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人物全非

南梁承聖二年(553年)末,南梁都城江陵被西魏攻陷。天寒地凍,大雪紛飛,遍地都是屍體。

混亂中,只見一位官員哭著尋找自己的母親,每看到屍體就跳下去捧起來察看,顯然他也知道母親凶多吉少,但只要沒找到屍體,就還有希望。之前,要不是奉命督戰,他也不會和母親分開。

殷不害是一個天生的孝子,早年守父喪時,就因哀痛過禮而年少知名。

他家世儉約貧窮,他作為長子早早成為了一家之長,不僅要侍奉母親,還要帶五個弟弟。他不得已的勤勞,為他贏得了行為淳厚、純正踏實的美名。

他十七歲就當上了廷尉平,去廷尉府上班了。他擅長政事,覺得法律不妥就上書,多被採納。梁武帝和太子蕭綱都器重他,於是他成了太子的東宮屬官——東宮通事舍人,同時還當了東宮步兵校尉。

蕭綱曾經為了嘉獎他的孝順,將一套季節齊全的錦裙襦氈席被褥賜給了他的母親蔡氏。

可當時,他的頂頭上司,這位賜他母親被褥的太子,早就已經不在了。

凡人怕死

一切都要從太清三年(549年)叛將侯景殺入京城說起。那時的京城不是江陵,是建康。

侯景逼死武帝,立太子蕭綱為帝,是為簡文帝。他當然不會讓簡文帝掌權,簡文帝平時能接觸到的,除了侯景的那些沒禮貌還拿著兵器的手下,就只有殷不害以及堂弟衛尉卿武林侯蕭諮、僕射王克這樣的文弱書生。這樣的情況下,簡文帝根本沒有治國的操作空間,只能和殷不害們聊聊讀書心得。

早在侯景部下橫衝直撞,太子蕭綱左右嚇得躲避的時候,殷不害和中庶子徐摛堅持守在蕭綱身旁。獲准繼續侍奉這位傀儡皇帝后,殷不害也小心謹慎。

如果據此說他忠孝兩全,似乎並不算虛美。但是當簡文帝的侄子南康王蕭會理謀殺侯景遭出賣被殺後,侯景自然而然地便懷疑到簡文帝這個做伯父的也有參與。

生死關頭,殷不害終於露出了凡人怕死的一面,他與王克都疏遠了簡文帝,導致簡文帝身邊只剩下了一個不怕死的蕭諮。侯景果然懷疑蕭諮是簡文帝和蕭會理之間的信差,殺了,然後覺得殷不害那麼怕死應該沒那麼大膽子,就又允許他和簡文帝交談。

簡文帝指著宮殿對殷不害說:龐涓當死此下。

這說的是戰國時的馬陵之戰,齊將孫臏在馬陵道設下伏兵等候魏將龐涓,並預先在樹上刻下“龐涓當死此下”的故事。簡文帝是說,自己早晚要被侯景所殺。

簡文帝剛登基時,想用“文明”年號,希望天下人明白這個年號出自《易經》“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點明自己受制於侯景,就像被商紂王囚禁的周文王,可最終還是怕被侯景一方看穿,才用的“大寶”,可見他也是怕死之人,不能怪殷不害。

大寶二年(551年)二月,侯景以殷不害為侍中,王克等人也加官,其實就是作為一種尊崇學者的面子工程,心腹重任肯定還是交給自己人。八月,侯景就迫使簡文帝退位給昭明太子蕭統的長孫豫章王蕭棟。

皇帝被廢,就離被殺不遠了。十月,簡文帝夢見自己在吃土,想想都覺得憋屈,就問殷不害:這是什麼意思?殷不害說:以前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有人給他送土塊,他後來就回到了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此夢當是此兆,陛下可以復國。簡文帝說,借你吉言,希望此言不虛。

然而,勵志雞湯並沒有什麼用,不久簡文帝就被侯景派人用土袋壓死了。

含淚入關

殷不害去江陵投靠了簡文帝的弟弟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先前投降侯景的名將王僧辯、柳仲禮都被趁侯景外放而加入了蕭繹的班底,侯景對一個書生去哪大概更加懶得管。

殷不害先後擔任過鎮西將軍府記室參軍和平北將軍府諮議參軍。後者是他在侯景起兵後當的,那位平北將軍是武帝的侄子臨賀王蕭正德,其實是侯景的內應和擁立物件,後來被侯景卸磨殺驢了。而前者是他年輕時當的,而那位鎮西將軍,正是蕭繹。

蕭繹打敗了侯景,在江陵登基,是為梁元帝,以殷不害為中書郎,兼廷尉卿,再續君臣之緣。雖然大難過後,百廢待興,強敵環伺,但元帝是個書痴,曾命殷不害校對《秘閣舊事》子部。

由於元帝的輕敵,江陵終究失守了。殷不害曾效力過的四位梁帝,至此全都駕崩;故主曾賜予他母親的那套正好可以禦寒的被褥,也早已無處尋覓。

殷不害顧不得凍僵的身體,也顧不得自己已經一個星期不吃不喝了。對早年就已經將儒術融入法治工作的他來說,如果找不到母親的屍體,也許還不如直接去另一個世界侍奉。

奇蹟沒有發生,他還是找到了母親的屍體。路人看到他哭泣的樣子,也陪他一起哭。

母親入土為安後,作為亡國遺臣,他也失去了對自己命運的自主權,和王褒、庾信、王克等眾多同僚一同被西魏軍帶回都城長安。西魏權臣宇文泰好好招待了他們,給他們加官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希望他們從此在西魏安家。

對宇文泰的厚意,殷不害也不無感激,可自己的母親到底算誰害死的呢?他從此吃蔬菜、穿布衣,瘦得不成人形,看到的人都同情。

他母親在江陵的喪柩後來被留在南方的四弟殷不齊帶走重新安葬了。西魏並沒能滅亡南梁,南梁的結局是被南朝陳取代。

終於回家

北周取代西魏後,保定元年(561年),新登基的周武帝派治御正殷不害出使南陳。殷不害的弟弟們大都早亡,只有小弟殷不佞還在世。殷不害字長卿,殷不佞字季卿。不知他們可曾在此時重逢。

建德四年(575年),周陳通好,各自允許境內流落人口重返故鄉。南陳提出了以王褒、庾信為首的十多人名單,但周武帝覺得為首兩位人才難得,只放回了其他人,其中就有殷不害和他的老朋友王克,而且沒讓殷不害的兒子殷僧首、殷英童同行。

由此可見,殷不害雖然擅長書畫,但距離那兩位大咖還有距離。

陳宣帝下詔,除授殷不害司農卿,遷光祿大夫。

殷不害終於回到了南方,卻宛如孤家寡人,他的小弟殷不佞也已經去世兩年了。

太建八年(576年),殷不害被加明威將軍、晉陵太守。在郡染病,詔以光祿大夫徵還養病。陳後主即位,加給事中。

禎明三年(589年),隋朝滅陳,統一中國。殷僧首聞訊,前去南方迎接父親,想一家團聚。但這時候的殷不害已經是個八十五歲風燭殘年的老人了,在路上便病逝了。

殷不害還有一些出名的後人,如殷僧首的兒子,初唐開國名將、凌煙閣功臣殷開山,也就是《西遊記》裡唐僧的親外公;殷英童的孫子,書畫家殷令名;殷令名的兒子,同為書畫家的殷仲容。陳郡殷氏和琅琊顏氏世代通婚,著名訓詁學者顏師古就是殷英童的外孫,而著名愛國大書法家顏真卿則是殷仲容的甥孫。

朝代會更替,家風永流傳。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756年,永王李麟造反,李白幫忙出謀劃策,因遇大赦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