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Alfred)是韋賽克斯的王子。韋賽克斯在七王時期的大部分時候都比較弱小,先後臣服於肯特和諾森布里亞,這個情況一直到阿爾弗雷德的祖父愛格伯特統治後才徹底改變。
愛格伯特早年繼承王位失敗被流放,就像中國春秋時期的晉國霸主重耳那樣,他在法蘭克一直流亡了十幾年,得到查理大帝的庇護。公元796年,在他的競爭對手死後,他終於回國繼承了王位。
愛格伯特成為韋塞克斯國王后,開始大力發展國力及軍力,並對其他六國開始大舉用兵,公元829年他擊敗了當時的霸主韋西亞,六國最後都承認他的領主地位,英格蘭達到名義上的統一。
雖然這種統一非常脆弱,各地仍然很動盪,但他還是被後世尊稱為第一個英格蘭國王。他一生經歷大大小小無數戰役,包括對維京人的,最著名的是836年的卡漢普頓戰役,他擊退了36條海盜船。
而我們這位主角--他的孫子阿爾弗雷德,從小就顯示出了驚人的學習方面的天分,有關他最有名的天才神童故事就是:在他幾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給了他一本繪圖讀本:《盎格魯·撒克遜詩集》,他在無人解釋的情況下無師自通的全都讀懂了, 並且還能夠一字不差的背誦給母親聽。
他從小就隨同父母遊歷了整個英格蘭,那時候他非常向往拉丁文的傳說和故事,但是沒有人有能力教他拉丁文,他後來做了國王以後,就自己成立了學校,在教會和貴族當中傳授拉丁語,以彌補自己小時候的遺憾。
853年,年僅五歲的阿爾弗雷德被派去羅馬執行任務,就得到了當時的羅馬教皇,利奧九世的另眼相看,教皇親自給他穿上了羅馬執政官的皇家紫袍,並給他的腰裡圍上羅馬基督武士的劍帶。
855年,他再次隨同父親到羅馬遊歷,在那裡停留了一整年,他參觀了羅馬帕拉丁山的廢墟,帕拉丁山是古羅馬人最早的定居點,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初期的最高統治者都居住在此。
這些經歷對於年幼的阿爾弗雷德來說一定是難忘的,使他的內心熱切的嚮往羅馬基督教文化。後來他每年把英格蘭四分之一的城市稅收,作為國王的救濟金,送英國公民去羅馬遊學。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亨利八世。
公元866年,由350條船組成的維京海盜,史稱規模最大紀律最為嚴明戰鬥力最強的船隊開始入侵英格蘭,他們摧毀了基督王國諾森布里亞後,869年又摧毀了東盎格利亞,國王被直接用劍刺了個對穿。這個時候,整個英格蘭只剩下韋賽克斯還在苦苦支撐,直接對抗著這些維京海盜。上演著一場孤國奮戰的故事,
公元871年,被稱為九戰之年,阿爾弗雷德與維京人進行了九次戰役,有史料記載的就有四次,規模最大的是阿什當戰役。
在一個迷霧籠罩的冬日裡,阿爾弗雷德和他的哥哥韋賽克斯國王率軍在阿什當與維京大軍遭遇。阿爾弗雷德兄弟把他們的大軍分為兩部分駐紮,一部分趁著霧色隱藏了起來,只留阿爾弗雷德的軍隊與維京人對陣。
而維京人的大軍也分成了兩個部分。他們在山脊上佔據了相對較高的地形,戰鬥開始後,他們的首領下令利用地形優勢開始衝鋒,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衝到了陣線前方時,維京首領又命令軍隊停下祈禱。阿爾弗雷德見此情形,認為維京軍隊不再擁有地形的優勢,在沒有來得及通知他哥哥的情況下,果斷下令自己的軍隊向上迎擊敵人主力。
另一支維京人並不知道對方還隱藏有一支兵力,他們很快也加入到戰場中,阿爾弗雷德的大軍支起盾牆,雙方短兵相接拼殺了一個多小時,這時他的哥哥出其不意率領軍隊加入戰團,令維京人大為震驚,士氣開始發生動搖,勝利的天平開始向阿爾弗雷德他們傾斜。
阿弗雷德他們的軍隊在戰場上殺死一個維京首領,另一個維京首領只好以撤退宣告失敗。這次戰役帶有運氣成分,也不是決定性的戰役,但這卻是六年來盎格魯薩克森人對維京人第一次重大勝利,終止了維京人一直不可戰勝的神話。
傳說那一天由於霧氣太大,交戰雙方點了大量的火把,現場濃煙滾滾,大量的灰塵飄揚在空中,許久後才緩緩落下,就如同現在這裡的地名一樣:Ashdown,用當地的土語翻譯過來就是:灰落。
但是這次戰役也就僅僅為韋賽克斯帶來了兩個星期的和平,不甘失敗的維京人很快就捲土重來。四月在"無骨人"伊瓦爾的帶領下,這是一個不會再讓自己計程車兵在陣前做愚蠢祈禱的傢伙了,他們重創了韋賽克斯的軍隊,阿爾弗雷德的哥哥也在戰鬥中重傷身亡。
那個時候的王位繼承不像後來父死子繼,而是由一些有影響力的貴族首領們召開會議共同推舉,由於阿爾弗雷德的哥哥留下的兩個兒子都還年幼,不足以勝任對抗維京人的重任,阿爾弗雷德被推舉為新的韋賽克斯國王。
與此同時,維京人伴隨著軍事上的巨大勝利,內部也開始分化。駐紮在劍橋的維京人首領叫做古德龍,韋賽克斯就位於劍橋的西南,古德龍把韋塞克斯當作自己的囊中之物一般步步緊逼。
在巨大的實力差距下,阿爾弗雷德只能避其鋒芒,與古德龍結盟,每年都繳納大量的費用並且送交人質。雖然古德龍時常還是撕毀協議,但是這些策略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換得了大體的和暫時的和平。
其中在878年一月的冬天,古德隆就趁著阿爾弗雷德慶祝基督的節日裡,對韋賽克斯的王城其朋那姆發動了偷襲,計劃的是俘虜阿爾弗雷德國王。他們只差一點就得手了。不過在無力防守的情況下阿爾弗雷德帶著少量隨從還是逃走了。
接下去就是英國民間廣為傳頌的傳奇故事。 那些傳奇故事都來自於那個時代的威爾士修士阿瑟所寫的傳記,阿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英勇不屈的戰士的形象,他們在沼澤裡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沒有任何生活資源,只能透過搞搞突然襲擊獲得一些物品。
故事中還提到阿爾弗雷德被迫向村民乞討。他曾避難在一戶養豬人家時,這家的女主人並不知道他就是國王,只是把他當成一個流浪漢,離家出去種地前讓這位國王在家裡烤蛋糕,而他的心思都在思考如何與敵人作戰,結果把蛋糕烤焦了。女主人回來後衝他的怒罵使得他非常難堪。
另一個著名的傳說就是英國的聖人聖卡斯帕特顯靈的故事。聖卡斯帕特先以一個可憐的老乞丐的形象出現在國王的面前向他乞討,國王當時將自己僅有的一個麵包分了一半給他,聖卡斯帕特隨即就變成聖人的形象出現,答應幫助讓國王最終取得勝利。這個故事從側面告訴了我們,原來阿爾弗雷德後來的土地全部是半塊麵包換來的。
雖然當時阿爾弗雷德看起來大勢已去,但是由於多年的忍讓政策,韋塞克斯的軍隊仍然儲存完好。於是,國王派出自己信任的隨從前往周圍的各個郡告訴自己依然活著,並約定將艾克伯特之石作為勤王集結地。
同時為了避免使古德龍的大軍獲得糧草,阿爾弗雷德甚至不惜下令軍隊洗劫自己被對方佔領的國民。一切準備在有條不紊地秘密進行著。
到878年5月12日這一天,雙方的對決在愛丁頓正式拉開帷幕。阿爾弗雷德這一方為這場戰役已經準備很久,備有大量的投擲矛和弓箭。反過來,由於他的堅壁清野政策,古德龍軍事物資卻沒有那麼充足。
這個時期作戰的主要策略就是用士兵架起盾牆,向對方推進。激烈的盾牆衝撞在兩軍陣線中央展開,阿爾弗雷德派出輕裝步兵在到側翼進行襲擊,同時弓箭手與標槍兵也開始傾瀉遠射火力。
隨著弓箭手與標槍兵的攻擊,敵人不斷地倒下,韋賽克斯大軍士氣高昂,素以狂熱衝鋒而著稱的維京人,此時已經無力突破他們的盾牆,反倒還被擠著向後退。在兩翼,韋賽克斯的遠射部隊也正在不斷髮揮著作用。
在前排重步兵的推進下,更多士兵開始迂迴到兩翼獵殺這些維京人。這場戰鬥極為慘烈,持續了一整天,大量的傷亡最終還是摧垮了維京人計程車氣,逃兵終於開始出現,他們驚恐地認識到,他們已經不可能贏得這場戰鬥的勝利。最後,古德龍帶著殘餘的隨從逃到重新修繕好了的其朋那姆。
當真是風水輪流轉,僅僅幾個月前,古德龍是攻擊方,阿爾弗雷德被迫倉皇出逃,現在輪到阿爾弗雷德王者回歸了。國王下令士氣正盛的部隊嚴密封鎖其朋那姆,兩週後,糧草斷絕、飢餓難忍的維京人開始祈求投降。
在巨大的勝利下,阿爾弗雷德仍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知道,要把維京人徹底趕出英國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是儘量教化他們,與他們和平共處。於是最後雙方簽訂和平條約,古德龍和他的30名武士加入了基督徒行列。當阿爾弗雷德作為他的教父將他從洗禮盆中托起那一刻,從此兇殘的維京勇士褪去盔甲,蛻變成虔誠的基督徒。古德龍從此同意並滿足於在東盎格里亞稱王,此後他沒有再撕毀條約,沒有再給誰帶來傷害。
阿爾弗雷德的理性還表現在他懂得如何控制住局面,如何與皈依基督教後相對溫和的維京人和平共處。他修建了30座堅固的城堡,組成環形的防禦帶,長期駐防守軍。強大的城堡使得維京人,不論何時何地在哪裡出現,都要面對頑強的抵抗。
他還組建了海軍,有了這支艦隊,他們就可以沿著海岸巡海,防禦和追擊敵人。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就稱阿爾弗雷德為英國海軍的締造者。阿爾弗雷德爾軍事上的這些改革效果顯著,從此以後維京人已經很難能夠在英國為所欲為。
阿爾弗雷德被後世尊稱為大帝,並不是因為他對抗維京的這些赫赫戰功,而是因為他奠定英格蘭整個制度的基礎。後世的人將他和大衛王所羅門相提並論,稱他是基督教會的左臂右膀, 是因為阿爾弗雷德認為王權的基礎是正義而不是武力。
他把很多紛亂的法律條文合併整理成為阿爾弗雷德法典,設定了一套完整的法律系統,他把英格蘭劃分為郡,每個郡都設立法官,郡之下劃分為百戶, 將自己的國民置於國家的法律監管之下,他讓他的子民有了一個觀念,把能得到皇家的裁決被視為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
阿弗雷德還認為身為國王就負有教化國民的責任,他翻譯了大量的羅馬法律和哲學著作,為全體貴族辦學校,他的目的是告訴那些想要稱王的人,稱王不是靠武力和掠奪,而應該是靠法理。
經過幾百年的風風雨雨,薩克遜人從殺人不眨眼的冒險者到被掠奪屠殺的被佔領者,最後終於成為了圖書館的建造者。這一身份的華麗轉身,讓英格蘭王國的整套制度體系得到了昇華,並在最核心的那一層植入了羅馬帝國的核心,成為羅馬帝國文化遺產的繼承者。西方文明這一接力棒自此交到了不列顛手中,直到二戰後才由美國開始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