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告別了原始社會的群居生活後,男女相伴的家庭生活就成為恆定的架構。對於這種親密的兩性關係,古往今來有許多的稱謂。
有叫做丈夫妻子的,有叫做伉儷的,伉乃丈夫,儷自然指的妻子;“夫婦”一詞,現在雖多用於書面,卻曾經是不上紙墨的土話。“兩口子”的叫法,如今雖然十分普遍,而約定俗成,才不過百餘年光景。
翻閱古籍,尋根溯源,在《爾雅》、《說文解字》等古典辭書裡,均找不到其解釋,即使成書於清代乾隆年間的《紅樓夢》,雖號稱百科全書,書中包羅永珍,幾乎將當時社會各個層面囊括,也包括許多稱謂,卻也見不到“兩口子”三字露面。
那麼由此可見,兩口子這個說法成為對夫妻關係的特指,在人們生活中時間並不長。
那麼它的由來是什麼呢?有民俗專家考證,“兩口子”的說辭,出自晚清文人《燕京雜錄》裡的一則筆記,說的是有兩位府衙錄簿,掙得同樣薪水,一個是單身,另一個新娶了妻子,這光棍漢情願把自己的一半工資,贈與同事花費,附有字條寫道:些許碎銀錢,笑納勿推辭;我只單口漢,君乃兩口子。“子”在舊時兼稱男女,意即“你們兩個人”。
不過,關於兩口子的另外一個典故卻更讓人信服。據民間傳說,在清朝乾隆年間的山東,有一位叫張繼賢的才子,此人不僅眉清目秀,玉樹臨風,而且性格溫和善良。在鄉里之間口碑極好。
他的一切引起了一位名叫曾素箴的美麗少婦的注意。這位端莊溫柔的女子是本地惡少石萬倉的妻子,她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自己毫不喜歡的丈夫,對方不僅品行惡劣,而且對她非打即罵,這和張繼賢的謙謙君子之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一次偶然的契機,兩人從眉目之中讀懂了對方潛藏的情愫,從此暗通款曲,紅杏出牆,金風玉露一相逢,就如干柴烈火。
昏庸無能的縣官接到狀紙,立即命人將兩人羈押到案,坐實了兩人確有私情後,不由分說屈打成招,把張繼賢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為死罪,從縣府押到京城。
乾隆閱卷中發現張繼賢文筆不凡,才氣橫溢,心中首先就有了幾分憐惜之意。再審讀卷宗,察覺二人有姦情不假,但謀害殺人卻並無實據,只是猜測罷了。
乾隆想起自己曾下江南私訪,途經微山湖時,停留了幾天。對此處山水頗為熟悉,便有心成全這一對苦命鴛鴦,又不違大清法度,於是御批:將張繼賢發配到微山湖的臥虎口,將曾素箴發配到微山湖的黑風口。
張繼賢、曾素箴二人雖然雙雙冤入大牢,但卻彼此思念掛牽。這次獲皇帝恩准發配到“兩口”後,真是喜出望外,看管二人者揣摩上意,對他們多加照顧,於是他們時常互往互來,甚是自由。因這樣經常來往於臥虎口與黑風口,被人們稱為“兩口子”。
後來,人們就把“兩口子”衍指“夫妻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