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殷商遺民去向,有多種說法,有東亞遼東山戎部落,河北北部的山戎四國等,也有說美洲土著是殷商遺民,這個沒有結論。殷商貴族箕子率5000多中原人,開發古朝鮮,史書有記載。

網上常見韓國人搶注中國文化遺產,像端午節、二十四節氣,豆腐等等,二十四節氣是我國農耕文化精華。端午節是我國懷念剛正不阿士子風骨和激昂愛國情懷的民族精神象徵,日本人也說豆腐是他們的,讓人無語。

韓國人爭搶漢文化精髓的同時,煞費心機地想抹掉殷商遺民的“箕子朝鮮”和漢朝衛氏宗室衛滿的“衛滿朝鮮”,想斷絕文脈,其心可誅,其言可伐。朝鮮古代大詩人李齊賢在長安時寫到 “海上箕封禮義邦”,中國是 “河山萬世同盟國”。

平壤有座箕子陵,建於1102年,墓前有丁字閣和重修記跡碑。《高麗史》記載:肅宗7年(1102)10月壬子朔,“禮部奏:我國教化禮儀,自箕子始,而不載祀典。乞求其墳塋,立祠以祭。”。據說“去中國化漢字”時拆了,真是小國寡民。

箕子是中華第一哲人,是商紂王的叔父,據文獻載:“紂為象箸而箕子唏”,說商紂王奢靡,使用象牙筷子,他不樂意。《韓非子》: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紂王旦夕飲酒作樂不理政,箕子屢諫,紂王煩了出言不遜。

有人勸箕子離去,箕子:“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尹之惡而自悅於民,吾不忍也”。箕子便披髮佯狂為奴,隨隱而鼓琴以自悲。紂見此,以為箕子瘋了,將箕子囚禁在“箕子臺”。在被囚期間,箕子構思治理國家的“洪範九疇”。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伐紂,紂王兵敗後身上掛滿珠寶在鹿臺自焚。武王進入商都朝歌,向箕子詢問殷商滅亡的原因,箕子閉眼不說話,他不想說祖國的壞話。對友人說“"商其淪喪,我罔為臣僕”,意思是說殷商滅亡了,我不想新王朝的臣僕。

文獻載:“箕子不忍周之釋,走之朝鮮”。箕子不忍心被別人說自己被周武王解救,於是,帶著商代的禮儀和“洪範九疇”,及宗室臣民5000多人,到了朝鮮半島北部,史稱“箕子朝鮮”。

“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無臣禮,故於十三祀來朝”,十三年後,箕子來中原朝見周天子,接受周王朝的分封,將已經在朝鮮實施的治國安邦方略“洪範九疇”,講解給周武王和大臣們。

朝鮮學者不承認“箕子東來說”,否認箕子朝鮮,韓國學者有部分人認為箕子朝鮮是存在的,中國學者也承認朝鮮半島南部有土著存在,中國文獻稱“穢人”。

古代朝鮮高麗王朝時,有一個僧人寫了一本《三國遺事》,書中說:公元前 2333 年,太陽神之子桓雄降落在朝鮮太白山上,與熊女結合後生下檀君王儉,他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朝鮮王國,企圖抹掉箕子朝鮮的建立。這個檀君在位1500年,活到1908歲,真是匪夷所思。國際社會沒人承認這種荒誕不經的事情。

上世紀六十年代,朝鮮和韓國先後搞起了廢除漢字的“去中國化”,他們拆除文物古蹟上的漢字牌匾,在歷史教科書上把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抹去,開始講朝鮮(韓國)自古以來是一個獨立國家、單一民族。

《劍橋中國秦漢史》對朝鮮起源描述:“周王國建立時,商王室的一個逃亡的成員名叫箕子,他逃到朝鮮,並將若干中國生活方式的特徵帶到那裡。”。

據《後漢書·東夷傳》載:“昔武王封箕子於朝鮮,箕子教以禮義、田 ,又制八條之教。”。箕子“教以詩書,使知中國禮樂之制,衙門官制衣服,悉隨中國”。

“八條之教”稱《樂浪朝鮮民犯禁八條》:相殺以當時償;相傷以谷償;相盜者,男沒入為其家奴,女子為婢。欲自贖者,人五十萬,雖免為民,俗猶羞之,嫁取無所讎。是以其民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不淫闢。

《後漢書·東夷傳》記載箕子後代的情況:"其後四十餘世,至朝鮮侯準,自稱王。漢初大亂,燕、齊、趙人往避地者數千口,而燕人衛滿擊破準而自王朝鮮,傳國至孫右渠。"。

箕子朝鮮包括今中國遼東半島的東部與今朝鮮半島的北部,據《東史綱目》:從箕子立國到箕準被衛滿篡位,共歷年930年,箕準至馬韓,稱南康王,到被百濟所滅,歷年202年。

衛滿,燕國人,衛國宗室後裔。衛國是周王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歷史名人有商鞅、呂不韋、許穆夫人、端木賜、李悝、鬼谷子。這個漢朝時期衛滿,名不見經傳。

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燕、齊、趙民避地朝鮮者數萬口”。漢初,燕人衛滿東走出塞,“度貝水,居朝鮮之西界秦故空地上下障。滿誘亡黨中國移民,眾稍多,乃攻準,準逃亡。”準是箕準。是箕子朝鮮最後一個國王。

劉邦統一中國後,封兒時發小盧綰為燕王,盧綰是漢朝開國功臣,異姓諸侯王之一。衛滿是盧綰手下的一員大將。漢朝時修築遼東故塞,與古朝鮮以浿水為界。

後來,燕王盧綰背叛漢朝,劉邦很生氣,釋出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劉邦親率大軍討伐盧綰,命大將軍樊噲和周勃攻打燕國,盧綰攜及家人奔走匈奴。衛滿聚眾千餘名,逃到朝鮮。

箕子朝鮮國王箕準,賜予衛滿博士爵位和百餘里土地。衛滿在箕子朝鮮西部擴充自己的勢力。公元前194年,衛滿派人向箕准假傳漢朝要派大軍來進攻,請求到準王身邊來守護。箕準不知是詐,許諾了衛滿的請求。

衛滿率軍向箕子朝鮮都城王儉城進發,突然襲擊王儉城,驅逐準王,自立為國王,國號仍稱朝鮮,歷史上稱“衛氏朝鮮”。箕準逃到了朝鮮半島南部的馬韓,後取代馬韓辰王。先後征服辰韓人和弁韓人。

衛滿傳國三代,至孫子右渠王時,漢武帝派使者涉何前往衛滿朝鮮下詔,右渠王不接詔書,涉何殺死朝鮮的裨王長,右渠王派兵殺死涉何,兩國間爆發了戰爭。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發大軍征討衛滿朝鮮,衛滿朝鮮的相國尼溪相參殺了右渠王投降。漢武帝把朝鮮地區分四郡,郡下設縣,派漢人管轄。到了隋唐時期,漢之四郡裡的靺鞨人發展成高句麗國。

後來有韓國人將檀君降落的太白山,偷換成了中國吉林長白山,他們自己寫的“高句麗殘孽類聚,北依太白山下,國號渤海”。也就是將古朝鮮領土拓展到長白山一帶,這種異想天開的地圖擴張,很有意思。

渤海國是七世紀時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的國度,隋唐時與中原王朝對著幹,後來投降唐朝,唐玄宗冊封他為"渤海郡王"。靺鞨是生活在長白山的古老民族,後來改為女真,皇太極統一東北後將古代渤海國地域改名為滿洲國。

韓國“去中國化”後,面臨許多問題,凸顯朝鮮文字的弱項。日本學者曾勸韓國人不要這樣做,後患無窮。據說,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韓國人只好推行大學裡使用漢字,民間使用朝鮮文字,這種相互嫁接模式,有點自欺欺人。

5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海康和慶遙是皇室宗親,為何被嘉慶勒斃於墳前?這就是叛徒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