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僅僅十三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起的反秦起義立即引發全國連鎖反應,六國紛紛復國,兩年秦朝滅亡。因此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秦朝短命是因為秦始皇善待六國貴族,甚至還有網民憤憤不平地表示秦始皇就應該把六國貴族斬盡殺絕,先不說秦始皇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對於現代人如此精神秦朝人,想法還如此殘忍表示理解不能……閒話不多說,先來看看秦始皇在統一六國過程中,是否真的如網上謠言那般對六國宗室、貴族心慈手軟呢?

秦王政

六國君主的結局

首先是六國的君主,先說記載比較明確的,《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記載了投降的齊王的下場:

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約與五百里之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

秦國使者忽悠齊王投降後給你留五百里土地,齊王信了,親自去了秦國,最後被活活餓死。要知道,主動投降的尚且如此,何況其他?

齊王建

魏王假的下場《列女傳》有記載,“秦攻魏,破之,殺魏王假,誅諸公子”,等於直接說魏王假也被秦國所殺。

韓王安疑似由於韓國舊都叛亂,遭到秦人遷怒而被殺,在《雲夢秦簡》出土的《編年記》中,韓王死於秦王政二十一年,同時還記載了這一年韓國舊都新鄭叛亂,因此楊寬教授的《戰國史》認為韓王之死是由於這次叛亂被秦國處死的。

韓王安

其餘三國君主結局,只知道趙王遷被流放到房齡的深山,燕王喜、楚王負芻,還有趙遷的哥哥,自立為代王的趙嘉下場均沒有明確記載,不過怕是也好不到哪去,燕王喜要為荊軻行刺事件負責,而楚王負芻曾任用項燕大破秦軍二十萬,這兩人年紀也大倒也罷了,趙遷和趙嘉可都年紀輕輕,卻沒在十幾年後的反秦大起義中都沒出場,可見那時已經死亡。六國國君的悲慘下場,可能是六國聯軍攻入咸陽後,不只是殺了秦王子嬰,還直接屠了秦國宗室的原因之一。

代王嘉

六國宗室與貴族

除此之外秦國殺六國宗室與貴族的蛛絲馬跡也著實不少,例如上面列女傳的記載秦國除了殺魏王假外,還“誅諸公子”明確記載秦國誅殺魏國宗室,後面一個跑掉的還被秦國懸賞,“匿之者,罪至夷”。同時張耳、陳餘這倆作為魏國的名士,遭受到通緝,秦國“購求有得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倆人不得不改頭換面,四處討生活,期間還被秦國小吏毆打。

張耳

陳餘

按照史記記載,劉邦平定英布叛亂之後曾經下詔說:

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隱王陳涉﹑【魏安釐王﹑齊湣王﹑趙悼襄王皆絕無後】,予守頉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無忌五家。”

按照此處魏安釐王﹑齊湣王﹑趙悼襄王這三支已經絕後了,可見秦大肆屠殺六國宗室才該是史實。同時,史記索引的說法跟史記略有不同,按照史記索引此處的“楚隱王陳涉”可能是傳抄錯誤,索引寫得是“楚幽王、陳涉”即楚幽王和陳涉都絕後的意思,那麼楚國的宗室也被秦國殺的七七八八。

此外,秦末反秦各國紛紛復國時,韓國,應該是說韓王安這一支無後,要去立橫陽君韓成為韓王,韓成不知道啥輩分,不過韓成之後的韓王信就要追溯到韓襄王那支,可見韓王安一系同樣遭到屠戮。

及項梁之立楚懷王也,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後,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成。

而燕國復國時的新王是韓廣,跟燕國王室沒啥關係,後來項羽分封,以臧荼為燕王,同樣不是燕國貴胄。趙國的趙王歇身份史記直接沒明說,後世註解倒是有一句趙之苗裔。魏咎兄弟,魏咎是魏國的諸公子可能跟魏王關係較近,魏豹則是魏咎的堂弟,應該較為遠。田儋、田榮、田橫三人,田儋提到是田氏王族,田榮兩個是堂弟。楚懷王心,是以前的舊楚懷王的孫子,在民間放羊的時候被找到,按輩分比最後一任楚王負芻還要大一輩,大機率也是由於找不到近支,才從這代開始找。

整體來看,後來復國的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應該是關係較遠的旁系,所以未被屠戮。

魏豹

有心無力

有人說既然還有不少旁系存在,憑什麼說秦國大肆殺戮了?事實上,真相很可能只是有心無力罷了,即使是現代,在八九十年代,技術不成熟時,有許多殺人犯一逃就是幾十年,更何況是在二千年前?在秦朝沒有監控,沒有人臉識別,沒有DNA技術,以及中國古代畫像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抓人更是難上加難,例如高漸離因和荊軻的關係被秦始皇通緝,然而他改名換姓後在宋子城混得風生水起,甚至名聲都傳到秦始那裡,還得到召見,只是剛好秦始皇身邊有人認得他是高漸離才身份暴露罷了,再例如博浪沙刺殺秦始皇的滄海君和張良被通緝但沒有抓到。

宋子傳客之,聞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

高漸離

滅亡與如何對待亡國貴族沒有必然關係

對待亡國貴族仁慈的沒有超過司馬炎的,結果曹操的孫子曹志成了晉朝的忠臣,東吳宿將周處為晉朝戰死。反觀大秦,在滅亡六國後,可有提拔什麼六國宗室貴族為官?除了被殺的,就是“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所以說,秦朝的滅亡,亡於暴政,亡於秦法苛刻,天下苦秦久矣可不是說說玩的,當時秦朝全國人口約二千萬左右,被徵發建造宮殿和陵墓的共一百五十萬人,戍守五嶺的五十萬人,防禦匈奴和修築長城又是用來幾十萬民力,超過總人口十分之一的人成年累月從事無償的徭役同時負擔苛重的租賦。而現代考古發掘,在秦始皇陵西側1600米處,發現了七十多座囚徒的墳墓,這些囚徒沒有棺槨和隨葬品,死前呈現掙扎狀態,骨頭上有傷,一些殘瓦上刻有字跡,證實了這些人的身份是東方六國發來服役的。像最近的大秦賦搞了一個楚人不願待在本國要去秦國,這才是荒誕不羈。滅秦時出力最大的是楚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痛恨不是說笑,陳涉的政權是張楚,他死後諡號是楚隱王,而無論是消滅秦軍主力的項羽還是滅秦的劉邦全部是楚人楚將。

秦的滅亡只怨胡亥和趙高嗎?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秦國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天下,它的完蛋所產生的矛盾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現的,後來反秦的劉邦、英布、彭越等人都是在秦始皇時期就因為畏懼秦法或身為囚徒集中逃竄躲在深山老林裡,等待天下變故。秦始皇的死點燃了這個導火索,陳涉首事,這些人也都跟著起兵,甚至早在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微服出行,只帶了四個武士,在咸陽城都為盜賊所困,一度見窘,然後在整個關中大索了二十天。

秦始皇

漢承秦制不能成為給秦開脫的藉口

首先漢承秦制和漢朝原封不動的照搬秦朝制度是兩個概念,漢朝繼承秦國最多的大體上是官制和禮法,因為蕭何、曹參本身就是秦吏出身,而制定漢朝禮法的叔孫通曾是秦的博士,很多東西用秦朝留下的比較方便,但同時漢朝還“明簡易,隨時宜“、”其後頗有所改”,對秦朝那套絕不是原封不動的繼承。

至於嚴苛的秦法,早在劉邦入關與父老約法三章之際就已經廢除,重新立法時雖然參考了秦律,但“取其宜於時者”,如連坐、參夷這等駭人的罪名在蕭何的主持下被廢除,曹參執法也採取小事化了的態度,惠帝和高後時期廢除秦代關於言論管制的各類罪名。後來漢文帝更是廢除肉刑,明確規定囚徒服役時間,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行政制度上漢朝實行郡國並行制,在初期兼顧了諸侯王的利益,之後再逐步解決,實際上我國曆朝歷代都很少有像秦那樣只純粹用的郡縣,而純粹只採用郡縣制的秦十五年就完蛋了,你可以說郡縣制是大勢所趨,但不代表容不下其他制度,哪怕是我國現在不也有自治區嗎?

而西漢初年更是盛行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講究與民休息,再到漢中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外儒內法,以霸王道雜之,把漢朝的一切以一句漢承秦制來總結,這是無知的。

劉邦

1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