙便下令削藩,這是作為藩王最不願聽到的事。於是,平西王吳三桂率先起兵造反,同時聯絡其他藩王,希望大家團結一致推翻朝廷。
吳三桂起兵後,迅速就攻佔了貴州、湖南等地,耿精忠認為有希望,便決定立即響應吳三桂。耿精忠為了達到目的,還做了不少準備。比如去拉攏朝中顯貴,許諾事成之後,給他們高官厚祿。又比如派人在民間傳播訊息,稱他們是“反清復明”,希望得到民眾的支援。
原來吳三桂決定造反,已經令朝廷十分頭疼了,當康熙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怎樣平定吳三桂的時候,沒想到耿精忠竟然響應了他。在清廷完全沒準備的情況下,耿精忠一路勢如破竹。
不僅如此,耿精忠為了擴張勢力,還聯合臺灣的鄭經,讓其去攻打廣州一帶。耿精忠的做法,令康熙既震驚又憤怒,但朝廷又要集中火力對付吳三桂,最好的辦法,還是勸降耿精忠。
沒辦法,康熙只好先下令,不撤靖南王和平南王,只針對吳三桂一人。康熙還殺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卻沒有殺耿精忠留在京城的兄弟,而是軟禁起來。同時,康熙對耿精忠好言相勸,希望他及早懸崖勒馬,與吳三桂劃清界限。並表示,如果他肯替朝廷剿滅鄭經,就答應讓他繼續鎮守福建一帶。
但不管康熙怎樣勸降,耿精忠都聽不進去,因為不管他怎樣看目前的局勢,他們的勝算都很大。而康熙如此來勸降,恰好證明是忌憚他,如此一來,耿精忠只會更加有信心。
不過都知道,後來耿精忠還是投降了。既然他如此有信心,為何後來卻降了呢?
康熙見勸降不成,就只能下令攻打耿精忠。耿精忠這個人比較自負,前面已經說了,他就是很有信心,才聽不進康熙的勸降。他自認為優勢很大,可他前面一路勢如破竹,大多都是手下將領指揮有方。時間一長,他們與清軍的優劣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即便如此,耿精忠還想著,讓吳三桂和清軍去打,到時候他坐收漁翁之利。因此,耿精忠就讓大家沿途燒殺搶掠來充實軍餉。剛開始耿精忠都知道,要想成事就要百姓支援,結果有了一點勝績,他便得意忘形了。他這樣做,導致很快就失去了民心,加上與鄭經一方又有了矛盾,其手下將領紛紛選擇投降清朝。
本以為自己贏定了的耿精忠,在現實的痛擊之下,只能認清自己。他想到當初康熙承諾過他,只要剿滅鄭經,然後歸順清朝,就可以讓他繼續鎮守福建一帶。為了榮華富貴,耿精忠終於決定投降。
在他投降之後,清廷的壓力減小了,耿精忠也不遺餘力幫助清廷平叛。最終,康熙總算重新奪回了主動權,三藩也得以平定。不過,對於耿精忠這樣的反覆小人,康熙知道是不能重用的。將他放在身邊,猶如一顆定時炸彈,只要有人許諾更誘人的條件,耿精忠一定還會反。
因此,即便耿精忠迷途知返,將功補過,可康熙仍然沒有放過他。當三藩之亂平定後,他便被康熙下令凌遲處死。可以說得到這樣的結局,完全就是他咎由自取。
(參考文獻《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