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吳國、越國故地設立會稽郡。

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在今浙江省紹興城區。

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建安郡、東陽郡。

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

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

唐初復置越州,唐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唐肅宗時復為越州,會稽郡遂不復存在。

會稽郡因會稽山得名,秦漢時期人煙稀少,歷經多次人口南遷及開發,逐漸成為繁華之地,從隋唐以來其區位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會稽也先後孕育除了無數的世家大族,現在就古代會稽的十五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

會稽顧氏:顧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出自己姓,為夏王朝時昆吾氏之後,屬於以國名為姓氏。其二出自姒姓,越王勾踐後裔,越王勾踐的裔孫搖,因佐諸侯滅秦有功,被封於東頤,後來搖又封自己的兒子於會稽,人稱顧餘侯。後來顧餘侯的子孫以其封地的名稱號的顧為姓氏,史稱顧姓正宗。其三出自蒙古族、滿族、錫伯族、裕固族等漢化改姓。當今顧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江蘇、浙江等省為多。

顧氏的主要郡望為會稽郡、武陵郡。顧氏的主要堂號為會稽堂、武陵堂、三絕堂、至善堂、餘慶堂等。會稽顧氏,以望立堂,主要發源於浙江省境的會稽地區,在今浙江紹興。會稽顧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吳郡四姓之一,代表人物有顧雍、顧榮等,對兩晉時期的政治、軍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會稽賀氏:賀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出自東漢汝陰令慶儀曾孫慶純之後,為避漢安帝之父清河王劉慶之名諱,改姓名為賀純,其後代便相傳為賀氏,屬於因避帝王之諱改姓為氏,賀氏族人大多尊奉賀純為得姓始祖。其二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慕容部中的賀蘭氏、賀賴氏部落,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改成漢字單姓為賀,稱賀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當今賀氏分佈甚廣,尤以湖南、山西兩省多此姓。

賀氏的主要郡望有廣平郡、會稽郡、河南郡、濟南郡、陳留郡、青州、忻州、蔡州、密州等。賀氏的主要堂號有會稽堂、河南堂、廣平堂、濟南堂、陳留堂、青州堂、忻州堂、蔡州堂、密州堂、四明堂等。其中會稽賀氏,以望立堂,為會稽四姓之一。會稽賀氏出自東漢汝陰令慶儀曾孫慶純之後,屬於因避帝王之諱改姓為氏。賀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從一開始起就是當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為賀氏以後,就以會稽為其堂號、郡望。會稽賀氏在漢、魏六朝時期,他們與同郡的虞、魏、孔三姓並稱為會稽四姓。

會稽虞氏:虞氏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其一源於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舜帝姚重華之子商均,以國名為氏。其二源於子姓,出自商、周時期古矢國,屬於以居地或國名為氏。其三源於姬姓,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封仲雍的庶孫於虞,建立虞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其四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父季歷之兄泰伯所建虞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其五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虞衡,負責掌管山林大澤中各種材質的官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六源於滿族、瑤族、苗族、土家族等漢化改姓。其七源於地名,出自上古地理方位虞淵,指太陽落下地平線的那個地方,屬於以宗教信仰為氏。

虞氏的主要郡望為濟陽郡、會稽郡、陳留郡。虞氏的主要堂號有濟陽堂、會稽堂、陳留堂、五絕堂等。會稽虞氏,以望立堂,為會稽四姓之一。會稽虞氏自兩漢之際南遷會稽餘姚後,在漢末開始迅速發展,六朝時期成為江東世家大族。虞氏允文允武,與各種勢力關係得當,從而維持家族勢力長期不墜。

會稽孔氏:孔氏是一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其一出自商朝君主成湯之後裔,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與成湯名字中的乙組合起來,為子姓孔氏。其二出自宋國司馬孔父嘉之後,孔父嘉遭受迫害逃到魯國,以其名字中的孔為氏,孔父嘉的六世孫為孔子。其三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姬孔悝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其四出自春秋時期鄭穆公姬蘭之後,鄭穆公姬蘭有後人名姬孔張,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鄭國孔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其五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大夫孔寧,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其六出自滿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等漢化改姓。當今孔姓族人分佈很廣,尤以山東、江蘇、吉林多此姓。

孔氏的主要郡望為魯郡、京兆郡、河南郡、會稽郡等。孔氏的主要堂號有闋裡堂、至聖堂、魯郡堂、京兆堂、河南堂、會稽堂等。其中孔氏會稽堂,以望立堂,為會稽四姓之一。會稽孔氏於東漢末年南遷會稽山陰,東晉時期,孔氏由次等士族一躍成為東南豪強,又因晉末與出身寒微的劉裕著意結交,使孔氏成為南朝吳姓士族中的顯貴,歷六朝傳承不絕。劉宋後期,孔氏因參與義嘉之亂,受到打擊,再加上尚文輕武社會風氣的影響,孔氏由武轉文,成為典型的文化世族。

會稽魏氏:魏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源出隗姓,夏商時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終發展為國家,即魏國。商末隗姓魏國後被滅,其子孫以國為氏,姓魏。其二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佔領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於魏國,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畢公高於畢,在今陝西咸陽北,是為畢國。春秋時,畢公高的後裔畢萬輔佐晉獻公,於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公封畢萬於魏地,建立另一個姬姓魏國,後發展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後被秦始皇所滅,其子孫以國為氏,史稱魏姓正宗。

其三出自羋姓,戰國時秦國大臣魏冉,為羋姓之後裔,魏冉之族後裔皆姓魏。其四源於氐族、滿族、鄂倫春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朝鮮族等漢化改姓。當今魏氏主要集中於河南、四川、河北三省。

魏氏的主要郡望魏鉅鹿郡、會稽郡、任城郡等。魏姓的主要堂號有鉅鹿堂、會稽堂、任城堂、敬愛堂、治禮堂、十思堂、九合堂等。其中會稽魏氏,以望立堂,為會稽四姓之一。會稽魏氏源於漢末魏朗、魏伯陽,後在南北朝時期發展為世家大族。

會稽鍾離氏:鍾離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一源於嬴姓,出自周王朝時期伯益後人的封地鍾離邑,後建有鍾離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其二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給宋桓公之曾孫公子州犁的封地鍾離,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鍾離氏的主要郡望為會稽郡、潁川郡、竟陵郡等。鍾離氏的主要堂號為會稽堂、潁川堂、竟陵堂、四德堂等。其中鍾離氏會稽堂,以望立堂。

會稽莊氏:莊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源於子姓,宋戴公名武莊,其裔孫以王父的名字為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其二源於羋姓,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因病逝世,諡號為莊,其後支庶子孫遂以祖號莊為姓,今奉楚莊王為莊姓始祖。莊子為此支莊姓的代表人物。其三源於滿族、蒙古族、回族等漢化改姓。當今莊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廣東、江蘇、浙江等省為多。

莊氏的主要郡望為天水郡、會稽郡、東海郡等。莊氏的主要堂號有天水堂、會稽堂、東海堂、南華堂、武強堂、錦繡堂、著經堂、懷恩堂、貽榖堂、追遠堂等。其中莊氏會稽堂,以望立堂。

會稽覃氏:覃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源於覃懷氏部落,覃懷是地名,在今河南溫縣周圍為覃懷,夏稱覃地。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懷氏,其後以部落名為姓,稱為覃懷氏,後簡為覃氏。其二出自複姓皇覃氏,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後亦簡改為覃氏。其三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時譚氏為避難所簡改為覃氏。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滅譚子國,譚子奔莒,子孫以國為氏。後又去言改姓覃,嶺南多此姓。其四源於五姓蠻等漢化改姓。

覃姓的主要郡望為齊郡、會稽郡。覃姓的堂號主要有河內堂、齊郡堂、弘農堂、忠孝堂、百華堂、有竺堂、會稽堂、光裕堂、裕經堂、積善堂、餘慶堂、八慶堂、三多堂、國厚堂、南海堂、天水堂、敦睦堂、旺相堂等。其中覃氏會稽堂,以望立堂。

會稽駱氏:駱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其一源於姜姓,出自齊國姜太公之後裔公子駱,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其二源於嬴姓,出自殷朝紂王時大臣惡來之玄孫大駱,屬於以國名為氏。其三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王孫駱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其四出自姒姓,出自先秦時期古越國及兩漢越王后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越國東海王姒搖,騶氏,騶一作駱。甌駱國滅亡之後,其國民中多有以先祖名氏為姓氏者、或以郡邑名稱為姓氏者,世代稱駱氏至今。其五源於鮮卑族、女真族、滿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漢化改姓。其六源於官位,出自兩週時期官吏大荒駱,為周王朝歷朝歷代君主駕車的車伕,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當今駱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廣東、貴州、北京等省市多此姓。

駱氏的郡望主要有內黃郡、會稽郡、河南郡、譙陽郡、遼東郡等。駱氏的堂號主要有內黃堂、

會稽堂、河南堂、譙陽堂、遼東堂、才子堂等。其中駱氏會稽堂,以望立堂,亦稱山陰堂、紹興堂。

會稽闞氏:闞氏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其一出自姜姓,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止,被封於闞,世稱闞止,齊簡公時任丞相,後代以封邑為姓,形成闞氏,屬於以封地名為氏。其二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闞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其三出自蚩尤,華州有蚩尤城,相傳蚩尤闞姓,所以叫做闞蚩尤城,周圍闞姓比較多。

闞氏的郡望主要為天水郡、會稽郡。闞氏的堂號主要有齊魯堂、東蒙闞氏、孝謹堂、天水堂、會稽堂等。其中闞氏會稽堂,以望立堂。

會稽夏氏:夏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其一出自夏朝大禹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其二源於回族、土家族、滿族、蒙古族、錫伯族、侗族等民族漢化改姓。當代夏姓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江西三省,其次分佈於四川、安徽、貴州、湖北、上海這五省市,其中江蘇為當代夏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三角洲為中心,向西沿長江逐漸擴散的夏姓分佈面。

夏氏的主要郡望為會稽郡。夏氏的主要堂號有會稽堂、明德堂、惜陰堂、平水堂、秘書堂、正德堂、明德堂等。其中夏氏會稽堂,以望立堂,會稽夏氏為夏朝大禹之後裔,因大禹葬會稽郡禹陵,少康中興後,派庶子無餘到禹陵,奉守禹祀,後人為紀念先祖,遂以會稽為堂號,這是夏姓人使用最廣泛的堂號。

會稽黃氏:黃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於黃國,公元前648年,黃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其二出自遠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其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龍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龍氏等。其三出自遠古黃帝下屬之官黃雲,黃雲之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雲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雲氏等。其四源於回族、滿族等漢化改姓。

當今黃姓主要集中於廣東、四川、湖南三省,其次分佈於廣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蘇五省,其中廣東為黃姓人口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分水嶺,以北少黃姓、以南多黃姓的分佈局面。

黃氏的郡望主要有江夏郡、會稽郡、零陵郡、巴東郡、洛陽郡、晉安郡、濮陽郡、東陽郡、南安郡、西郡、江陵郡、松陽郡、固始郡等。黃姓的堂號主要有山谷堂、會稽堂、江夏堂、寬和堂、紫雲堂、孝友堂、四士堂、沖和堂、理和堂、詩祖堂、千頃堂、聚斯堂、雙江堂、三略堂、五桂堂、源遠堂、熾昌堂等。其中黃氏會稽堂,以望立堂。

會稽謝氏:謝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於謝國,任姓,黃帝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其二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後裔的封地謝邑,屬於以國名為氏。其三源於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謝水,屬於以居邑為氏。其四源於蒙古族、滿族等漢化改姓。當今謝氏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湖南三省,其次分佈於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廣西等六省。

謝氏的郡望主要有陳郡、會稽郡、南陽郡、馮翊郡、下邳郡、汝南郡、彭城郡、九江郡、廬江郡、牂牁郡、敦煌郡。謝氏的主要堂號除以郡望為堂號外,還有威懷堂、安晉堂、東山堂、寶樹堂等。會稽謝氏,以望立堂,魏晉六朝除了活躍著以謝衡為一世祖的陳郡陽夏謝氏家族外,還活躍著會稽山陰謝氏家族。會稽山陰謝氏最早見諸於正史的是謝夷吾,其次是吳主孫權謝夫人。漢晉以來,謝氏見於史冊者以陳郡、會稽為盛。

會稽許氏:許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一出自姬姓,顓頊後裔吳回生陸終,陸終長子樊,封於昆吾,為昆吾氏,堯舜時期昆吾氏首領許由為當世大賢,死後葬於箕山,後人多以許由為許氏始祖。夏之昆吾為商湯所伐滅,後人遷徙至河南許昌。其二出自姜姓,以國為氏,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其三源於滿族、回族、朝鮮族、黎族、瑤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漢化改姓。

許氏的郡望主要有汝南郡、高陽郡、河南郡、太原郡、會稽郡等。許氏的堂號主要有洗耳堂、得仁堂、訓詁堂、汝南堂、太原堂、會稽堂、河南堂、高陽堂等。其中許氏會稽堂,以望立堂,開基始祖為東漢著名文學家許慎之後。

會稽康氏:康氏是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於周武王少弟康叔諡號康,後人以祖上諡號為氏,是為河南康姓。其二源於東周時期周定王同母胞弟劉康,康為其名,後世子孫取其名為姓,也稱康氏。其三源於陰康氏,陰康氏是傳說中女媧的後裔,曾在今陝西商洛一帶建立陰康國,後陰康氏演化為陰氏和康氏。其三出自漢代西域康居國王子之後裔,以國名為氏。其四源於突厥、女真、滿族、回族、蒙古族、瑤族、土家族等漢化改姓。當今康姓在全國的分佈以安徽、四川、陝西、甘肅、山東居多。

康氏的郡望主要有京兆郡、東平郡、會稽郡、晉陽郡、華山郡等。康氏的堂號主要有京兆堂、東平堂、華山堂、會稽堂、晉陽堂、三省堂、衡山堂等。其中康氏會稽堂,以望立堂。

會稽的世家大族與江南的世家大族一樣,隨著中原王朝政治中心的北移,他們的區位優勢一去不復返,之後又隨著科舉制的興起,打破了他們仕途的壟斷地位,他們也就慢慢的衰落了下來。

3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消失的日本地方行政區-樺太廳簡史:1907-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